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買台新金 (2887)嗎?

除非全家族都有共識,又或者新光金真的有很大的危機,不然吳東亮不可能會接的
如果吳東亮會想接,當初就不會花大錢去搞這麼大的一個彰銀案了
大家族關係複雜,吳東亮應該不會想被家人私底下說什麼閒話

與其想這些不著邊際的謠言,不如看一下這個新聞:
-----
2016-02-26 01:57:50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郭珈爾/台北報導


金管會主委王儷玲昨(25)日與16家金控負責人座談,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永豐金董事長何壽川等多位金控董事長,都親自與會。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國泰、富邦兩大壽險金控連袂建議,要推動金融稅制合理化,並具體提出金融業營業稅率降回2%等做法。

金融界人士估計,稅率由5%降至2%,整體金融業一年少收的稅款估計高達300億元。據了解,金融稅制合理化的建議,除金融業營業稅降回2%之外,還包括金控連結稅制及合併商譽認列等,由於涉財政部權責,金管會主委王儷玲說,事涉相關部會權責,只能留待後續進一步協調相關單位意見。

財政部高層指出,金融營業稅稅率原先就是5%,當年之所以會調降為2%,是希望多出來的3%讓金融業者用來沖銷呆帳。但近年來金融業者財務結構改善、獲利創新高,顯示當時措施已達效果。財政健全方案將金融營業稅調到5%,「只是調回原來的水準」。

除此,兩岸議題也是金控業者關切的另一話題,會中有日盛金、台新金及新光金三家金控建議,希望OECD條款能跟服貿脫鉤。

分享
根據兩岸金融業務往來許可辦法規定,本國銀行要到大陸設立辦事處、分行及參股等,條件之一是必須在OECD國家經營業務達一定期間,辦事處需二年,分行及參股需五年。國內多家非大型銀行因卡在OECD條款,至今無法登陸設點。

中信金也在會中建議,銀行大陸曝險上限不得逾淨值一倍,己可控管風險,銀行投資大陸上限不得逾淨值15%,應可取消。

有關兩岸部分建議,都涉及服貿,金管會均說明,恐怕還是要等服貿通過。

金控董座還提出其他建議,包括永豐金建議放寬銀行投資無信評的有價證券上限,從現行10%提高到20%,及放寬保險業可投資的結構型商品契約年限,從現行10年放寬到30年等。

金管會昨天也在會中報告金控及子銀行經營概況,金控旗下子銀行財務、業務表現,明顯優於非金控銀行。
金融期三角形收斂完畢 準備放量表態 向下嗎?
看法官提的問題似乎是較有利台新金,宣判時看是大贏還是小贏?? 當然我說的不算數。

台新金(2887)晚間公告,將以現金贖回今年3月將到期的140億元丁種特別股,今年3月23日先贖回70億元,剩下70億元則從明年起、分5年贖回,每年贖回14億元。


因此舉將讓資本縮小,將衝擊台新金資本適足率,台新金資本適足率(CAR)將減少5%,約下滑到110%,仍符合法定水準,估第一季季報就會反應。

台新金2006年3月23日發行、年息6.5%、滿十年金控有權贖回的140億元丁種特別股,今年3月到期。(廖珮君/台北報導)

weber2654 wrote:
看法官提的問題似乎...(恕刪)
看完公司去年第三季財報

看過手頭現金部位 扣除70億特別股贖回 跟今年另外70億的特別股股息 約4.6億元

推估今年股利分配約在0.8~1.1之間 現金約0.1~0.2元之間 股票約0.7~0.9元之間

要大幅提高現金股利是有難度的 光贖回跟利息就要75億元 約占手頭現金1/3之間

目前就要等二月分自結盈餘出來才知道今年營運展望如何 (TRF客戶都在一月份到期,等下周或下下周公布一二月盈餘再說)
chaodavid wrote:
看完公司去年第三季財報
看過手頭現金部位 扣除70億特別股贖回 跟今年另外70億的特別股股息 約4.6億元
推估今年股利分配約在0.8~1.1之間 現金約0.1~0.2元之間 股票約0.7~0.9元之間
要大幅提高現金股利是有難度的 光贖回跟利息就要75億元 約占手頭現金1/3之間


銀行業的手頭現金其實沒有什麼好看的,意義不大,不說每天都有人存薪資所得進銀行,
光放在央行那邊的定存單就好幾百億了,就算一時手上沒現金,同業間的隔夜拆借也隨時可以搞到幾十億

去年賺1.39,以過去至少配80%來說,低標是1.12。
其中配的比例應該是80%以上配股票,其餘現金吧.....

銀行業盈餘要配現金,在實務上一點難度也沒有,只要這家銀行放棄成長的野心就可以了。
可惜台灣有未分配盈餘的稅,不然像微軟/蘋果一樣十幾年不配股不配息我也沒意見....

個人認為銀行業還是以放款品質為最重要的指標:







在逾期放款中,我們可以看有擔保品和沒有擔保品的比例來猜猜各家金控中放款部門的決策品質:
有擔保品的比率(企金有擔保品+住宅+其他擔保)/逾期放款總額:

2801彰銀: (1397+634+325)/2842百萬 = 82.82% (銀行總逾放比: 0.21%)
2881富邦: (526+54+115) /1351百萬 = 51.44% (金控總逾放比: 0.12%)
2887台新: (635+183+140) /1140百萬 = 84.03% (金控總逾放比: 0.13%)
2884玉山: (465+258+5) /1768百萬 = 41.18% (金控總逾放比: 0.18%)

其中彰銀雖然也有80%,不過這卻是以較高額的(有擔保品)逾放來得到
彰銀的整體逾放比在0.21,其他各家都在0.13左右,可以說不是同一級的品質
令我比較意外的是玉山金,玉山金一直號稱是金融業的模範生,
不過放款品質似乎有待加強(0.18逾放比)

台新金的問題在於放款的總數較低,
只有8500億,不像彰銀和玉山金,大家資本額差不了多少,卻都有一兆多的放款成績
我對會計一點也不懂,不過我猜這部份或許也影響了台新金的雙率,
畢竟台幣放款是風險係數較低的資產(千分之2以下)。
把錢拿去外幣定存雖然利差不錯,但風險係數應該頗高。
寫到這裡我才明白為什麼銀行都特別歡迎外幣定存:
匯率風險存戶擔,銀行賺到的利差比台幣大,還有客戶換匯的匯差可賺(二次),
說是一魚三吃也不為過.....

再去看一下最近一時興起亂買的50張永豐金,可以說是以上四家缺點的總合....
看來最近有機會的話要換一下股比較好.....


chris3707 wrote:
台新金(2887)...(恕刪)


這消息破解了過去市場上說需要辦現增來回贖優先股的疑慮。
chris3707 wrote:
台新金(2887)晚間公告,將以現金贖回今年3月將到期的140億元丁種特別股,今年3月23日先贖回70億元,剩下70億元則從明年起、分5年贖回,每年贖回14億元。
因此舉將讓資本縮小,將衝擊台新金資本適足率,台新金資本適足率(CAR)將減少5%,約下滑到110%,仍符合法定水準,估第一季季報就會反應。
台新金2006年3月23日發行、年息6.5%、滿十年金控有權贖回的140億元丁種特別股,今年3月到期。(廖珮君/台北報導)

weber2654 wrote:
這消息破解了過去市場上說需要辦現增來回贖優先股的疑慮

看看客觀數據理解一下台新金控有沒有辦理現增的需求.
華南金的金控資本適足率是 136.27%
第一金154.08%, 元大金146%
永豐金125%,中信金150%
其它前段班的兆豐金,國泰金,富邦金就不用提了.

台新金控的資本適足率原本就是國內金控的後段班,
如果新聞屬實,贖回部份特別股以後,下修至110%,現在可能是最後一名.
它的資本適足率已經快不及格了,焉有不需要現金增資的可能?

再者,BIS的Basel III逐年提高資本適足率直至2019.
台新金控過得了今年,很可能明年也會不及格.

以這樣低標的資本適足率,任何新業務申請,
在金管會那一關,可能也會被特別關注.

台新金控非辦理現金增資不可,只是市況不佳,股價極為接近票面額,
而且多次跌破票面額10元,想辦現金增資也極可能無人買單.

如果現在以10元辦現增,價差極為有限,又很容易跌破票面額.
而且從繳款到領股票的時差,試問想繳款參加的投資人會不會很多呢?

放眼過去一年所有金控的增資,參與者全數賠錢,連優等生兆豐金的股東也一樣.
台新金控的現增不是不辦,而是根本辦不起來.


一般行業連監理機關都沒有,也沒有種種法規限制公司資源運用,
想要借錢發股息,想要把帳上現金用到一毛不剩,全都沒人管.

金融業特許行業,帳上現金不是想用就可以用,
發放股息也不是借來就可以發,違反金融監理規定,
要金管會特許開綠燈才行.

說得太詳細就扯遠了,簡單易懂的例如存款準備率.
假設存款準備率是3%,銀行收到100元存款,必須上繳3元存在央行,
銀行實際能用的只有97元,
而放在央行這3元只能收取極低利息,除非銀行發生重大危機,被擠兌,
否則根本不能動用.

再說說存貸比,收100元存款,扣除3元上繳央行,剩下97元可運用.
但也不是97元都可以全部放貸出去.
假設存貸比是90%,97x0.9=87.3,只有87.3元可以放貸出去.
剩下的9.7元必須留在帳上應付流動性.

金融業,包括保險與銀行,除了資本適足率以外,有種種的財務比率必須維持,
並不是帳上錢可以隨便用,借來的錢可以隨便用.

轉貼舊聞一則舉例,賺錢很多的產險公司想多發股息金管會都可以有意見,
至於借錢來發放股息,那就更是天方夜譚,光是金管會那關就過不了.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907000098-260205
上市產險公司爭取更多發放現金股利的空間,卻遭金管會打回票!金管會昨(6)日與產險業者進行座談,5家上市公司爭取放寬法定盈餘公積與資本公積,用來發現金股利的規定,希望回歸公司法,但金管會暫時沒有鬆綁打算。

根據公司法241條規定,法定盈餘公積只要達資本額25%,公司帳上的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就可做為發放現金股利的基礎。

但今年2月保險局特別發出函令,要求法定盈餘公積標準,必須拉高至資本額的100%,達此標準後,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才可用做現金股利發放,等於降低保險業能發放現金股利的空間。
Katong wrote:
至於借錢來發放股息,那就更是天方夜譚,光是金管會那關就過不了.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907000098-260205
上市產險公司爭取更多發放現金股利的空間,卻遭金管會打回票!金管會昨(6)日與產險業者進行座談,5家上市公司爭取放寬法定盈餘公積與資本公積,用來發現金股利的規定,希望回歸公司法,但金管會暫時沒有鬆綁打算
根據公司法241條規定,法定盈餘公積只要達資本額25%,公司帳上的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就可做為發放現金股利的基礎。
但今年2月保險局特別發出函令,要求法定盈餘公積標準,必須拉高至資本額的100%,達此標準後,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才可用做現金股利發放,等於降低保險業能發放現金股利的空間。


小弟投資股市20多年

從來沒買過金融股

不管是台灣的金管會或日本的金融廳

對於金融業都有相當嚴格的規定與限制

說的直白一點

金融業的客戶(存款人、保險人、金融商品投資人)權益

高於金融業股東的權益

因為金融業股東人數只有一小部份人口

但是金融業客戶卻是全體國民

這是投資金融股要有的心理準備
Katong wrote:
如果新聞屬實,贖回部份特別股以後,下修至110%,現在可能是最後一名.
它的資本適足率已經快不及格了,焉有不需要現金增資的可能?

不現增其實也可以,只要降低風險性資產的配置,少賺一點就可以了。

台新金投資在彰銀的股權屬於風險較高的資產,而且績效也不怎麼樣。
如果有一天能夠回收,相信對雙率會有很大的幫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