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創單日成交量 再度 破100萬
MiPiace
呵呵,真是壯觀~至少人氣還在[^++^][^++^]
pomelo123
爆量倒貨近20萬張,嘖嘖!
2021/8/5 報價更新




ke989
原本預期的第四季降價,提早來了,儘管現在只是電視面板走跌,但股價今年只能這樣了。
產能緊張 聯詠王守仁:到明年都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2021/08/05 時報資訊 王逸芯

聯詠(3034)今日舉行法人說明會,晶圓產能緊張,副董事長王守仁表示,「預計一直到2022年都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晶圓產能依舊是法說會關注焦點,王守仁表示,Drive IC的供給還是很緊張,尤其是28奈米以下,今年年底沒看到復甦跡象,聯詠2022年產能都已經和供應鏈做初步協商,目前看來,還是沒辦法滿足需求,聯詠也持續和供應鏈協調中,「預計一直到2022年都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另外,大陸晶圓代工廠晶合集成下半年開出新產能,但目前看來對Drive IC的晶圓吃緊緩解有限,王守仁認為,晶圓廠基本上產能擴充還是以總產能的概念為主,廠商會將其調整到最適化,不太會針對單一領域。

聯詠對於市況仍相當看好,王守仁表示,就目前市場狀況來說,電視面板目前中小尺寸的TV需求有下降,大尺寸還是不錯,主要是缺料狀況下,廠商朝向大尺寸發展NB部分,chromebook需求比較弱,商用筆電、顯示器的需求都不錯;手機需求則因為第二季大陸市場比較差,加上印度、東南亞有疫情,第三季廠商鋪貨新機,應該出貨會恢復成長;車載需求則依舊強勁,沒有辦法完全滿足客戶需求整體來說,目前面板廠庫存健康,廠商因應市場需求動態調整產能

王守仁表示,以聯詠來說,技術、產品還是和核心,聯詠在技術上會繼續投資在設計、製成上,產品上也會持續擴大產品線和應用,提供客戶整體解決方案,提高客戶對聯詠的黏著度。

===
節錄 奇景2Q21 earnings release

第二季大尺寸營收 & 第三季大尺寸預估

2021 年第二季奇景大尺寸驅動 IC 產品營收為 8,54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3 億 9,400 萬元*),較上一季增加22.2%,較去年同期增加 43.7%,占營收比例 23.4%,此比例上一季為 22.6%,去年同期為 31.8%。奇景2021 年第二季大尺寸驅動 IC 產品營收成長,主要源於疫情造成遠距工作和線上教學的持續需求,電視、監視器及筆記型電腦驅動 IC,三個主要產品線營收均顯著成長。電視驅動 IC 營收較上一季呈現兩位數成長,主要是包括世界領先電視終端客戶,在高階電視上的強勁出貨量。

延續第二季的強勁動能,奇景預估 2021 年第三季大尺寸面板驅動 IC 營收將繼續推升,較上一季增加 30%以上,監視器、筆記型電腦和電視三大主要產品線均進一步成長,其中,監視器及筆記型電腦驅動 IC 營收,均將較上一季呈現兩位數成長。至於電視,雖然預期 2021 下半年全球電視出貨將略降,但奇景由於有高階大尺寸電視驅動 IC 需求的支撐,預估 2021 年第三季電視驅動 IC 營收,仍將較上一季成長 20%以上。對奇景來說,大尺寸面板驅動 IC 需求仍強勁,但受限於晶圓代工產能短缺,仍明顯供不應求。從消費行為上分析,隨著消費者在室內時間愈來愈長,每戶家庭聯網裝置數量穩定上升,對更高解析度、更高幀頻、超長寬比及曲面設計等高階規格的顯示器,市場需求愈來愈大。奇景持續在高階電視和電競顯示器市場引領技術開發,已提供主要面板廠及終端客戶高階的面板驅動 IC 和時序控制 IC 整體解決方案。此外,奇景亦致力開發下一代高階和低功耗特性的筆記型電腦驅動 IC,以增強產品組合及提升市占率。

中小尺寸驅動IC產品 -- 車用顯示器

由於產能短缺,奇景 2021 年第二季車用驅動 IC 營收為 5,33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4 億 9,400 萬元*),較上一季增加 22.1%,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占營收比例大約 15%。奇景預估第三季車用驅動 IC 營收將較上一季增加 30%以上,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 150%,在中小尺寸車用、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三個主要產品線中,車用 IC 延續第二季動能,依舊成長最高。由於事先預期晶圓代工產能短缺,奇景與晶圓代工策略合作夥伴早在 2020年初,就針對車用驅動 IC 保障得到更多的長期產能,雖然奇景獲得的產能仍遠不足客戶需求,但奇景在產能普遍短缺情況下,仍持續增加車用驅動 IC 出貨量及營收。奇景樂觀預估車用驅動IC 出貨量,自 2021 年到 2022 年將持續逐季成長。

奇景目前車用驅動 IC 市佔率超過 30% 、為全球第一,在滿足客戶先進技術需求方面,亦處於領先地位。由於全球汽車市場驅動 IC 嚴重短缺,奇景預估 2021 年第三季車用驅動 IC 業務將強勁成長。隨著電動車銷量增加和自動駕駛功能普及率上升,汽車市場顯示器不僅在數量上增加,在晶片尺寸和複雜度也同時增加。奇景將持續與面板廠、一線客戶和汽車廠密切合作,共同開發下一代車用顯示器。

現階段車用顯示器新技術中最突出的是 TDDI,尤其對於大尺寸和自由彎曲的顯示器特別重要。奇景是車用TDDI 開發領域的先驅,早在 2019 年第二季就開始量產第一代車用 TDDI 。利用先發優勢與一線客戶長期密切工程合作,奇景進一步升級車用顯示器驅動 IC 設計,並於 2021 年第三季量產奇景第二代車用 TDDI,在汽車市場所有面板廠、眾多一線客戶和領先汽車廠中位居主導地位,目前成功導入客戶的新案數量已達數十個,並且開案數快速成長。預
估從 2021 年第三季開始,奇景車用 TDDI 數量將呈現指數級成長

奇景在車用市場領先的優勢,除了產品涵蓋範圍全面,可滿足客戶不同設計需求外,最重要的是,奇景產品組合符合汽車所需的嚴格品質和可靠性標準。奇景與客戶的早期接觸和量產經驗,持續延續至今,充分證明奇景寶貴的長期競爭力。在 2021 年第三季,奇景將再次率先業界,推出規格領先的車用超大尺寸觸控顯示技術(LTDI)解決方案,結合複雜的多晶片系統設計,針對超大尺寸、時尚、曲面車用顯示器規格需求,提供關鍵技術,成功導入客戶即將推出的新車款中。展望未來幾年,在多種新技術應用的帶動下,奇景預期持續保持全球領先的車用顯示器驅動 IC 龍頭地位,市占率亦會自目前的超過 30%,進一步向上提升。

非驅動IC產品 -- 時序控制IC(TCON)

由於一些 4K/8K 電視、電競顯示器、低功耗筆記型電腦和車用等高價值產品領域需求強勁,奇景對於時序控制 IC 長期成長相當樂觀,預估 2021 年第三季時序控制 IC 營收,將較上一季增加約 15%。雖然晶圓代工產能仍短缺,但奇景也看到車用時序控制 IC 需求的良好動能。奇景車用時序控制 IC 結合領先的區域調光(Localdimming)功能,可與 mini-LED 背光配合使用,提供數千個調光區域,可增強顯示器的對比度,展示與AMOLED 相當的卓越性能。奇景領先業界的區域調光時序控制 IC,已導入 OEM 廠及一線客戶眾多方案中。奇景相信時序控制 IC,將持續成為非驅動 IC 業務主要成長的動能之一。

===
節錄 Vizio 2Q21 Earnings release

For device, we expect to see sequential growth in TV unit shipments in the third quarter over the second quarter as we continue to replenish low channel inventories and benefit from sustained demand. Of course, we will likely be lower year-over-year as we lap the anomaly of last year's pandemic driven surge. Speaking more broadly, while the industry-wide supply chain dynamics have resulted in some delays and challenges. Based on what we know today, we expect these constraints to have a relatively modest impact on our full year shipment volumes. As a partial offset to this, we do expect a continued upward trend in average unit pricing due to strong demand and growth in our mix of more premium models and larger screen units. We've also recently expanded our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with Amazon, which we think strengthens our alignment with the growth and share gains within this online sales channel. Lastly, we expect total company adjusted EBITDA to be in the range of $20 million to $25 million. This range contemplates our expectation for both continued investment to support growth in our Platform+ business as well as an anticipated move toward more normalized gross profit margins for our TV business. So overall, we're very excited about the progress we're making on multiple fronts. And as I mentioned earlier, we are ideally positioned to capitalize on the trends we are seeing in the marketplace.

電視硬體:高階、大尺寸

===
譜瑞訂單旺 Q3業績催油門
工商時報 蘇嘉維 2021.08.05

高速傳輸介面廠譜瑞-KY(4966)下半年在電競、商用筆電等終端需求持續強勁帶動下,執行長趙捷表示,下半年訂單仍呈現供不應求狀況,預期第三季合併營收最高有望季成長11%,且毛利率可望維持在第二季高檔水準,法人預期譜瑞-KY下半年業績有機會再度改寫歷史新高。

對於下半年景氣動態,趙捷表示,整體來看下半年筆電及面板等終端客戶訂單動能依舊相當強勁,且仍呈現供不應求情況,其中雖然Chromebook表現可能比較弱一點,但是商用筆電及電競筆電需求沒有減弱跡象,譜瑞-KY在高速傳輸IC及面板控制IC等產品線出貨表現有望維持高檔。

晶圓代工、封測產能吃緊已經從2020年下半年延續至今,對此趙捷認為,短期來看訂單需求仍舊遠大於產能,舉凡晶圓產能、封測基板等相關產能都相緊缺。從長期角度來看,譜瑞-KY已經與多家晶圓代工廠合作取得產能,雖然2022年對譜瑞-KY仍是缺貨狀況,但缺貨情形將會比2021年改善。

車用產品線部分,趙捷表示,公司車歸產品線分別在面板及高速傳輸等兩大領域都展開布局,其中高速傳輸產品線已經開始量產出貨,並獲得韓國及歐洲等各大車廠採用,至於在面板解決方案,譜瑞-KY亦與面板廠合作開發解決方案。

===

需求、方向各家說的都差不多

那就看看所謂go premium跟動態調整的策略之下,相較友商有沒有辦法創造更多價值。

差異化競爭,好像在漲的跟需求旺的恰好都是公司長項呢。

===
8月55吋以下電視面板跌幅擴大 部分筆電、顯示器仍上漲
2021/08/05 鉅亨網 劉韋廷

市調機構集邦旗下 Witsview 今 (5) 日公布 8 月上旬面板報價,由於終端需求轉弱,55 吋以下中小尺寸電視面板全面走跌,平均價格較上月底下跌 3-4 美元,65 吋電視也下跌 1 美元,但觀察筆電、顯示器等 IT 面板仍有一定漲幅,僅部分尺寸價格持平上月底。

根據 Witsview 統計,8 月上旬 32、43、55 吋中小尺寸電視價格均走跌約 3-4 美元,平均價格達 84、134、223 美元,65 吋大尺寸電視也小跌 1 美元,為今年以來首見,平均報價 287 美元。

集邦光電事業處研究副總邱宇彬表示,近期面板報價變化超過原 7 月預期,因此 8 月上旬報價有較大幅度修正,觀察第三季電視面板價格也有加速收斂趨勢,預期 8 月全月 55 吋以下電視將下跌 5-6 美元,65 吋也有 2-3 美元跌幅,75 吋以上大尺寸電視則持平看待。

IT 面板方面,8 月顯示器面板除 27 吋價格持平,其餘尺寸上漲 0.3 美元,漲勢明顯收斂,預期 8 月全月漲幅落在 0.5-1 美元;筆電面板同樣除 11.6 吋價格止漲外,其他尺寸分別有 0.7-0.8 美元漲幅,8 月全月則估有 1.5-1.8 美元漲幅。

邱宇彬認為,IT 面板尚未出現跌價狀況,電視面板則反映終端需求轉弱,報價反轉向下,雖然第三季仍有終端品牌廠庫存、購物節備貨需求,但電視面板緩跌趨勢不變

面板雙虎友達 (2409-TW)、群創 (3481-TW) 近期釋出第三季展望,認為本季面板仍將價量齊揚,平均價格仍將有 5% 季增幅,對此,邱宇彬分析,由於雙虎近年持續擴大 IT 面板產能,因此就整體面板報價走勢來看,符合廠商對第三季營運預期
===
群智咨詢:八月全球LCD TV面板市場整體供需寬松,面板價格維持下降趨勢

智通財經APP獲悉,8月5日,根據群智咨詢調研,八月全球LCD TV面板市場整體供需寬松,面板價格維持下降趨勢。7月55"及以下中小尺寸LCD TV面板價格開始下降;而65"及以上大尺寸面板價格止漲回穩。預計8月將維持7月的價格趨勢,中小尺寸價格持續下降,大尺寸面板價格持穩。

各尺寸表現如下:

32",需求回落,7月價格下降5美金,預計8月維持5美金降幅。

39.5"~43",需求快速回落推動供需寬松,7月價格下降5美金,預計8月價格下降5美金。

50",7月價格下降5美金,預計8月價格維持5美金降幅。

55",供需關系趨于寬松,7月價格下降4美金,預計8月下降5美金。

大尺寸方面,大尺寸面板需求維持相對強勁,供需平衡,7月價格止漲回穩,預計8月價格持平。

具體而言,需求側方面,多重因素持續作用于市場需求,主要包括“宅經濟”驅動力和財政補貼的消費刺激作用減弱;物流問題持續影響品牌出貨;供需轉折期整機廠商備貨策略轉爲保守。

供應側方面,面板供應産能在新線産能釋放的帶動下維持增長,而面板廠在策略上也快速調整,探尋從規模導向向客戶導向轉移,包括産能調整、尺寸結構優化,以及價格策略調整
===

再次放送,今天開放登記,符合資格想參加線上股東會的股東,需要在股東會舉辦的四天前登記。

視訊輔助股東會平台操作步驟篇

步驟裡面沒有提到可能會出現下面這個頁面



我是用Chrome,所以點選集保安控中介元件,下載,然後執行,之後再重新登入。

===
股東參與股東會方式新變革 視訊輔助股東會平台上線

2021-08-04 經濟 張瀞文

集保結算所配合主管機關政策,為市場推出全新的「視訊輔助股東會平台」,讓投資人不必親臨股東會現場,就能遠端參與提問及行使表決權,讓臺灣的公司治理向前邁進一大步

「視訊輔助股東會平台」受理發行公司申請期間自7月14日至31日止。截至7月底,集保公司已收到10餘家發行公司申請採用。包含友達光電(2409)、嘉新水泥(1103)、三商人壽(2867)、臺鹽(1737)、精誠(6214)、中裕新藥(4147)、茂林-KY(4935)、大慶證券(6021)、三竹資訊(8284)、資拓宏宇(6614)等公司,都已經董事會通過並發布重訊公告,詳細情形投資人可進入公開資訊觀測站MOPS查閱。

集保結算所總經理朱漢強表示,今年是「視訊輔助股東會平台」上線首年,集保將全力協助發行公司完成這項創舉,讓世界看到臺灣企業豐沛的防疫能量,也讓股東與公司間溝通橋樑依舊暢通,數位零接觸的維繫,安全又便利。

集保結算所也特別於官網設置「視訊輔助股東會平台專區」,以及錄製視訊輔助股東會平台操作步驟篇影片,提供投資人了解如何以視訊方式參與公司股東會之相關資訊。

這些公司之尚未電子投票或交付委託書之股東,可於8月6日起至股東會四日前,以下列三個管道進入平台進行「註冊/登記」作業:

(一)「集保e手掌握」APP:於首頁(我的資產)下方點選快捷功能「股東e票通」-「視訊輔助股東會平台」。

(二)證券商下單APP:進入後點選「電子投票」-「視訊輔助股東會平台」即可導入 (各證券商APP可參閱「股東e票通」網站)。

(三)「股東e票通」網站:點選一般股東身分並選擇相對應憑證登入,再點入「視訊輔助股東會平台」。自然人需備妥(自然人憑證、券商網路下單憑證、網路銀行憑證)任一憑證、法人須備妥(工商憑證、證期共用憑證) 任一憑證。

如有視訊輔助股東會平台之相關問題,請電洽集保結算所股務部,聯絡電話:(02)27195805分機188、109、222、427、341。

視訊輔助股東會平台專區

視訊輔助股東會平台操作步驟篇
馬刺迷
娜大準備了哪些問題要問持股0.18%的董事會打工仔?
唯一的娜烏西卡
就平常我靠盃的:資本配置、資本結構、提升獲利能力(防止0.18%大撒幣),這些基本上都echo P大早上列出的問題~ 既然已經列出,就把能量集中在那兒,我就不重工啦~ [偷笑]
現在群創的法說跟友達型態分化

群創是比較像路演,主要是給公司表演、發揮,投影片圍繞公司特別想「賣」(溝通)的東西。既然要表演,當然透過影像會比較有效,因此用視訊直播。

友達則是按表操課,一年四次,從業績、展望、市場、技術...,該有的都有,但是報告風味比較濃厚,投影片以業績為主,採無影像的會議形式。

既然要表演,今天群創法說有種奇妙的感覺。

首先一開頭就講兩片雲,包括Delta variant 跟極端氣候,這兩個可能是風險,但照群創的說法似乎也不是那麼嚴重。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過怎麼去溝通,如果沒有那麼嚴重,其實不必特地用「兩片雲」去形容,因為「兩片雲」記者信手拈來就是標題。如果只是為了對應上次法說的晴空萬里,大可不必。

然後講晶圓、IC供給不足的時候拿出報紙,一看有種電視投顧老師的既視感,莫名的逗趣。

提到股利政策,說了:修訂章程後裡面的發放條件與最低發放比率、壽險資金希望穩定發放、參考同業、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講這麼多有的沒的,還不如不講,聽的人只會搖頭。洪董金融機構出身,還不如彭董直接拿出過往配發比率來討好股東(當然之前群創沒有明確定義盈餘分派這部分)。這裡也看到雙喵糾纏,反正群創看看友達,然後match好一點。

放了兩張跟公司想說的故事對不太上的glut ratio圖...

然後就是簡單的「蓋或買」比較表。 一眼看下去好像這個供貨合約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有三項成本不用付擔。難道「對手」都不用賺錢的? 建廠的人負擔這些成本,就是要從這些成本裡面創造價值。但因為保密協議,其實外人也不知道實際上的經濟架構。

至於這裡的資金機會成本,就是170E預付款如果拿來做其他事可以得到回報或是可以想單純的資金成本。這裡要注意,因為約是十年,假設之後一直順順拉,那170E可能就固定在那兒變成營運資金啦,當然如果越拉越多,水位可能會增加。

不知道這長期供貨合約是不是一個好deal呢
琮翔个
不是說明年供過於求,然後花大錢買廣州廠的產能,還簽約十年。大人的世界很難理解!
唯一的娜烏西卡
一切都從控制股東的利益當作推敲的起點。[笑到噴淚]
這幾天發了幾封信探詢基金局與兩家拿ESG當賣點對於公司資本配置的態度以及董事會監督,另外也分享友達資本配置的想法給兩家相對看多的研究機構。

不是每個人都回,但我估計他們應該都有收到,因為我注意到他們收到信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拿我的電郵去餵狗。

研究機構方面,一家沒回,一家禮貌性回覆。

基金局的態度是:基本上尊重個別公司營運,只有在特定議題有重大違反公司治理或損及基金長期獲益的可能性時,會展開對話、互動。

一家ESG基金回覆是:ETF是被動式操作,基於這個精神,管理者不會主動介入,原則上支持管理層決議,但也不會實際參與投票或表決。

以上這些回覆基本上跟我預想的差不多。

我比較驚訝的是ETF不實際參與投票,不知道是不是ETF都不參加投票。以ESG為題材,但不參加投票怎麼促進到公司治理,這樣感覺好像有點矛盾。 這可能就是目前ETF的做法吧。

知道沒啥用,但還是到處喊一喊。
napoleon0014
元大投信有電回請我打去元大證~也是隨便打發我~丈二金剛
唯一的娜烏西卡
打去元大證? 應該沒元大證的事,投信的回覆真怪[笑到噴淚]
唯一的娜烏西卡 wrote:
以ESG為題材,但不參加投票怎麼促進到公司治理,這樣感覺好像有點矛盾

這些大咖都知道

因為這三個字放在一起是名詞

如果真的 分開去關切 這三個字 E/S/G 到底是 動詞還是形容詞

就跟捅到蜂窩一樣
mach.jan wrote:
這些大咖都知道因為這(恕刪)


這些ETF單純透過因子被動式投資(複製指數),提供投資人一個低成本的選項。那誰監督/入選呢,就丟給類MSCI指數編制機構,然後MSCI在看個別項目時,可能再丟給那個領域的專門機構。基本上指數編製與評分機構是沒有誘因監督的,因為本來就不是他們事。給予評分、排名、入選某指數,理論上希望是透過市場機制,讓參與者簡單迅速有個概念,認同的人可能會配置多一些給排名靠前的公司(當然就會有ETF拿這個當賣點,提供產品給有興趣的投資人),透過市場配置多一點給「好」的公司、少一點給「沒那麼好」的公司,就好像有在監督。

這終究是概念上的,實際配置的多寡,只是邊際上的變動,例如四家以ESG或公司治理為賣點的ETF共持有友達54,477張。這五萬張如果就算積極也是無足輕重,更何況設定上本來就是複製指數的被動式投資。這樣往下推就會得到,在一個股權分散的公司裡面,大多數的股權持有者,因為利益不夠切身相關(玩玩而已,幹嘛那麼認真),投資期長又相對短(兩三天就要走了,吃飽太閒管這麼多幹嘛),對於公司治理選擇沉默、長期股東價值什麼鬼的也無所謂,反正就放任董事會去搞,祈禱是他們是有誠信的。 如果大多數的股權持有者抱持著類似的態度,整個股東群體(shareholder)就會顯得漠不關心,忘記自己是公司的所有者。若號稱價值投資,那麼心態應該把持有一小塊股份當成持有一整家公司。

雖然我傾向相信董事會誠信,也知道平衡多方長期利益實屬不易,但0.18%這個比例alignment of interest顯然不足,如果ETF與政府基金基於各自政策選擇被動,那就自己來吧,參加股東會的這個行為就是照顧自己的利益。

之前跟IR抱怨的時候,對方問多少的持股才夠呢。這個答案是沒有一定,理由很簡單,因為股本龐大,要求個人買進到一定比例不切實際也不合理。很多維權基金在要求公司促進股東價值時,會搭配薪資結構與激勵機制,讓管理層為創造股東價值時自己有感。

控制股東以稍高持股取得控制對公眾股東也不見得有好處,如果控制股東有其他相關事業,那麼就要擔心公司在與其他相關事業進行交易時,公眾股東會不會被吃豆腐。

兩隻喵各自有各自的特性,但雙喵糾纏,鞭一隻另一隻也會抖一下。

剛剛想到還有一些主動操作的基金,之後來寫給一兩家看看有沒有反應,希望四萬多張的殘餘部隊可以撐久一點,如果他們已經下決心不當喵奴,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無關緊要。
napoleon0014
廣達可能重心都在雲端事業,面板只是希望供貨穩定就好..?
唯一的娜烏西卡
如此卑微,難道廣達的公眾股東也是佛系來的[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睽違近8年 義隆電擬買回1萬張庫藏股
2021-08-06 中央社

觸控晶片廠義隆電董事會今天決議買回1萬張庫藏股,買回的庫藏股將轉讓予員工,這是義隆電近8年來首度實施庫藏股。

義隆電董事會決議,8月6日至10月5日自集中交易市場買回1萬張庫藏股,買回區間價格每股新台幣140至200元,買回的庫藏股將轉讓予員工,藉此激勵員工,同時增加經營團隊及員工持股。

義隆電上次實施庫藏股是於102年8月7日至10月7日買回7030張庫藏股,平均每股買回價格51.54元,總金額3.62億元。

因半導體供應瓶頸尚未緩解,義隆電預期,下半年業績將較上半年溫和增加。第3季營收將約48億至52億元,將較第2季減少5%至成長3%。

===

義隆從高檔224.5回撤至昨日的167,跌幅25.6%
如果把董事長兼總經理的法人(玉隆投資)與個人持股加起來,一共是12,873張(4.24%),這一個人所代表的利益,其帳上價值少了7.4億。感覺痛,當然就發起庫藏股。

友達從高檔33.35回撤至低點19.15,跌幅42.6%
全體董監持股持股,17,129張(0.18%),帳上價值少了2.4億,其實再跌十塊友達整個董事會感覺到的都沒義隆那一個人的痛。

順道一提,義隆現在是5.5x P/B,友達大概是一倍P/B上下。
自由小山
p大有興趣進董事會嗎?mobile加一加搞不好超過2.7萬
napoleon0014
20年前在auo上班真的走路有風...KY老了,該放給年輕人了..
2021/8/6 圖表回顧

面板股估值

歷史股價與淨值乘數河流


環球同業


籌碼面

外資持股與借券賣出餘額


外資持股與股價


借券賣出餘額與股價(一年新高)


融資使用率與股價(一年高位)


五日平均當沖比率與股價


台股指數與融資餘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