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yoyomum wrote:
你的文我覺得不錯阿想(恕刪)

是的 不同思維 不同看法
才有火花
元大金十大股東 籌碼拉高
5/21 23:14
經濟日報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今年雖沒有董事改選,但元大金控主要股東出爐,還是吸引市場注意,大股東元大馬家相關投資公司近一年來持續加碼,再加上寶佳集團、台銀等法人穩定持股,使得元大金十大股東至少要持股達到2%以上才能進榜,比上年度更高,新加坡政府主權基金則是躍升至第六大股東。
元大金去年全年稅後純益205.69億元,首度突破200億元大關,且金控與旗下五家主要子公司獲利同創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1.76元,獲利成長亮麗以及大股東的持股穩定增長等,也吸引長線投資的機構持股。目前馬家關聯公司合計持有元大金控已經超過兩成,而從其最新十大股東資料也可看出,馬家關聯公司除了在十大股東居其六之外,近一年來持股也增加了超過5萬張,在整體金控公司中,大股東持股比重與透明度均名列前茅。

寶佳集團投資持有元大金則是從財務角度切入,持股維持在5%以下浮動,但主要持股機構從前一年度的寶佳資產,轉為合佳投資,持股2.22%,另外,台銀則維持2.08%不變。元大金大股東馬家相關公司大舉加碼持股元大金,並一舉拉高到總持股兩成對外公告,主要集中在2018年,之後相關公司則是維持溫和穩定持股,但基本上持股只有增加、沒有減少。
美追殺華為 殃及IC設計
2020-05-22 02:22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記者李孟珊/綜合報導


路透報導,美國上周五對華為祭出的新限制令被發現有漏洞,美方不排除再調整,已有官員提出,將晶片賣給華為並因此受益的對象也納入管制。業界憂心,此舉將重創的台灣IC設計四大天王聯發科、瑞昱、聯詠與立積,市場原預期聯發科將獲轉單效應也恐落空。

對於與華為的業務往來,以及美方對華為的各種限制措施,聯發科、瑞昱、聯詠與立積昨(21)日都不予評論。


業界認為,若美方再次緊縮華為管制,甚至將賣晶片給華為的企業都納管,此舉將使得華為無從獲取關鍵晶片,美方的手段也從「封殺華為」變成「斬斷華為」,要完全斷絕華為出路。

聯發科、瑞昱、聯詠與立積都與華為有業務往來,其中,聯發科供應華為中低階手機晶片、瑞昱提供華為消費性網通產品,聯詠出貨華為AMOLED驅動IC、OLED驅動IC等產品,立積則是華為網通供應鏈,出貨WiFi 5、WiFi 6前端模組產品。

先前市場預期,若華為旗下海思無法在台積電繼續生產,聯發科將有轉單效應。但若美方對華為採取更激烈的手段,要把將晶片賣給華為並因而受益的對象也納入管制,聯發科勢必無法供貨華為,轉單效益也將落空。

依照美國商務部15日宣布的新規定,凡使用美國技術在海外製造的半導體業者,若要賣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當局核發的許可證。此規定意在堵住舊規定的技術漏洞,防止華為透過外國晶圓廠避開出口管制,也使商務部對華為出口限制的適用範圍擴大。

但這項新規定只包含華為設計的晶片,並未涵蓋到這些晶片若直接對華為客戶出貨的情況。一些產業律師指出,這是個大漏洞。

被問到是否可能為了堵住漏洞再調整規定,國務院官員福特(Christopher Ashley Ford)表示,此規定將「賦予大量的額外資訊,在我們繼續推行並試著找出因應挑戰的適當做法時,可據此決定出口管制對策,包括在必要時做調適,如果華為試圖以某種方式迴避規定的話」。

福特表示,主管當局會持續關注,「認為有必要時,當然會有所改變」。華為對此不予置評。

美國商務部去年以國家安全顧慮為由,把華為打入「實體清單」,形同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美方指控華為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竊取智慧財產權並監聽顧客,但華為對上述指控一概否認。
HousePig wrote:
不認同的言論就是穿鑿(恕刪)

H大,我與K大對話說投資很忌諱捕風捉影,穿鑿附會,選好投資標的,就要相信自己的眼光,堅持到底,才會成功,這是我投資心得論述,你是投資高手,幹麼急著對號入座這個投資禁忌,這會影響您的高手形象,您的投資粉絲會很心疼的,另外01不缺的就是有錢人,資產幾個億或投資大獲利的,所在多有,只要是關於錢這檔事,我認為還是低調一點比較好.
這三天讓子彈飛一下。
找機會慢慢回補應該還有獲利空間。
vul34622 wrote:
美追殺華為 殃及IC(恕刪)

美國:華為偷了我們的5G技術。
華為:可是你們沒有。
美國:就是被你們偷走了。
懶人國 wrote:
想不到國票金股價竟贏(恕刪)


康那香也贏國泰金!

然後國泰金說不能倒???

還蠻好玩的.
經濟解析/美對華為趕盡殺絕? 台廠三大策略因應
2020-05-22 13:01 經濟日報 / 記者楊伶雯/即時報導

美國祭出華為封殺令,更傳出不排除再調整的消息,以圍堵可能的漏洞,美方不惜用傷敵也自傷的「七傷拳」,對華為近乎是趕盡殺絕的做法,對台灣相關供應鏈來說,恐也難逃衝擊;柯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認為,美中科技戰之下,未來全球將會出現「一球兩制」;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強調,夾在兩大市場中的台廠未來有三個方向來因應。

美中科技角力戰愈演愈烈,美國上周五宣布新出口規定,要求使用美國技術的半導體業者,如果要供貨給華為及其關係企業,要先取得美國政府的許可,但業界則是傳出,由於新規定存有重大漏洞,美國不排除再加以調整,全面圍堵廠商出貨給華為。

面對美國政府已趨近趕盡殺絕的做法,夾在兩大市場間的台灣企業則是兩面為難,劉佩真分析,美國封殺華為,台灣半導體業者短期將可望出現急短單,且在第3季反映,但後續會有多大的影響,則要看美中雙方是否有談判轉圜的空間而定。

她表示,對半導體相關供應鏈來說,受到美國制華為影響的主要產業包括CMOS晶圓代工、砷化鎵晶圓代工、邏輯封測、手機晶片、網通晶片、LCD驅動IC、射頻IC、晶圓測試等;法人表示,相關供應廠包括台積電、聯電、日月光、京元電子。聯發科、瑞昱、聯詠、立積、精測等。

劉佩真表示,如果美國進一步把漏洞也圍堵起來的話,相關供應鏈都將會受到影響;不過,對台廠有利的部分則是,在美國對華為制裁下,中國將會更快速的去美化,另外,其他陸廠可能分食華為的市占率,這部分,對台廠來說,將是一個利多的因素,因為除了華為,台廠還有不少其他大陸客戶,預期這部分的利多主要會反映在IC設計上。

劉佩真強調,台廠在因應策略上目前只能且戰且走,充實自己的實力及競爭力,同時避免選邊站,盡量維持中立,兩邊都不得罪;中長期來說,則是要打造美規及中規兩套系統生產線。
vul34622 wrote:
劉佩真強調,台廠在因應策略上目前只能且戰且走,充實自己的實力及競爭力,同時避免選邊站,盡量維持中立,兩邊都不得罪;中長期來說,則是要打造美規及中規兩套系統生產線。

我是覺得商場沒什麼得罪與否.
全憑實力在說話.

中國政府過去20幾年為了扶植半導體產業,
對中芯國際不知道砸下幾千億元,
至今中芯依舊是一家連台積電車尾燈都看不到,
年年虧錢的一家公司.

華為向台積電下單代工Kirin 990高階晶片,
難道是因為與台積電關係良好嗎?

當然不是,那是因為中芯沒有7nm生產能力,
華為毫無選擇,只能向台積電下單.


而低端的Kirin 710A,只需要14nm製程,
中芯有成熟產能,也很自然全數給中芯代工,也絕對不給台積電一張訂單.

能不能拿到訂單,端視廠商的技術與品質是否有競爭力.
而不是關係好不好,得罪不得罪.

中芯國際有能力做的產品,即便是成本價格高,
自然有中國政府出面補助,拉低報價.
華為絕對一張訂單也不會給台積電.

反之,中芯沒有能力做,華為毫無選擇,是被迫下訂單給台積電.
Katong wrote:
我是覺得商場沒什麼得(恕刪)


講得好,學院派的研究員說出的策略是太理想化。台積電也是因為美國客戶佔60%而做出的決策。

兩條生產系統就可以?太天真了,又不是避貿易戰。這次應該是「國安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