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no123 wrote:雖然會賠點錢,但跟股價掉下來相比,搞不好還少賠很多,又可以贏得台灣人的心...(恕刪) 股價掉賠的是是玩股票的投機者的錢,賠本賣搞掉的是辛苦賺來的資本...殺頭的生意有人做,做賠本的我長那麼大了還沒聽過,你甚麼時候開店我第一個去捧場,我想你賣半價了都還有賺頭,那回復原價時我會先從半價開始殺~~
不只01討論,商周也湊一腳了宏達電犯三大致命錯誤 市值蒸發8000億作者: 林俊劭、王毓雯、蕭勝鴻 | 商業周刊 – 2012年8月8日 下午3:07這是一堂台灣企業史上,最貴的管理課,它的學費高達8,800億元。主角,是台股史上,唯一兩度股價突破1,000元的公司:宏達電。在智慧型手機戰場上與蘋果、三星鼎足而立的宏達電,過去一年,手機市占率腰斬,股價從1,300元到外資唱衰只值160元,市值蒸發8千億,宏達電到底做錯了什麼?第一、組織膨脹》大家搶做前端研發 沒人想做苦工2011年,宏達電全年營收成長近7成,面對市場大幅成長,為了因應應接不暇的市場需求,每個月推出一款新產品,員工人數也在一年多內從8千多人一口氣成長到17,000人,組織膨脹了一倍。一位剛離職的軟體專案經理表示,宏達電的產品開發流程分為前端的研發與後端的專案管理,在機海戰術如火如荼進行時,每個工程師身上至少都背著三個以上的案子。但「專案管理要追issue﹝問題﹞,做苦工,待遇與能見度都沒有研發端來得好,變成所有人都去搶研發,不想做專案。」第二、引進不適用的外籍人才》評估不當 90億購併案一年玩完2010年8月,宏達電為了因應快速擴大的國際市場,迎來一批前索尼愛立信中高階主管,希望幫助宏達電做全球布局。業界盛傳,這批外籍兵團的薪水遠超過一般科技業水準。「這些外籍人才,是說的,比做的多。」一位王雪紅核心幕僚坦言。這些外部人才進入宏達電後,遇見問題的典型做法,是花大錢聘請顧問公司、買公司,花錢不手軟。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宏達電去年8月花90億台幣買下51%過半股權的美國潮牌耳機公司Beats。原本策略是藉由Beats的流行時尚形象,拉升自己的品牌地位,但不到一年,就以帳面虧損1.5億台幣的價格,賣還給Beats一半股權。而這只是過去兩年來,宏達電外部人才加入後,評估、執行不當的重大案例之一。第三、螺絲鬆了》對上三星、蘋果旗艦機卻連爆瑕疵一位在宏達電待超過十年的人士坦言,過去兩年來,不少人到宏達電的心態,是只想搭上一台順風車,在意的是出國開會可以住哪家飯店?配到什麼等級的配車?薪資結構可以談到多高?隨著股價不斷攀高,人力不斷增加、組織不斷膨脹,「有多少人還記得當年宏達電拚上來的精神?」這位宏達電主管坦言,「我們的螺絲鬆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今年宏達電力推的旗艦機種「OneX」。這款號稱全世界第一支結合四核心晶片、Android 4.0系統以及高速相機連拍功能的手機,讓周永明拍桌大讚「Damn good!」﹝棒透了﹞,推出後卻接連爆出「螢幕有黃斑」、「容易當機」等產品瑕疵。事實上,One X的瑕疵問題,只是表象,讓周永明慢慢感受到危機的是銷售數字。「過去半年多來,各分公司提報的銷售目標,一直在下修。」一位負責供應鏈的宏達電內部主管透露,問題不僅僅出現在產品,而是競爭對手實在太過強大。「外資看到的是我們被三星、蘋果夾殺,我們看到的,是三星、蘋果兩強之外,市場上一定有第三名生存的空間。」一位核心幕僚轉述王雪紅、周永明的想法指出,智慧型手機是最貼身的個人化資訊產品,沒有消費者會希望他拿的手機,跟別人一樣,這就是宏達電的機會。過去二度被唱衰,又二度在眾人的驚訝聲中奮勇而起的宏達電,能否再創傳奇?就看王雪紅如何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limatsao wrote:「外資看到的是我們被三星、蘋果夾殺,我們看到的,是三星、蘋果兩強之外,市場上一定有第三名生存的空間。」一位核心幕僚轉述王雪紅、周永明的想法指出,智慧型手機是最貼身的個人化資訊產品,沒有消費者會希望他拿的手機,跟別人一樣,這就是宏達電的機會。.(恕刪) 不會吧!!!!我看到這段真的很驚訝正確性到底如何??原來 HTC 本來就不想衝第一在想有沒有第三的位子???太消極了吧唉這樣不垮才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