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wu0421 wrote:
華為的5模10頻大量生產鋪貨了嗎?
還是樣品階段
兩者是相差很大的
大量生產才表現bug已經解決差不多了
通過各種測試和考驗才算成功
聯發科當初3g手機晶元與高通落後也很多
但短短一年多已經與高通平起平坐
以前台灣的媒體常常說大陸的大學生是千中選一的
聰明又鬥志十足
看來落差還不小..(恕刪)
華為的產品中早就開始用了,還樣品階段,麻煩先做做功課好不好。
聯發科的晶元也沒有與高通平起平坐,還差不少,聯發科的優勢也不是這個,一條龍的解決方案。

優秀的很大一部分在美國,其它的也不一定是在IC設計領域,航空航天、衛星導航、材料科學等等很多的領域。台灣發展的也比大陸早的多,還是有自己的優勢產業的,只是領先的優勢越來越小了。
眼光放大點吧。
mstedom wrote:
的確, MTK技術還落後高通一大段,
台灣要努力的還有很多, 大陸有市場優勢, 很容易就會迎頭趕上.
發哥都還是不斷的埋頭苦幹, 旁邊的人還是別幫發哥自滿了.......
台灣得多充實多努力才行,
全球化競爭, 沒有停下來的空間, 更沒有任何足以自滿的理由.
等哪天MTK能引領技術, 制定規格之後再來說你領先人家多少吧.......
目前還看不出來MTK有什麼足以讓人拿出來驕傲的, 雖然說他已經是台灣頂尖企業....
但台灣目前能拿技術出來說嘴的大型企業, 還是只有台積電而已....(恕刪)
MTK的路線很好,高通最厲害的還是那些通信的專利,IC設計我認為MTK比高通差的不多。
MTK的崛起對手機廠商是個好事,對消費者也是好事。
台灣有很多人才,但是台灣缺一些有眼光的企業家。
一切隨風去 wrote:
MTK的路線很好,高...(恕刪)
困在小市場太久了,缺乏國際性的能力
然後cost down久了,當這套沒空間的時候不知怎做
對人才的觀點很差,受到cost down政策的影響,總認為會有便宜的人可以用,但好的人才帶來的效益其實更可觀,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後很怕方向上的錯誤,能整合資訊和資源的人才台灣很缺乏,且這類管理人不一定受到重視技術出身的企業的重用
當企業成長時管理跟不上,台灣太多人少時競爭力很強,但擴張時一敗塗地的企業,很大原因是管理跟不上成長的腳步,老臣站住位置而不是適合的人站住位置,一連串小錯誤的判斷和決策導致垮掉,但這不光發生在台灣企業,中國企業其實如果是成長然後人多的企業也會發生,只不過中國企業大部分營收還在國內,這塊就夠生存,當擴張成為跨國時這樣的管理考驗極大,我對中國企業大腳步往外走看得比台灣企業還差,台灣企業信心沒那樣充足,一看不行就會立刻認輸退走,中國企業信心不知哪來的很敢拼,一個失敗很容易整個垮掉,還好現在還沒大舉衝出去,真的國際化然後取得還不錯成績的其實還很少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