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玉晶光法說會, 其中有新聞提到說玉晶光陳天慶:未來營運往上趨勢明確『複合式鏡頭及模造玻璃技術也都具備,不管塑膠鏡頭或玻璃鏡頭都準備好了,會針對客戶需求進行產能規劃。』類似的說法在10/12大立光法說會時也曾提到過大立光林恩平:11月待觀察,非球面模造玻璃評估中『林恩平說,大立光一直有玻璃鏡片產能,主要是應用於車用鏡頭,模造玻璃運用在手機上比較不適合,未來大立光若要切入這塊,會以運用在車用或是感測元件上,即使是手機客戶採用G+P,在加工、組裝及檢測大立光仍保有優勢,只是材料略有不同而已。』--------------------------------------------------分隔線--------------------------------------------------------想請教各位的是, 塑膠鏡頭大廠如果跨入玻璃鏡頭, 真的有像前面兩位大老闆說的容易嗎??產能說開就開?? 玻璃鏡頭的產能, 真的能夠達到客戶的需求嗎??如果真的可以的話, 為什麼過去特斯拉和雙B有需求時是找上亞光?? 為什麼VOLVO有需求時是找上先進光??但是亞光的股價在10/12大立光法說過後,外資就一直賣超呈現盤跌走勢?? (本來衝到新高附近)只是時間點的巧合嗎?? 還是說真的會對亞光造成威脅??請問各位怎麼看呢
看到玉晶光在提玻璃鏡片,G+P 混合鏡頭, 我還比較安心點。看起來G+P混合鏡頭應該是趨勢無誤,不然兩家塑膠鏡片大場也不用在法說會特地再提壹下。說「準備好了」「有相關技術」,不代表有量產能力,也不代表技術是良好的。這方面亞光應該還是很有優勢。另外先前亞光的混合鏡頭好像有媒體提到大陸手機大廠華爲和oppo「好像有興趣」最近大陸第壹手機廠華爲傳出明年初要推出旗艦手機p11,有5倍hybrid 變焦。 不是真正5倍光學變焦。。所以亞光的5倍光學變焦仍是有優勢,但明年第三季才會量產,不實在也是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