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1群創18元可以追嗎?( 第一次更改標題2017.06.26)

群創的股東會每年都參加,參加很多年,股東會記念品,
什麼都沒有,會去參加股東的人,小股東,
算人數應不到50人,這麼大的股本,
小股東去參加人數這樣少,
公司派才不會管您股價多少,
要股價上升,小股東今年股東會,就去參加股東會,
讓公司派知道,為何公司股價這樣低,

公司派都沒有做為,施行庫藏股,
或減資等一些做為,比一些拉股價有效。
kiki5768 wrote:
群創的股東會每年都...(恕刪)

群創沒有紀念品好像也是常態了,不奇怪。想不想持股是個人的選擇。友達可是年年都有發給股東一斤白米喔。

大家總是不斷地把股價不漲的矛頭指向公司,但公司的責任不就是交出好的營運成果嗎?獲利好,配息好,就對得起股東吧!
面板股的股價不漲,可能是有幕後主力的黑手在操控。不是應該把箭頭指向黑手,和放任黑手為非作歹的金管會嗎?

當沖降稅,說是為了活絡市場,為了讓大家熱鬧,券商有活路。請問政府,看好公司前景而長期持股,所以應該比每天當沖的帽客繳更多有的沒有的稅?很多人說,水清無魚,一定要讓主力鮭魚返鄉(一堆假外資...),回來惡搞,台股才會活絡!!!主力裝神弄鬼,拉抬砍殺,反正最終都是散戶倒霉。

政府讓券商和主力牽著鼻子走!股市投資的重點在於有沒有投資價值。政策只要中立,不妨礙市場,有好公司好產業,便宜股價,自然能吸引人。今天若不是台股比別的地方有吸引力,若不是陸股或其他國家股市炒過一輪已不便宜,而中國的一堆政策讓台商想抽錢,外流多年的資金會想回來?
台股是要成為主力的天堂,還是大家照基本面來操作,理性投資呢?!
政府要不要辦個大案,讓市場回歸理性?這裡就有一個很值得查的案子喔!(繼續寫到有公權力介入調查為止...)
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真的要注意這舊消息



李東生:陸挺面板業 應提高進口關稅
2014年03月07日 04:09 記者李書良/綜合報導
小字型
中字型
大字型
我要評比
李東生:陸挺面板業 應提高進口關稅
 全球面板產能市占率概況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
自去年下半年中國大陸面板產能逐漸開出,讓全球面板市場進入新一輪洗牌競爭。其中,台灣與韓國面板出口又以大陸為主戰場。大陸面板業巨頭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日前表示,將在本次大陸全國「兩會」(人大、政協)建議,要扶持本土面板業,並調高進口關稅至8%~10%。

新浪科技報導,具有大陸全國人大代表身分的李東生正在北京出席「兩會」相關會議活動。他表示,這次總共帶來4項建議,其中之一就是建議大陸政府加大對本土面板產業的扶持。

TCL是大陸知名家電企業,也是深圳華星光電的主要投資方,華星光電與北京的京東方同為大陸最具實力的面板生產業者。

李東生表示,大陸政府應繼續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政策,諸如設立面板產業專項資金;支援企業在關鍵性技術、產品產業化、產學研等方面加大投入。

另外,在進口設備增值稅和關稅減免,出口退稅、貸款貼息等方面加強扶持。並同時在關稅政策上,應加大對於本國面板企業的保護力度。

他指出,大陸的新建面板專案比國際廠商的設備折舊費用高8%~10%,這是企業自身無法克服的困難,大陸政府應透過適當提高電視液晶面板進口關稅,給予大陸企業合理的保護。

譬如,首先要調整財關稅【2012】18號免稅材料清單,延長免稅期限或增加免稅品種;其次,要提高液晶面板進口關稅率,目前為5%,建議提高到8%~10%;最後要繼續執行增值稅退還政策,減輕面板企業的資金壓力。

去年年底,大陸官方已宣布從2014年起正式調高6代線以下的LCD玻璃基板關稅,稅率由現行的4%提高到6%。市場也盛傳今年下半年,進口大陸的面板關稅可能由現行的5%調升到8%,由於這項措施或會對台灣面板雙虎造成衝擊,因此業內高度關注。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陸面板廠擴產動作積極,預估大陸今年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將成長27%來到1.24億片,而2015年大陸將有8條8.5代線同時量產,出貨估計1.59億片,年成長率高達28%,將造成面板市場的台灣、韓國、日本等業者帶來更激烈的競爭。

(工商時報)
vul34622 wrote:
真的要注意這舊消息...(恕刪)

貼一篇這麼舊的舊聞,已經被市場報價走勢打臉很多年的舊聞,真是太善意的提醒了!

怎沒人提,友達的技術、產品組合以及折舊和陸廠的差距?
友達在折舊上低過陸廠的差距,是不是可能就完勝中國面板廠這些關稅差距?友達舊廠的折舊早就提差不多了,新廠則是加速再加速地折舊中,這幾年若大賺錢將可快速累積現金,前次財報顯示約當現金已有800多億...。陸廠呢?歡迎補充喔。
大陸官方好像全補貼 地方要 GDP 有產出就有 鈔票算什麼 股票又搶手 京東方創新高了
真的他们折舊就是全補貼 他們又有出海口 去天貓網站看看一葉知秋 他們前幾大 每家一年可賣1500萬電視
現在又稿10.5代 光大陸3座 就............. 又OLED 量子點 8K


這種良好勢頭真的能持續下去嗎?調查公司IHS Technology的謝勤益表示,最早將在2017年下半年轉為供給過剩,2019~2020年供給的增幅可能超出需求增幅10%以上,主因是是大型工廠的新建計劃過多。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3月1日在廣州舉行的面板工廠開工儀式上表示,將以新工廠為核心,力爭使産量和技術都達到全球第1。將招募逾100家供應商,使廣州周邊像矽谷一樣快速發展。
鴻夏聯盟新工廠的投資額約為610億人民幣,將與當地政府共同負擔。計劃使用全球最先進的「第10.5代」玻璃基板,預定月産量為9萬枚。新廠將於2019年啟動量産,透過大幅提升畫質的「8K」技術來提高競爭力。郭台銘也曾表示有意在美國蓋面板廠。
中國面板廠商也透過積極投資來擴大規模。2017年1月,中國最大面板廠商京東方的中大型面板出貨量超過樂金顯示器,位居全球首位。京東方和中國第2大面板廠華星光電與鴻海一樣,也在蓋10.5代面板工廠。預計2018年中國面板供給能力(按面積計算)將比2016年增長40%左右,超過南韓位居全球第1。
另一方面,台灣友達則與液晶面板的激烈競爭保持距離。友達董事長彭雙浪表示,將開拓汽車用面板等少量、多樣化産品的需求。當前市場行情好轉,是易於推進體制轉換的時期,面板廠商正處在關乎未來生死存亡的交叉路口。
IHS講2019-2020嚴重供過於求....

別笑死人,他2015年也說2016-2017嚴重供過於求,結果是供不應求....
樓上這點我同意 計劃趕不上變化
現在是說增加一個8.5代 只要增加一吋就可消化 去年是平均42 今年是44.2 只增加2個8.5代
旦韓國停了一個7代 但LG馬上增加3萬片 友達也擴2萬片 郭董日本也增加 還是供不應求
就舊的一直增加 新的一直蓋

最後Sharp堺市的10代線工廠方面,2017年1月開始已經將原本每月7.2萬片的投入產能拉高到7.8萬片,積極增加60吋以上電視面板的供給量為主。
在鴻海集團的策略支持下,目前十代線每月以幾乎滿載的稼動率營運,特別於2017年第2季開始,計劃60吋與70吋面板月出貨量將各自達到 25萬片及12萬片,客戶仍只鎖定夏普AQUOS電視與鴻海電視代工客戶。

最後眾虎 鴻海含群創 3星 LG 京東方 友達 ...................爭吧

台灣還有個大問題 缺電 真的夏天就..............



vul34622 wrote:
大陸官方好像全補貼...(恕刪)

大陸以前全額補貼面板廠的虧損,那是因為規模還小,虧不了多少,幾十億的小錢。等將來那些面板廠一個個新產能開出來,折舊超高,如果想隨便經營,一年虧個一二千億元,或是更高,幾家公司加起來虧個五千億一兆元,然後你說政府全額補貼嗎?這個題目在上個月友達樓討論過了。先生你可以回頭找來參考一下。
更別忘了那些中國公司是借錢經營,負債比不低,雖然說是利率可能有優惠一點,但將來升息還是得付銀行利息,中國的借款利率可是高多了。

陸廠2016年上半年就舉旗投降,不打價格戰了,率先漲價!
折舊成本比台韓廠高那麼多,新產能還陸續要開出來,傻子才繼續砍價,砍自己。尤其是上市公司,政府的補貼數字顯現在財報中,本業賺多少和補貼多少,一看就清楚。誇口說陸廠優於台灣二隻的小貓,財報拿來比一比?有補貼就稱王,那中芯早就完勝台積了。

台廠和陸廠的折舊差距,在目前的財報中已經是很明顯了,如果將來碰上需要減產時,折舊佔成本比會跳更高,陸廠的折舊壓力會讓他們虧得很誇張。這個折舊壓力的歷史,台灣二個面板廠2008-2012年中已經走過一趟了,所以現在台廠穩健擴廠,搭配舊有的折舊到期再新增投資,不再盲目為了市佔而燒錢。但有些人還是迷戀那些隨便燒錢的公司,替他們叫好,只能說是各有所好了。

京東方之所以股價強於台灣面板股,因為我們的偉大主力沒辦法在中國股市為所欲為。主力可以炒炒股,但不能太過火,不像在台灣這麼公然地呼風喚雨。老共想抓人就抓人,不是有錢就一定不出事,這點倒是完勝台灣的金融監理。
一直長對岸陸廠的威風而滅台廠的志氣?還是網友們該不會想說,主力借券賣了友達,拿賣股的錢去炒京東方?那果然有需要徹查了!

網友們一直貼許多洛洛長的舊聞,我前面探討主力違法的文章恐怕很容易被洗掉了。再呼籲一下,在#182樓講的疑似面板股炒作案,有看見的官方人士看能不能轉給金管會調查。千億股本也公然壓著打?政府加油,別讓台股變成主力天堂。
郭董這個決定到動土只有3個月的案子
暴露出台灣 蓋廠環評太久 沒有10.5代 沒有自己的出海口 benq chimei 大同 sampo
禾聯 .......不夠看

大陸怎麼補貼 不知 但像終將像 手機 筆記電腦 led 一樣活下來 苦到我们


「增城」這座城,台灣人很陌生,但卻是廣東各縣市人均 GDP 龍頭,位在珠江三角洲東北方、廣州市的東邊,是汽車產業重鎮,日本本田汽車在此設廠。

但未來,台灣人熟悉增城這個名字,將會是因為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

3 月 1 日,郭台銘個人為最大股東的 SDP 轉投資超視堺國際科技廣州(SIO)10.5 代面板廠,舉行了動土典禮。

郭台銘親自飛到廣州分享 SDP 在 8K 面板上的能力與技術,並透露未來透過智慧製造在廣州做顯示器、智慧電視、電子白板生產以及高端的液晶技術產品研發。他打算從增城輻射到珠江三角洲產業供應鏈,企圖建構一個 8K 面板產業生態體系。

SDP 總經理孫月衛曾對媒體表示,2019 年將會是 8K 的轉折點,而 10.5 代線的 8K 面板是 8K 生態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當這些技術都能透過我們向外普及時,就能做到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的理想,」孫月衛說。

去年,郭台銘喊出將在廣州投資 610 億人民幣,和廣州市政府簽備忘錄蓋面板廠。許多人半信半疑,無法理解已經有一座日本堺工廠 10 代線的郭台銘,為何還要到廣州蓋一座 10.5 代面板廠?

理由一:鴻海電視代工一直處於挨打狀態

要先回到鴻海去年完成入股夏普和入股堺工廠,原本是為了大客戶蘋果的小尺寸面板技術需求。但蘋果在今年有一個產品線的急轉彎,也就是 iPhone8 要換成 OLED 面板。這對鴻海在小尺寸面板方面的佈局是有影響的。

「因此在大尺寸面板,拚電視代工訂單就成為鴻海比較重要的 priority(優先),」集邦科技顯示器資深研究協理邱宇彬分析,像夏普電視品牌對鴻海來說,就是很重要的面板出海口,「夏普電視品牌有它的價值。」

他需要這座面板廠,而且有時間上的壓力。
鴻海有強化電視代工的壓力。以去年來說,鴻海全年總量大概 800、900 萬的規模,且偏偏這些單多是 Sony 的組裝單,ODM 的訂單很少,利潤比較不好。

但幾個主要競爭者,譬如全球第三大的電視品牌中國 TCL,去年做到將近兩千萬的規模(註:品牌加 ODM)是鴻海的兩倍多。另外一個競爭對手冠捷,去年也做了 1,700 至 1,800 萬台,也是鴻海的近兩倍。

不只如此,就連面板廠京東方也開始自己組裝電視,去年竟有 600 至 700 萬台的量,「今年號稱要破千萬,鴻海再不強化, 就被追過去了,」邱宇彬分析,可以透過夏普的品牌來衝刺。

但郭台銘手上的面板武器,需要再升級。

「他需要這座面板廠,而且有時間上的壓力,」一面台灣面板業資深經理人透露。

這名資深面板經理人分析,郭台銘在大阪的堺工廠雖然 2010 年量產後,成為世界唯一一座十代線,「但連同蓋的時間,至今也 8、9 年了,面對未來液晶技術和經濟切割都不一定符合客戶需要,競爭力弱了些,郭台銘是需要這座廠的。」

他進一步分析,廣州市政府是歡迎這個案子的,在土地取得和建廠上會給予優惠,「鴻海最大的成本其實只是買設備。」

理由二:比中國業者晚跨入 10.5 代

但時間是郭台銘最大的壓力。10.5 代線可提供 65 吋和 75 吋最好的經濟切割效率。但中國面板業者早就紛紛搶進,鴻海算是後進市場。

譬如京東方在 2016 年就宣布於合肥興建 10.5 代線工廠,且京東方 10.5 代線規劃產能也能達每個月 9 萬片的水準,和鴻海廣州廠產能一樣,但京東方目前預計在 2018 年第 2 季就會量產,比鴻海廣州面板廠還早投入市場。

不只京東方,還有 TCL 撐腰的華星光電,目前 10.5 代線也是規劃在 2019 年量產。

理由三:萬一中國啟動進口關稅保護主義

這也代表中國隨著國內產能愈來愈多,中國難保不會對面板開啟保護主義。

「當中國國內產能足以應負國內需求和外銷需求,如何幫中國國內面板廠抬轎?那就是拉高面板進口關稅,」邱宇彬觀察,如此一來鴻海在中國設廠就有時間壓力,因為一旦拉高關稅,就算鴻海有群創和夏普,都會被進口關稅卡到。

「鴻海一定要做到面板在中國生產,做到面板中國在地化,否則關稅多課各 2 至 3% 就慘了,做電視是微利的,」他說。

鴻海這條增城的 10.5 代線今年正式動工後,將在 2019 年完工,預計將在當地創造 1.5 萬名面板產業相關技術人員的就業機會,創造 920 億人民幣的年產值。

郭台銘玩真的,也代表 8K 面板戰火在中國只會打得更洶湧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