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onbjnm wrote:
今年買了富邦金.國...(恕刪)
我從去年就一再提出銀行型和保險型金控的風險不同,尤其不能理解為何富邦或國泰在高價時還有人去追.
貼上我以前的發言.參考一下..
獨孤求敗5805 wrote:
依照銀行型和保險型金控的不同。
再更進一步分析一下在下對這兩種金融股的看法。有人會說銀行型適合收股利當定存,保險型適合做價差。這樣講其實沒錯,可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兩種股票操作方法就完全不一樣。
操作定存股的重點第一是你要抱的住,其次是入手的價格,話說要抱的住的前提是它必須是閒置資金,而且佔你的資金比例不要高於30%。你才能優雅的抱住它們。另外各位可以看一下抬面上的有錢人,以他們的資產來說,現金一定是一小部分而已,他們會認為現金為王嗎?郭董70%的資產在自家股價,股票跌20%,他的心情有被影響很大嗎? 以我們資產不多的人來說,可能無法和他們一樣,但學習有錢人的資產配置還是不錯的想法。以我而言,就要求自己不論指數高低,股票資產比不可低於20%。這部分是配置的概念投資。 指數高時就持有定存股,如果指數趴在地板,可能就會轉去落難的貴族。
其次是入手價格,以第一金而言,當年25元我連看都不看,直到三四年前17,18元才開始買。
操作價差股的重點是入手價,也就是低買高賣,高或低每個人有不同看法。但我個人是很難理解富邦或國泰在50,60時,還有人把它當價差股。以價差股而言,這兩家跌到現在價格,我還是不會考慮,因為短期不會漲。時間是一種很大的成本。恕刪)

上圖擷取自台灣蘋果日報.
元大馬家3-4月份加碼5.2萬張股票, 3-4月份最低價是10.6元.
不過,我不認同加碼是為了董監改選,要穩固經營權.
任何自然人與機構要增持金融機構股權達10%,必須向金管會事前申請核准,
得到事前書面核准以後,才能把股權拉高到10%以上,接著要超過25%,必須要再一次申請.
因為6/16要開股東會,股東會之前若干時日就會停止過戶.
從3月初起算,到股東會也只有三個月左右時間.
如果有人,或者團體有奪取經營權的企圖,公開持股勢必拉高到一定水平,
一定會弄到人盡皆知.
馬家檯面上可查知的股權約18%,他掌握了全國最大劵商,有收購委託書的通路,
任何人要爭經營權,得要有多少持股才能成事.
絕不會在股東會前三個月,原經營者與財經新聞界仍不知不覺.
因此,我認為馬家曾持股票純粹是股價低迷,低於其該有的投資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