高收益債真的有那麼穩定嗎?

筆戰者,正反兩方意見對陣,也有第三種意見出現,是名筆戰。
我多年前也是看到Z大的樓才進入債基投資的,真是感激。

不過01人真的是雜,不像funddj比較冷清,也比較沒火花。
我覺得投資的原則比較好溝通,操作策略就很多不同意見,筆戰常在此產生。
因為操作牽涉到很多個人因素,預期、個性、經驗、資金大小,這些在討論中都看不見。
這樓剛開始筆戰時,就有大大提出雙方預視立場互相不了解的提醒。

我在這樓筆戰初期本想提出資金大小小議題。
我的想法是債基是獲益低、長期穩定的投資工具,應是比較適合保守、年紀大、且資金部位不低的人。
但會來不敢提,怕人講話。

資金大小會影響操作策略的,
前面M大提出當值利率低於每月0.5%時就會贖回找高殖利率的,這沒錯。
但我問他如果有1000萬會怎麼做,M大大概沒看到沒回。若有回,我可能會繼續問2000萬如何。
資金到某個程度,操作就不一樣,到達上千萬,有人還是會轉換,但有人可能會懶得轉換。
若把這個背後現實不講,只說贖回不贖回,是沒意義的。
不過大家都知道,理財討論很少說出自己資金大小的,當然這樣就容易有筆戰甚至誤會。
而在這種情形下,給任何操作建議都會失真。

記得版上專注債券的Katong大,提出報明牌式的告訴網友哪知債券是沒意義的,因為投入金額會決定價格。
我估計他提出的做法,資金要高達5000萬到一億。
我覺得玩債的人至少5000萬起跳,所以我很早就決定不玩債,專注債基。

那多少錢可以玩債基?真是見仁見智。
從結果來推,如果要靠債基生活,一年算60萬,那至少要1000萬起跳。
打個折,500萬可以進來試試準備。但這也是我的看法而已,不同人有不同想法。


追求穩定收益!
年紀大的比較會投資月配息基金,這是真的,個人也算是有些年紀大,但比起川普70歲當選總統,我年紀還不大,呵呵。

至於那時基金每月0.5%時會贖回,還有一個原因,我看那基金金額有變少。

如果有1000萬投資,月配0.5%,一月有5萬,會不會贖回?我經驗過,月配5萬多,不用到1000萬,7百多就有。不過後來用錢,有些贖回了。個人都是小額投資,1筆50萬,買單筆的,不喜歡定期定額。至於玩債的人至少5000萬起跳,那對個人是天方夜譚。

買月配高收債,是自己懶得去研究投資,興趣不大。股票斷斷續續小買了20年有,也沒有專心去做或研究,興趣不大。有時候不懂的,會想了解一下,如此而已。
任何商品含股票基金債券房地產
它有股價有淨值,它就一定有漲跌
重點是何時進場買進,何時出場售
穩不穩隨著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
與投註資金多寡的漲跌承受力決定
問別人沒用,自己評估,盈虧自負

carloslie wrote:
高收益債基金是國內...(恕刪)


後面Mi大說你錯誤滿多的是客氣的講法

根本就是不懂裝懂的胡說八道

hodson2013 wrote:
我多年前也是看到Z...(恕刪)
那多少錢可以玩債基?真是見仁見智。
從結果來推,如果要靠債基生活,一年算60萬,那至少要1000萬起跳。
打個折,500萬可以進來試試準備。但這也是我的看法而已,不同人有不同想法。

許多投資人都以為債券基金的績效太過穩健,不具吸引力,投資人千萬別被舊有的觀念所誤導,以為債券的報酬率,是各項投資商品的小B咖,只適合當配角,然而,看似不起眼的報酬,也能發揮積沙成塔、涓滴成河的力量,尤其跟景氣連動性高的新興市場債券與高收益債券,在多頭時期利差收斂的資本利得,加上穩定高孳息的雙挹注,長期報酬率完全不輸股市,是投資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標的
債券基金性質穩定,穩固的走勢雖然讓定期定額「高檔減碼、低檔加碼」的效果不易彰顯,但是卻可以視為另類的存款方式,適合各種年齡層的投資人
投資人若是選擇債券型基金進行定期定額的操作,將獲利穩定、波動較小的債券型商品視為另類存款,再搭配上匯率趨勢,獲利將會有加成作用,雖然債券型基金仍有風險,但是由於風險屬性較低,定期定額介入不失為提高存款利率的好方法
謝謝,月報是寫大多為BB以上的債卷,長期平均是 BB-的債卷,應該還可以吧?近一年淨值在正負1.5美元間,不過月報顯示的淨值跟網站寫的不太一樣,不過同一檔基金分好幾種,有A,X系列的..

zmch wrote:
看信評...你可以去...(恕刪)

sicin wrote:
謝謝,月報是寫大多...(恕刪)

月報是過去式...淨值當然不會是最新的淨值...
BB-算是非投資級...相對評級越低配息會越高....相反則反之...
像這種買主權債...你還可以看持股...看投資那些國家..
你可以先看比重最大的幾個國家最近是否有經濟或債務問題...
那你就知道風險大不大...
一但違約那對基金一定會有影響....

sicin wrote:
謝謝,月報是寫大多...(恕刪)

這檔以投資新興國家政府債為主。
照理說,新興國家政府債比垃圾公司債穩些,但拉過去線圖來看,其實差不多啦!
至於淨值不同,可能是配息、不配息,或不同計價幣別的差異。
聊聊怎樣的債券基金不要買,會不會更有趣?包括新興債。我把新興債也當作高收債看,主要是領配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