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玩咖 wrote:
P大,這星期我...(恕刪)
家裡有事,沒辦法去了

生活玩咖 wrote:
剛騎完車回來看到一些回應,我應該要把事情講得更清楚一點。
1. 我不是要退出01啦,只是暫時不上01而已。我在2017年也是一年沒上01.
2. 至於為什麼,其實理由也很具體,因為不管是中年退休生活也好,投資也罷! 要做好這兩件事的一個重點就是要"不從眾".而01的發言其實眾人的集合。雖然我的自主意識很強,可是讀久了難免受影響。所以一段時間要抽離一下。
投資最重要的是自我的理念執行,透過實驗,檢討,調整一直改善。說白了,投資本來就是孤獨的。有一些蓋高樓的類股討論,同質性已經太高。已經無法接受不同的聲音,失去彈性。對於獨立思考不是好事。
再延伸"不從眾"的概念,其實很多人讀了一本好書,學了一些概念,就覺得很厲害,可以直接用在投資上。我認為的一本書,尤其是暢銷書,能被你讀到, 其實裡面的概念這些高手都已經知道了。你直接應用書上的概念其實還是"從眾".讀一本好書的價值不在它告訴你什麼,而在它激發你什麼樣的新想法。
以上說明
灰狼01 wrote:
有句話"知易行難",有些知識很簡單,人人都懂,但要做到卻不容易,逆向投資的心理就是如此。..(恕刪)
生活玩咖 wrote:
我指的"從眾"主要講的是行為。下面幾個例子來說明:
1. 價值投資: 我想在台灣,大多數的投資者都不否認他是價值投資者。問題在於"價值"二字的意義是抽象的。當大家一窩蜂衝去追某一支股票時。他們也說他是價值投資啊!(例如以前的國巨,宏達電,未來的....)。所以我說同樣的價值投資,問台灣的投資人,大都只在意當下(年)的本益比或殖利率,如果某人也是如此。那我會認為他是從眾的。他們所代表的行為不等於價值投資。
套用金鋼經的句法"佛說價值投資法,即非價值投資法,是名價值投資法。"
而我所執行和解讀的價值投資卻是很小眾的。同樣的價值投資法,我卻是不從眾的。
2. "存股"這幾年冒出來的新名詞。前一陣子,一些存股社團已經狂熱到把社員的賣股行為視為一種背叛。背叛存股。我的天啊!這已經不只是從眾了,而變成信仰了。
灰狼01 wrote:
除非是'病態',不...(恕刪)
生活玩咖 wrote:
灰狼大, 我們的討論漸漸觸及到投資(機)的核心了。 未來不可知,歷史不等於未來。
如我在一樓所講的:
投資的哲學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 它和神學一樣,包含着人們對於那些迄今還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例如神秘兮兮的推論萬點後的崩盤…. ;但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於人類的理性判斷而選股投資….
過去的價值,現在的價值,未來的價值。
因為未來不可考,所以才需要一些硬技巧(hard skill)的幫助判斷(定其理),例如數學,統計,物理...,另外需要一些軟技巧(安其心),自我心理修養,群眾心理學,博奕理論,哲學...。再加上一些形而上的東西輔佐(敬其天),例如易經,做些善事....
定其理,安其心,敬其天。就一定百戰百勝嗎?也不會。但是卻是一個穩定獲利的方法。
我不會特別去區分投資還是投機,對我來說,每次出手都有這兩個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