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01人真的是雜,不像funddj比較冷清,也比較沒火花。
我覺得投資的原則比較好溝通,操作策略就很多不同意見,筆戰常在此產生。
因為操作牽涉到很多個人因素,預期、個性、經驗、資金大小,這些在討論中都看不見。
這樓剛開始筆戰時,就有大大提出雙方預視立場互相不了解的提醒。
我在這樓筆戰初期本想提出資金大小小議題。
我的想法是債基是獲益低、長期穩定的投資工具,應是比較適合保守、年紀大、且資金部位不低的人。
但會來不敢提,怕人講話。
資金大小會影響操作策略的,
前面M大提出當值利率低於每月0.5%時就會贖回找高殖利率的,這沒錯。
但我問他如果有1000萬會怎麼做,M大大概沒看到沒回。若有回,我可能會繼續問2000萬如何。
資金到某個程度,操作就不一樣,到達上千萬,有人還是會轉換,但有人可能會懶得轉換。
若把這個背後現實不講,只說贖回不贖回,是沒意義的。
不過大家都知道,理財討論很少說出自己資金大小的,當然這樣就容易有筆戰甚至誤會。
而在這種情形下,給任何操作建議都會失真。
記得版上專注債券的Katong大,提出報明牌式的告訴網友哪知債券是沒意義的,因為投入金額會決定價格。
我估計他提出的做法,資金要高達5000萬到一億。
我覺得玩債的人至少5000萬起跳,所以我很早就決定不玩債,專注債基。
那多少錢可以玩債基?真是見仁見智。
從結果來推,如果要靠債基生活,一年算60萬,那至少要1000萬起跳。
打個折,500萬可以進來試試準備。但這也是我的看法而已,不同人有不同想法。
追求穩定收益!
hodson2013 wrote:
我多年前也是看到Z...(恕刪)
那多少錢可以玩債基?真是見仁見智。
從結果來推,如果要靠債基生活,一年算60萬,那至少要1000萬起跳。
打個折,500萬可以進來試試準備。但這也是我的看法而已,不同人有不同想法。
許多投資人都以為債券基金的績效太過穩健,不具吸引力,投資人千萬別被舊有的觀念所誤導,以為債券的報酬率,是各項投資商品的小B咖,只適合當配角,然而,看似不起眼的報酬,也能發揮積沙成塔、涓滴成河的力量,尤其跟景氣連動性高的新興市場債券與高收益債券,在多頭時期利差收斂的資本利得,加上穩定高孳息的雙挹注,長期報酬率完全不輸股市,是投資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標的
債券基金性質穩定,穩固的走勢雖然讓定期定額「高檔減碼、低檔加碼」的效果不易彰顯,但是卻可以視為另類的存款方式,適合各種年齡層的投資人
投資人若是選擇債券型基金進行定期定額的操作,將獲利穩定、波動較小的債券型商品視為另類存款,再搭配上匯率趨勢,獲利將會有加成作用,雖然債券型基金仍有風險,但是由於風險屬性較低,定期定額介入不失為提高存款利率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