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3mcv wrote:我在youtube上(恕刪) 元大金算是近幾年獲利有增加的。EPS追上玉山金了,盈餘分配率雖然比不上玉山金(但反應在淨值增加速度),目前股價還差玉山金很多。不知道外資為何一直賣,我是持續買,平均成本愈來愈高,來到了17.6了。
現在股票看外資買賣超好像不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大賣特賣,還是漲!大賣特賣還是小跌!大買有時也是小漲...金融股長投應該還是應該著重於基本面吧⋯⋯元大希望能拉到19.5左右除息。今年金融股不知道會不會複製 永豐金的模式...貼息走跌....如此一來,應該會使有一些為了股息而來的新開散戶,存股之心大為動搖
高息「金融股」民眾狂存! 財經作家:你沒發現大戶都在撤? 原文網址: 高息「金融股」民眾狂存! 財經作家:你沒發現大戶都在撤? | ETtoday財經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621/1742860.htm#ixzz6PxVvzdxn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最近怎一直警告金融不要買???不過真的大股東一直跑,別人不知,小C大就兆豐換合庫了...^_^元大外資也一直砍...我只知腿麻不想動,不漲不想動...
台灣人瘋存股,希望買進好股票並長期持有,每年賺取配息。而在上千檔股票中,存股族最偏愛的族群就是金融股,不過,看似穩健的金融股真的沒有風險嗎?精算達人怪老子蕭世斌強調,若是以長期投資的角度切入,金融股恐怕不是最好的選擇。我昨天是看到這篇!最近很多篇,差不多,都叫人不要買金融股!如果不是已經存金融股多年的人,恐怕真的會換股? 先繳一筆交易稅!只要有人換股操作,國庫就會有稅收!
整體來說,怪老子認為,金融股不論在股價波動度、獲利穩定度,在所有股票當中,都並非是表現最佳的,台灣仍有許多更值得「存」的公司,例如:台積電、大立光等,從長期持有的角度來看,表現都相當不錯。投資人進場前,務必懂得分散風險,熟悉公司體質。大立光 現金股利 79元,股價 4055元, 79 / 4055 = 0.0194 %台積電 現金股利 10元,股價 314.5 元, 10 (假設) / 314.5 = 0.0317 %買大立光比較像是買雙 B 的概念, 親朋好友問起,買什麼股票? 買大立光!
a14927 wrote:最近怎一直警告金融不要買???(恕刪) 因為疫情、降息等影響,今年金融業90%EPS會下降,除權息行情走完會開始反應在股價上。高點獲利了結,低點接回,對手持百張以下的散戶沒什麼感覺,但千張以上大戶一來一回就10~20%數百萬甚至千萬的價差,調節很正常。能受益的只有證券類股,因上下數千點大幅震盪時,買賣手續費會賺得滿盆滿缽,除非市場急凍。在疫情仍無有效控制,第一線相關產業,破產風險進一步提高,雖然經歷過2008金融風暴,各企業都提高保留盈餘,所以這次疫情還有餘糧可撐1~2年,但這次疫情會持續多久?沒人知道。
標題應該改成高息「金融股」民眾狂存! 財經作家:你沒發現政府一直買?今天最新的新聞壽險、政府基金大舉敲進 金融、電子權值股外資6月雖有買盤回籠,累計加碼747.39億元,惟今年來在台股提款金額仍高達5,880億元,指數卻穩居11,500點之上,其背後功臣仰賴壽險、政府基金等內資法人進場補位,同時達成護盤及去化手中投資部位兩大目的。本土資金大撒銀彈買股,其中以壽險業者著墨最為用力,據統計,六大壽險有名列在上市櫃公司前十大股東的就有308家,選股方向上鎖定金融及大型權值股;國泰、富邦兩大壽險業者各是12家及17家掛牌公司的最大股東。勞動基金3月底賠的錢 4000億我看除權息後3個月內(最快8月)就有可能賺回來了直接跟大公司拿現金最快了.這個是政績.去年有賺錢.今年沒賺錢會變成執政者無能.會上新聞.一定會炒上去的.6月1號的新聞勞動基金運用局1日公布前四月整體勞動基金評價後收益負2,954.5億元,收益率負6.97%,相較前三月大虧4,712.5億元,等於4月全球股市強彈,經評價回沖後,單月收益轉正1,758億元。另受衛福部委託管理的國民年金4月也轉正158.5億元,累而前四月虧損縮減為212.1億元,收益率為負6.01%。分析到這邊為止財經專家不知道有沒有算過3%或1%殖利率的金融股現在股價應該漲幾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