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3000億在美大投資川普讚郭台銘:世界最棒商人,台灣呢??

2017-05-06 00:55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瞄準新iPhone商機,金屬機殼廠可成再加碼投資,昨(5)日宣布因應營運擴展計畫,擬透過第三地間接增資旗下大陸子公司可利科技(泰州),金額達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
可利科技(泰州)主要負責研發、生產各式材料、產品及相關模具的生產銷售。可成投資長巫俊毅表示,此次增資子公司,代表公司對機構件產業仍有長期能見度,須做好產能擴充準備。
此前可成今年初也通過斥資1億美元新成立可達科技(宿遷),投入金屬機構件等相關產能擴充。
法人分析,可成今年來持續加碼資本支出,估計今年資本支出有機會上看100億元,高於去年的85億元,顯示公司對於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訂單需求非常看好,營運將展現爆發力。
今年蘋果i8將大改款,原本市場擔心新款改用玻璃機殼,可成面臨掉單。惟最新消息傳出i8設計更精密,可成角色反而變吃重,跳脫純供應金屬機殼或邊框,將負責承接2.5D玻璃與4.7及5.5吋金屬的邊框組裝,產品單價將大增。可成加碼資本支出,可能提前為新單準備。

上面有人說可成投資台南跟鴻海這次去美國比起來顯得有愛國心多了,那這則新聞是啥?可成還不只有泰州廠而已喔!
alazif wrote:
所以你是說2040...(恕刪)


電動車賣得越多, 禁售汽油車的國家只會越來越多. 汽油消耗量會大幅減少, 原油取得成本過高的煉油廠就會率先被淘汰. 這是必然結果. 煉油業從2040年之後就會走向夕陽. 大勢無法改變了.
chiashin wrote:
討論的是總量,你提...(恕刪)


我沒有最近的數字. 我看過的數字是2015年中國出口整機去北美是2350萬台.上半年是1020萬台, 下半年是1340萬台(2016年初的數字, 包括品牌與代工) 經過一年多, 而且2016人民幣貶值很多, 應該是更多了. 就算多了兩三百萬台也不奇怪. 佔中國電視產能約兩成多. 只要有代工廠往美國跑, 500萬~800萬片的大面板如果都量產成為電視. 在美生產銷售. 加上大電視的高單價高毛利, 確實足以讓中國產生龐大的失業, 貿易順差大減, 而且GDP成長下降.

哈哈,台積電還是趕快去美國投資吧,想想當年台塑的海滄計畫,

不要以為台積電現在是台灣之光,哪天一樣把你弄成像石化業一樣對待.
vspebrian wrote:
我沒有最近的數字. 我知道2015年中國出口整機去北美是2350萬台.上半年是1020萬台, 下半年是1340萬台(2016年初的數字, 包括品牌與代工) 經過一年多, 而且2016人民幣貶值很多, 應該是更多了. 就算多了兩三百萬台也不奇怪. 佔中國電視產能約兩成. 只要有代工廠往美國跑, 500萬~800萬片的大電視面板如果都量產成為電視. 在美生產銷售. 加上大電視的單價高, 確實足以讓中國產生龐大的失業, 貿易順差大減, 而且GDP成長下降.

這些數據,你剛剛才google,剛剛才知道的吧!

剛剛查了一下,2016年中國輸美的電視,約三方之二在32吋以下
而鴻海在美國的產線,主要在大尺寸和高階電視,
主要競爭對手應該是日韓品牌的高階電視
影響最大的是日韓製造的電視或墨西哥組裝廠吧!

另外中美2016年的貿易順差達3470億美金,影響頂多零點幾趴而已!

chiashin wrote:
這些數據,你剛剛才google...(恕刪)


你找的資料不正確. 32吋主要市場不是在北美. 反而是日本歐洲比較喜歡32~40吋. 瑞軒Vizio, 冠捷, TCL, 海信, 樂視出貨的尺寸都是大尺吋為主, 尤其是Vizio,就佔了四百萬台了. Vizio好像不太賣32吋吧.

2015年中國8.5代廠的技術良率不佳, 中國國產2/3面板是切32吋沒錯. 32吋市場主要都是銷售給中國自己與經濟較差的地方為主. 不過中國現在想切比較大的尺吋了, 尤其是55吋, 如果現在與未來幾年大尺吋出口美國受挫, 回頭增加切32吋, 那會很慘

基本上, 當代工廠去美國, 也不會只生產少數幾個大尺吋, 任何尺寸都會生產.

如果美國每年減少進口中國五百萬到八百萬台電視, 造成中國電視產能過剩更嚴重而報價自相殘殺, 影響的進出口金額應該會超過2%, 甚至達到3%是可期待的.

日本4K電視生產線近年來長期供不應求, SONY與夏普目前都是轉虧為盈. 受到影響應該是不大. 韓系與墨西哥受影響則是難免, 但是如果川普真的提高中國製造產品的關稅, 則會完全不受影響, 甚至會變成長期滿載. 手腳慢一點可能還會搶不到墨西哥的產能. 一般認為當iphone產能在美國開出前後, 美國就會開始全面提高中國製造產品的關稅了.

話說得簡單一點, 如果美國不打算提高中國製造產品的關稅, 郭台銘就不會丟一百億美金去美國了. 呵呵. 雖然這件事情未來還會有變數, 可是趨勢是往這方向走.
vspebrian wrote:
你找的資料不正確. 32吋主要市場不是在北美. 反而是日本歐洲比較喜歡32~40吋. 瑞軒Vizio, 冠捷, TCL, 海信, 樂視出貨的尺寸都是大尺吋為主, 尤其是Vizio,就佔了四百萬台了. Vizio好像不太賣32吋吧.

2015年中國8.5代廠的技術良率不佳, 中國國產2/3面板是切32吋沒錯. 32吋市場主要都是銷售給中國自己與經濟較差的地方為主. 不過中國現在想切比較大的尺吋了, 尤其是55吋, 如果現在與未來幾年大尺吋出口美國受挫, 回頭增加切32吋, 那會很慘

如果美國每年減少進口中國五百萬到八百萬台電視, 造成中國電視產能過剩更嚴重而報價自相殘殺, 影響的進出口金額應該會超過2%, 甚至達到3%是可期待的.

1.尺寸部份我搞混了,三分之二是指全球出口量
2.現在2017年了,你還在2015年中國8.5代廠良率不佳?
3.建議你先擔心台灣吧!

chiashin wrote:
1.尺寸部份我搞混...(恕刪)


現在中國本土廠還是良率不佳... 你不知道喔. 京東方因為良率不佳所苦, 乾脆把一條8.5代廠拿來切低毛利的5吋手機面板. 中電熊貓乾脆自願幫群創代工, 不過中國幾家現在開始嘗試增加55吋與48吋的供應量, 應該是良率比2015年好一些些了. 不改也不行, 32吋的毛利太低了, 而且市場萎縮很快.

台灣目前不擔心生意, 兩座新的8.5代4K面板產能就被秒殺長期包走了, 友達群創被客戶追著跑已經超過一年了. 漲價漲到大陸代工廠一整片哀號. 到目前仍然是產能利用率高達95%以上. 群創前幾天說獲利創歷史新高, 友達說庫存量過低很煩惱. 連之前很慘的華映也過爽爽.

vspebrian wrote:
對啊, 現在中國本...(恕刪)

唉! 怎麼現在不提台灣的六吋七吋廠天下無敵? OLED只是過渡產品,未來是microLED的天下了?

你一年多前這麼看好台灣面板產業,怎麼一年多來股價沒什麼變化?

不面對現實,光唱雖沒有用的,事實就是對岸一直在進步,對岸的產業均衡發展,和進步的幅度比我們快!

lahu wrote:
現在的投資蓋廠
決不是只為了解決當下的問題
郭董看得的是好幾年後
閣下看的是現在
所以人家是成功的企業家


面板這種東西已無法再進步到哪裡去
4K , 甚至8K的內容要普及沒有像 VHS過渡到VCD;VCD過渡到DVD這麼簡單
藍光DVD (Full HD)發布超過10年了,都還沒完全取代DVD呢...
再往上,邊際效益遞減,成本卻大增
除了有研究、保存價值的影片(例如Discovery、BBC、NGC、NHK的紀錄片)
可能可以不計成本拍攝以外,有多少商業片敢投資用8K拍攝?
家裡空有高規格電視有什麼用?沒有內容阿!

況且面板預計10年內就會變成落伍的技術...投資這個做什麼?
大尺寸的面板再怎麼說成本就是比較高,不論是材料或是技術成本
但若不生產大面板,蓋10.5代廠就沒有意義了
更何況還一口氣蓋2座?

再說未來世界的主力--MR混合實境跟VR顯示器,根本不需要多大的面板
更進一步的3D立體全像投影(初音未來 演唱會那種),也不需要大面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