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絕大多數美商同意台灣勞工賣力工作、值得信賴、受到極佳的教育(Extremely well educated,贊成的票數比反對票數多出約220票)、忠心耿耿、效率很高(Highly productive,贊成的票數比反對票數多出約110票)。總的來說,這份調查對台灣人力素質的意見是褒遠遠多於貶。至於商會主席Alan T Eusden對台灣人力素質的批評,重點也在於:學非業界所需,而不是學養不佳。
3. 台灣勞工的平均每年工作時數為2,564小時,已經遠高於日本的2,033小時,也比韓國的2,193小時高出17%,但是台灣勞工的平均月薪卻僅40,744台幣,比韓國的66,456台幣低39%。假如我們假定台韓人力不相上下,那就表示台灣勞工的薪資每小時被低估了48%左右 (0.61/1.17=0.524)!
4. 政府不但不積極引進有競爭力的外商來提升台灣勞工的產值(與待遇),還以低落的政府效能拖垮企業生產效率(立法院立法草率以制法令架構錯綜復雜,閣員與高階文官決策粗糙是首要因素,不要把責任都推給基層公務員),也用不利於外商的各種手段保護台商的利益。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下,企業大可以在欠缺外商競爭下靠「默契」壓低工資,遂行聯合壟斷之實。
5. 要打破這種資方的聯合,只能靠勞方的團結。產業界的產值有多少分給勞方,有多少分給資方,這是政治角力的結果──靠資方的聯合壟斷與勞工的團結對抗來決定最後的分配。
7. 台灣的工資偏低,一部分反映著政府的無能,一部份反應的是「資方團結程度遠大於勞方」這個事實。
8. 行政院才是「非典就業」的創始者與最大贊助人:行政院以「精簡人事」為名把大量工作外包,就是在規避該編列給他間接聘僱的勞工合理退撫待遇 (以前還勉強被叫作「編制外約聘僱員工」,領勞保而不能領公保。勞委會對非典就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是在贊助非典就業,還有一位短命的勞委會主委甚至乾脆說:非典現象本來就不可能消失。
http://mhperng.blogspot.tw/2013/01/22k.html
han172189 wrote: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記得很多網友貼過資料,2001~2008年台灣gdp的成長,好像只增加3到4千美金吧!
另外3小龍和歐美國家,增加的數值大多是台灣的2倍以上。
而失業率在2007年第4季,台灣就是4小龍最差的了!
上面這些數據,你怎麼解釋呢?
陸客、三通直航、ECFA等,明顯都對經濟有幫助!
你否定這些,請問要拿什麼來增加薪水和經濟成長呢?你有什麼振興的方案嗎?
其實要否定那些的理由只有一個比較合理,不要跟對岸綁太緊,過度依賴對岸!
就是因為政治因素,所以必須犧牲經濟!
如果你做這種選擇,我尊重,但是就不要抱怨經濟差,薪水不漲!
還有,2008年之前,對岸就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國,順差達2兆台幣,兩岸早就綁的很緊了。
整段論述矛盾百出,如果2008年之前就綁那麼緊,那麼怎麼還會批評前朝鎖國呢??
還有,ECFA、陸客、三通直航今朝都有做了,為什麼經濟還是差、薪水還是不漲反退??
前朝台灣的經濟成長,在亞洲的確未居前段,但今朝呢??
很多人在說金融海嘯巴啦巴啦的,但其他的亞洲國家沒碰到嗎??
為什麼會比其他國家差呢?? 今朝到底在這五年間做了什麼??
ECFA、三通、陸客來台,實際的經濟效益如何??
如陸客來台,讓觀光實際成長了多少?? 陸客成長了,其他外籍旅客(如日籍)來台,是否有受到排擠??
陸客來台,有多少的人沒有回去而非法滯留?? 會不會造成社會問題??
管中閔的這帖藥,他是說三年後見真章,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banmi wrote:
整段論述矛盾百出,如...(恕刪)
哇,看你鬼扯了一堆問題出來轉移焦點,這麼說的話台灣就保倒了好不好?
換人上台就能做得比較好?說給鬼聽鬼也不信(之前就被騙過八年囉)
反正做甚麼都要倒,乾脆賣給對岸算了如何?
韓國是把大陸當成市場,前朝則是把大陸當成工廠(我們的主要市場還是在歐美),這就是我們跟韓國的差別
要是沒有前朝種的因,今日就沒這個果;如同沒有蔣經國時代的前輩們付出的代價就不會有後來的經濟奇蹟一樣(台灣幾十年打的基業被扁李二朝玩完)
好比現在滿街都是的18分大學生在2000年的時候也只是小學生呢(總不會是當時就注定了他們只能考18分吧),難道會是今朝弄個教改讓他們一夕之間都變成18分的大學生?
李遠哲先生果然有遠見,早在2000年就預言了台灣要向下沉淪(他老人家還是這件事的最大推手呢)
所以....就別再硬凹了啦,就是因為死不認錯所以才不可原諒明白嗎?(想原諒也找不到原諒的理由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