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華南金控本月合併稅前淨利為8.64億元、合併稅後淨利為7.36億元;
累計合併稅前淨利17.78億元、合併稅後淨利為5.75億元,
每股稅後淨利為0.05元,每股淨值為15.34元。

主要子公司自結合併損益說明如下:
華南銀行本月合併稅前淨利為8.08億元、合併稅後淨利為7.09億元;
累計合併稅前淨利61.30億元、合併稅後淨利為50.63億元,
每股稅後盈餘為0.61元,每股淨值為23.34元。


華南金融控股公司暨主要子公司109年5月份合併獲利(損失)資料:

       自結合併 自結合併 累計合併 累計合併 累計合併 累計合併
       稅前淨利 稅後淨利 稅前淨利 稅後淨利 每股稅前 每股稅後
(損) (損) (損) (損) 盈餘 盈餘
       (億元) (億元) (億元) (億元)  (虧損) (虧損)
(元) (元)
華南金控    8.64  7.36   17.78  5.75   0.15   0.05
華南銀行    8.08   7.09   61.30   50.63    0.74   0.61
華南永昌證券  0.31  0.15   (44.22)  (45.10)  (5.45)  (5.56)
華南產險   0.70   0.58    2.28   1.70   1.14   0.85   
註1:上述資料均係集團自結合併數字
註2:未適用天災保險準備金之累計合併稅後每股盈餘
  華南金控為0.05元、華南產險為0.83元
joechen39 wrote:
元大16元看到18元(恕刪)


KDJ 20 以下就買了 ~ 元大 KDJ 13.8 ,股價16.15 ~ 16.25 很香呀 ~ 要等16塊以下才要買嗎 .... 其它第一、玉山、合庫、還有把十年獲利都賠掉的華南都漲那麼多了,元大開ETF睹場的就不用多想了 現在KDJ 88 ....
joechen39 wrote:
元大16元看到18元都沒入場

你是不是在我跟H大爭論時,沒有站在我這邊,而相信H大所說的一定有爭議性事件待發生,而不敢進場買進?
weber2654 wrote:
中信金依靠亮眼(恕刪)

中信金我一直都有納入投資組合,表現中規中矩,沒甚麼問題
fostery wrote:
你是不是在我跟H大爭...(恕刪)


並不是,當時大盤都在盤整,因此心思上都在挑電子股上面,
等大盤突破回神後,金融股就一路噴上去了.然後我挑選的電子股卻有漲有跌,
功力不夠,只能打平收場.

因為剛接觸股票不久,以前都是存股、基本面為主.
這兩個月想說學學技術性相關做個短線看看,
看來還有得學.
weber2654 wrote:
中信金依靠亮眼(恕刪)

如果看中信金子公司台灣人壽表現不錯,大概就可據此推論壽險雙雄也是可以的.
joechen39 wrote:
並不是,當時大盤都在(恕刪)

初進場投資人,買金融股還是不要炒短線好,放長線領股息較優
目前這兩個月下來,還是長線領股適合我。還好有自知之名最多只用5成資金去操作,心態還有的要調整。
熱錢來襲!匯市爆21.18億美元巨量 盤中強升1.24角
2020-06-08 19:46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即時報導


熱錢瘋狂匯入,激勵台北匯市爆量升值。外資滾滾匯入下,新台幣匯率今(8)日盤中勁揚1.24角,最高升抵29.715元;不過午後湧現海外投資匯出潮,加上中央銀行進場調節,升值金額縮至2.8分,收29.811元,為逾一個月新高,總成交量暴增至21.18億美元,為逾兩個半月最大。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表現意外優異,亞洲股匯市跟隨美股大漲上演慶祝行情,外資左手買進股票、右手持續匯入,台北股匯雙雙上漲,新台幣匯率盤中升抵「29.7」字頭價位,最多升值1.24角。



不過,新台幣匯價逢高,投信與政府基金等海外投資款隨即排隊匯出,再加上央行施以調節、限縮新台幣匯率升值幅度,終場僅微幅升值2.8分。

「如果市場延續這股多頭氣勢,新台幣匯率很有機會向上挑戰『29.7』字頭價位,畢竟這是國際趨勢,只要亞幣都在升,新台幣匯率自然也很難獨貶」,匯銀主管說。

央行統計顯示,主要貿易對手國韓元今日升值0.19%,人民幣也升值0.17%,升幅均領先新台幣的0.09%。

進一步觀察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最新報價,海外法人押寶,新台幣匯率短期內仍將持續升值,且不只升破29.8元,甚至有上看「29.5」字頭的機會。
元大原油正2被圖利?證交所千字查核結果出爐
2020-06-08 17:57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即時報導


元大S&P原油正2(00672L)在今年3月19日獲金管會寬限清算,隨即於20日遇油價大漲,造市商「先賣後買」操作引發市場質疑是否消息提前走漏?對此證交所發布查核元大S&P原油正2的九家造市券商結果,內容指出,證券商均基於造市原則平抑折溢價,相關賣賣並無異常,券商操作也不因豁免清算有得圖利之嫌。
元大S&P原油正2 3月19日時淨值暴跌到2元以下,以致滿足原有期信ETF三天內平均淨值低於2元的下市門檻,盤中ETF賣壓一度導致溢價轉折價,造市商必須買入才能平抑,未料接近收盤時段,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宣布寬限,並在20日遇油價大漲,大量買氣造成的溢價又促使造市商做賣出。



整體券商19日透過自營帳戶買超元大S&P原油正2 28萬張,20日賣超24萬張,因張數龐大,使不少人質疑消息是否提前走漏甚有圖利之嫌,對此證交所啟動全面查核,完整說明如下:

證交所表示,首先有關元大投信發行之元大標普原油正2 ETF(下稱該ETF),係由台新證券等二家證券商擔任參與證券商,以及元大證券等七家證券商擔任流動量提供者,此九家證券商均為此次查核對象。

根據參與證券商為ETF特有之申購買回機制的中介機構,可自行或受託辦理ETF申購及買回業務,透過申購買回機制平衡ETF折溢價,進而活絡市場。

其中,在ETF出現折價時,參與證券商可透過專戶於次級市場上買進,以消弭折價,事後再適時賣出、或於初級市場買回。至流動量提供者係由具備參與證券商身分的證券商與發行ETF的投信公司簽約,於次級市場提供買賣報價並應買應賣,方便投資人買得到、又賣得掉,藉此提升次級市場流動性,且流動量提供者均須透過專戶進行造市。

上述所謂折價,通常為ETF出現大量賣盤,此時流動量提供者亦應於市場買進ETF,滿足投資人賣出ETF的需求,與此同時,避免折價情形惡化,此等證券商的交易性質與單純自營不同。

故查核3月19日元大S&P原油正2,確實有溢價轉為大幅折價情形,元大證券等九家證券商於是依交易策略買進ETF,而致市場所見,19日部分證券商大買該ETF之情形。

相關證券商也表示,若ETF清算,投信公司仍會分配其剩餘價值(淨值))予投資人,故當天於折價時買進該ETF,在做好避險措施下,仍會因ETF折價與淨值間的價差獲得利益,而原本ETF造市操作本即有折溢價產生的價差收益。是以,即使該ETF達到下市標準或啟動下市清算,並不會影響參與證券商19日的交易操作。

另一方面,證交所亦檢視各證券商作業程序,調閱相關證券商交易元大S&P原油正2的相關表單紀錄等有關書件,經檢視所有資料,相關證券商從事該ETF交易有併同元大S&P石油、及元大S&P原油反1 ETF整體性的操作,並以相對應的原油期貨避險。

意味分析上述證券商買賣合理性及損益情形時,應同時檢視該三檔期貨ETF及原油期貨之整體交易情形與結果。

證交所指出,查核結果與先前外界質疑相關證券商在19日大量買進該ETF,又於20日賣出獲取暴利有別。

對此,證交所也對相關證券商,針對元大S&P原油正2之流動量造市委託報價與報價策略是否符合證券商造市原則、流動量提供者之交易部位是否未逾越各證券商所訂之投資限額、暴險金額是否在各證券商可接受之暴險限額、從事ETF與其他類似ETF的造市業務以及其報價原則有無重大差異、是否依其規定及買賣決策進行交易暨是否執行相關風險控管等項目查核。

證交所同步就部分證券商,透過認購權證避險專戶交易元大S&P原油正2之情事予以瞭解,並無發現重大異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