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對了。操弄匯率,讓22K,變23K會很難嗎?一點兒也不難,難是難在如何不配合外銷的企業主下指令要台幣貶值與順便壓榨台勞,來個魚與熊掌兼得。所以六成台灣勞工只能享受小雀幸,享受被壓榨,請想想,政黨輪替的過程,勞工的權益是向下還是向上呢就好了?beachgoo wrote:你說笑話啊。之前全...(恕刪)
還記得美元對台幣是27的年代嗎,臺灣經濟就見高點往下走了.我20年前買房用首次購屋貸款,是8叭耶,那時房價還不是天天漲.要拔一個清官,何患無詞?網軍不減,臺灣沒救.央行不穩定匯率,那要幹甚事?台幣是國際通用貨幣嗎?無腦到極點了.
你跟彭先生說如果要人記住他的政績那就去當電影明星。經濟在那個70年代有人做好後,接下來的每個人都要搞創新,好比一個系統每天在更新,沒辦法去維護它的正常運做。還有模仿國外的股票產業時要記得請外國人來做,不要複製別人的產品,又不照產品使用說明書操作。還有如果這個產業並未帶來預期的結果那就停止。維護國家的傳統產業因為它們是國家的開始,食衣住行育樂都是生活必需不會因為年代而改變。所以國外產業都是屬於課外讀物沒有它們人民一樣可以過日子。-from SunFamily
Mud Volcano wrote:是的,是我個人根據政府主計處公布的數據,再壘加的數據,我壘加的正是政府定義只要失業超過半年即不列入失業人口的那兩成(其實更多),而這兩成既然沒收入,我就應該學政府的不該列入低於22K與30K?我想說,這兩成人不是死人,只是失業或待業而已,他們是你我的同胞。 這種數據的定義又不是台灣自己發明的,如果台灣照你講的什麼都搞一個新定義,自外於全球,請問對外談經濟協定要怎麼談起?況且這些數據也不是央行控制的,關央行什麼事?同一概念: 新北市違建,撤換台北市長?你買不起房不怪父母,不怪自己能力差,也不怪自己愛住雙北市區,就怪央行?
一些經濟學者只用冷冰冰的數字或理想主義來看問題..若一昧地拉高物價跟薪資..弱勢的人或薪水跟不上的人,會很慘..如果物價漲一倍,薪水變45k..很好啊..但是總有少數還是22k的人不是要去死一死了?就像主張完全按照市場規則自由走..理論上是對..問題是一個波動下會死多少人?那不是數字而已..學者們自己是受保護或既得利益..就講一些打高空的理想..用說的都很容易..照書上做誰不會..
記得幾年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先生認為台幣應該要加大貶值,貶贏韓國,以提振出口,為此和央行總裁彭先生槓上。現在又有人要台幣升值,我看應該叫這個人先去和張先生溝通一下意見,有共識之後再來討論。只是不知道張先生有沒有空?當然啦!時空背景不一樣了!但是要求升值和要求貶值的聲音一直都沒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