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創法說出現了兩張glut ratio圖,一張是面板,一張是驅動IC

既然群創的預估面板供需比是做在Omdia的參考資料上面,那麼就得看看Omdia的圖是怎麼怎麼做的,可能會比較清楚脈絡。同時群創也引用Omdia的驅動IC供需比以及報紙來支持他們IC緊俏的說法。




下圖是約莫一個月前Omdia關於大尺寸供需的投影片


首先,所謂的供給,上面採yielded capacity,想說的故事是零組件的短缺限制有效產能,因此,Omdia也附上了零組件的供需比。

Omdia七月初預測供需比在第三季竄升,主要來自於需求下降(應該是解封那一套說法),以及有效供給因為零組件短缺的緩解而增加。

目前在街上聽到是大尺吋需求仍強,但是IC的短缺似乎沒有得到緩解。另外群創拋了一個似乎參會研究員沒怎麼聽過的事:有家玻璃廠歲修,將逐步影響玻璃供給,預計在新舊交替的節點限制面板供給。

AGC、NEG跟康寧的法說似乎沒提到都沒提到自己要歲修這塊。但是從康寧對於玻璃需求緊俏講法似乎可以呼應:

We believe the pricing environment will remain favorable going forward. Three factors will continue to drive this. First, we expect glass supply to remain short to tight in the upcoming quarters; second, our competitors continue to face profitability challenges at current pricing levels; and third, display glass manufacturing requires periodic investments in existing capacity to maintain operations.

康寧認為現在價格水平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他的兢爭對手們卻還面臨利潤率的挑戰。有一個可能就是呼應群創所說的-競爭對手良率不佳,而良率不佳的原因根據群創的說法是疫情關係,歲修遭到延後。

而歲修這項就是康寧提到第三點,中文的翻譯:玻璃製造需要定期投資到既有產能以維持運營。這不就是歲修嗎?(或者稱維持性資本支出)。那康寧自己一定會做啊,幹嘛特別提這個?我猜可能是暗指競爭對手因為某些原因讓這項延遲了,但這是必須要做的,所以如果未來幾個月開始排歲修,將會限制玻璃的有效供給,玻璃價格將會得到支撐。

===

IC吃緊的時間可能超過Omdia預期,然後玻璃供給應該是不在預期之內。不知道經過一個月,這個Omdia glut ratio的供給側預估變得如何? 需求就是大尺吋化、走高端、消轉商,疫情反覆也難說。

就看對整體供需、產業判斷對不對,以及友達的策略能否與趨勢對接囉?
wpyugo
中國TV品牌廠,可能會面臨一場嚴苛的淘汰賽, 沒有量和品牌特色的 很快會離開市場
唯一的娜烏西卡
買方集中是不是代表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會下降
元大投顧在88節,以6x P/E,給予群創目標價42元

EPS 2021/2022/2023 分別為 7.01/7.32/7.82
最有趣的是,元大假定群創股息配發率為25% (友達元大假定是45%,我猜他估的方法就是董仔說的下限加5%,如彭董引用歷史配發率在40%到70%)

所以我就說嘛,對照彭董,群創股息那段不講還比較好... 雖然最後群創應該是match友達再稍好一點? 不要到時候0056賣群留友就搞笑了

其實群創修正後的章程,關於盈餘分派的條文跟友達差不多,都是啥超過2%,分配不低於20%。
justinjwlin
參考同業就是以友達為標準再加個0.1嗎? 雞肋[翻桌]
唯一的娜烏西卡
所以如果友達擺爛,群創股東也哭哭 哈

友達光電2021年7月合併營收333億元

發佈日期: 2021-08-09
友達光電公佈2021年7月自行結算合併營收為新台幣333.5億元(1),較上月減少1.7%,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45.6%。

7月份面板總出貨面積達209.6萬平方米,較6月份減少4.6%。

友達光電7月營收報告: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項目 合併營收
2021年7月 33,346
2021年6月 33,937
月增(減)% (1.7%)
2020年7月 22,898
年增(減)% 45.6%
2021年1月至7月 211,942
2020年1月至7月 140,088
年增(減)% 51.3%
註(1) 所有數字均依照中華民國國際財務報導準則(Taiwan IFRS)編制,未經會計師查核。

===

雖然月減,如果參考節奏的話,我覺得還行。面積月減的幅度大於營收月減的幅度,所以平均價格應該還是向上的吧。



按照市場猜猜算法 3*333=999
記者可以來篇,雙喵挑戰千億嗎?

自由小山
記者怎可能這麼好心, 標題:面板Q3營收面臨千億保衛戰,大概類似這樣,記者可能以前在面板股賠很多錢[笑到噴淚]
唯一的娜烏西卡
千億營收規模 「恐」曇花一現 [笑到噴淚]
Date : 2021/08/09
瀚宇彩晶110年7月份營收報告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6116)今日公佈民國110年7月份自結合併營業收入約為新台幣23.3億元,較6月份合併營收25.0億元減少約6.7%,較109年同期合併營收增加約58.3%。
110年7月份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為4,737萬片,較6月份增加約31.0%。110年7月份大尺寸監視器面板及自有品牌產品出貨量41.3萬片,較6月增加約51.7%。


瀚宇彩晶營運報告 單位: 新台幣百萬元/千片
110年度 <sub>(1)</sub> 110年7月份 110年6月份
營業收入 2,335 2,502
出貨量-中、小尺寸 <sub>(2)</sub> 47,371 36,169
出貨量-大尺寸 413 272











註(1):110年數字係內部結算,未經會計師查核。
註(2):中、小尺寸指稱11吋以下面板。



彩晶撐住啊
pqaf
這兩年的營收線型, AUO是兩條分岐線,INX是 平行線,Hans是 交叉線.
唯一的娜烏西卡
彩晶如果一直稀哩呼嚕下去,很快就會變年減了...
今天投信整體再賣4,003張
其中元大台灣ESG永續買了2張,高股息買了354張

主動投信估計賣了4,359張,估計剩下可賣張數32,393張,如果以平均一天2,000張出貨速度,大概再15個交易日,友達就可以跟主動投信say good bye了
pqaf
投信賣AUO 速度太慢了,人家群創105萬張借劵賣出,可能會更早賣光.
唯一的娜烏西卡
他們剩一嘴不趕快拉乾淨,在那邊慢慢賣干擾短線小散情緒[嘖]
唯一的娜烏西卡 wrote:
今天投信整體再賣4,003張
其中元大台灣ESG永續買了2張,高股息買了354張

主動投信估計賣了4,359張,估計剩下可賣張數32,393張,如果以平均一天2,000張出貨速度,大概再15個交易日,友達就可以跟主動投信say good bye了
今日ETF增持1,002張,估計主動投信減持3,433張,估計主動投信剩餘可賣張數28,960張。保持節奏趕快賣一賣。

週五投信公布上月底持股top10
六月底下面幾支把友達放在投資組合前十名,不知道七月底剩幾家,說不定一家都不剩


===
8/11
ETF +2,175 lots
Active funds -1,884 lots, 27,076 lots left,快點賣
借券賣出餘額83萬張,賣快點
友達已上傳遞第二季財報

現金與有息負債


公司有大約995E的現金與約當現金,另外第二季還做了大約100E的定存單
總之呢,公司錢很多,管理層選擇做定存
  • 技術上,公司上還是會說我們還是淨負債,但是負債比很低。公司的淨負債的定義長短債減去現金與約當現金。(沒有算定存) 但是呢,如果把定存算做現金,所以其實友達,現金水位在第二季,已經超過長短期負債,實質上已經是淨現金,或者可以說在第二季末的那個時點,友達是零負債經營。
  • 這百億定存可能是技術上不希望招搖公司很賺,已經是淨現金。
  • 另外的考量是,在七月底的時候,友達五百億聯貸簽約,如果這五百億聯貸是用來置換,原先台灣銀行聯貸剩下的615億餘額,那麼第三季會再還款一百多億。此外,下半年(或明年)還有昆山股權的170E與今年剩下的資本支出180E,加一加四、五百億,大概可以靠下半年的營運現金流支付。若不改變資本結構(持續維持低比率淨負債,也不考慮回購),多的錢拿去作定存,明年拿來配發股息。
  • 當然,撥一點拿來回購可能創造的價值更高。
  • 股東還得等一年發股息,然後錢被公司拿去作定存?看來增加股息發放頻率是個方向,股價低於淨值,董事會若不回購,那加速股利發放,讓股東自己買。

就等第三季財報出來,看看那五百億是不是置換前兩筆聯貸。

營業現金流
第一季大約210億
第二季大約212億
上半年保持大約每季210億的水準,營業規模擴大,營運資金需求也擴大加上缺料關係,反應在存貨跟應收,如果下半年回款與出貨順利,營運現金可能可以達到每季250億,差不多可以對應上面的資金需求。

員工及董事酬勞



第二季勞工酬金為二十億,
營業成本的薪資費用項較上季增加十億,季增14.4%。
估計的混和單位原料成本季增4.7%,出貨面積增加0.8%
營業費用的薪資費用項較上季增加七億多,季增26.1%

如果把勞工酬金除以(營業利益加勞工酬金),反推員工酬勞成數,大約是9%。
我之前把酬金全部灌到第四季,所以會高估前三季毛利率,低估第四季毛利率,之後來改改。

部門利益

能源那塊規模增加一點,但獲利率算增加不少。

昆山廠AUKS

如果用剩餘帳面價值來看,試算本季若收購股權後的年化ROE,帳面價值229E,創造9.19E獲利,9.19/229*4 =16%,看起來還行,但就是得撐著。不然...
今日投信

ETF增持2,474張,主動基金估計減持2,074張,估計可賣剩下25,002張

最捧場的當然還是高股息,只要規模慢慢長大,雙喵就有奶水可以吸

不知道十二月的時候,大家對雙喵明年的估計變成多少。不過得先保住0050,才有戲

0056

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
臺灣高股息指數從臺灣 50 指數與臺灣中型 100 指數成分股中,選取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 30 家公司作為成分股,並以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為指數成分股加權依據。預測現金股利之資料取自國際專業財金資料庫 Thomson Reuters 系統中,未來一年的每股預測/估計現金股利。若無前述預測資料,則以 FTSE 的歷史現金股利殖利率資料代替。

定期審核
由市場專業人士所組成之「臺灣指數系列諮詢委員會」,依據指數編製基本規則,負責成分股之定期審核。臺灣高股息指數之定期審核訂於每年六月與十二月第一個星期五,與臺灣50 指數及臺灣中型100 指數之季度審核同時進行,並分別採用生效日四週前的週一收盤資料為審核依據;其中,於半年度審核亦同時進行流動性標準檢驗。成分股定期審核之變動,於審核會議當月第三個星期五後的下一個交易日執行,以連續五個交易日為指數定期審核過渡期。審核時,若於審核前已公告前一財務年度不配發股息者將不符合指數資格,自成分股中刪除。若採樣母體中,有非成分股公司之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排名上升至第15名以上,即可納入作為成分股;而若有現有成分股公司之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排名下降至第46 名以下,即應自成分股中刪除。為避免成分股大量變動,每次半年度審核時,成分股調整數目以納入5支及刪除5支為上限。

0050

定期審核
由市場專業人士所組成之「臺灣指數系列諮詢委員會」,依據指數基本規則,負責成分股之定期審核。臺灣 50 指數於每年三、六、九、十二月第二個星期五定期進行季度審核,並分別以二、五、八月、十一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之收盤資料為審核依據;其中,三月份之季度審核亦同時進行流動性標準檢驗。成分股定期審核之變動,於審核會議當月第三個星期五後的下一個交易日執行。審核時,若有非現有成分股公司市值排名上升第 40 名以上時,即可納入作為成分股;而若有現有成分股之市值排名下降至第 61 名以下,或七月份季度度審核前 12 個月期間中,超過 4 個月之每月週轉率低於 1%者,將予以刪除。

友達今日市值排名


===
群創納入高股息但卻不在0050裡面是因為它用今年預估盈餘推測的殖利率夠高

不知道,十二月份的時候,高股息看的是哪一年的股息,還是基於今年盈餘發的呢(明年發放),還是基於明年盈餘發的呢(後年發放)。
HighFlyer
我也是有點擔心九月初台灣五十公布成分股調整,近期友達疲弱的股價影響到市值的結果,會不會被踢出名單外? 小弟沒能詳細研究[汗],還請娜大有空的話撥冗開示一二[微笑]...
下面選自P大的股東會七問

我把圖拉一拉,大家好有個脈絡。

Q4: 友達的毛利率為何遠低於 台灣另兩家同業?

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友達毛利率開始顯著落後群創3.5至4.4個百分點



Q5: 公司積欠銀行上千億貸款,每年需提列高額利息費用? 為何友達把千億現金,拿去做低利率定存呢? 公司的營運常備資金,有需要準備這麼高嗎?

若看最近一季,借來的錢大多都在現金與約當現金。另外,友達還做了100E的定存,所以如果把那100E當作現金,基本上現金是超過負債的,也就是技術上零負債經營。

問題來了,現金這麼多,目前要花的錢靠營運現金流就足夠支撐,為什麼要動用如此龐大的債權資本?



Q6: 公司近年資本支出只有150~300億水準,已 不像早期動則900億, 公司現金超過千億,又沒有大幅擴產規劃,那公司是否應該現金減資,把資金還給所有股東?

基本上就是高現金水位,強勁現金流量,目前友達沒有必要維持一個由1,000億債權與960億股權所組成的資本結構。

富采1Q22 Mini LED額外產能增加20~30% 集團擴大垂直整合腳步
Digitimes 2021/8/12 韓青秀

富采投控董事長李秉傑表示,目前Mini LED稼動率已進入滿載,將延續至2021年底,透過Mini LED設備效益改善與營運整合,預計2022年第1季再增加20~30%產能,相當於全年可供應120萬~130萬片Mini LED產能,同時配合終端應用需求成長,內部正審慎評估擴產計畫,會將Mini LED晶粒產線擴充設於中國廠區列入考慮。

李秉傑也指出,過去晶電及隆達的產品線大致朝向水平布局,但透過入股鼎元,未來將在發光與受光的角度,從產品初期設計一併納入考量,雖然富采不會走到系統端,但未來將會繼續強化在上、下游的垂直布局,並將考慮其他購併的適合機會,以增加面對不同客戶需求的彈性。

Mini LED背光應用可望受到品牌大廠力拱,市場需求前景看好。李秉傑指出,富采規劃Mini LED全年產能約100萬片(4吋計),目前產能進入滿載,為了2022年營收成長動能勢必要再投資,內部將考慮其他陣營的成長速度,以及系統應用端導入的進度來決定擴產計畫,包括是否要在中國廠區投入Mini LED產能,畢竟目前富采在中國晶粒的產能與台灣廠相當,若配合客戶需求,會將Mini LED產能在中國擴充列入考慮。

隨著晶電與隆達的整合效益逐漸浮現,富采預計下半年將透過機台生產效率改善及良率提升來擠出額外產能,並整合隆達原有產能進行改良。李秉傑預計,富采2022年第1季可再增加20~30%產能供應,由於設備改良的投入資金較少,但透過產能調整與產品組合優化,可望對成本下降與毛利率提升帶來明顯助益。

面對中國LED同業投入Mini/Micro LED來勢洶洶,低價競爭將取得優勢,中國當地品牌業者可能優先採用當地供應鏈,李秉傑認為,富采位於中國廠區的產能將優先供應當地內需市場,而富采在技術、創新、品質與IP保護也可提供中國客戶對外銷市場的差異化需求。

李秉傑表示,過去晶電在2015年就看到Mini LED發展契機,原本2020年下半將規劃出貨,但直到2021年才進入大量生產,目前Mini LED量產進度順利進行,目前富采在量產推動腳步領先,良率比同業已有差距,預期應該還可以繼續領先一段時間。

此外,在蘋果(Apple)推出iPad Pro的Mini LED設計後,多家品牌業者陸續導入新品設計,李秉傑指出,雖然單一機種規模較小,但目前觀察到許多新機種與應用端紛紛啟動,2022年第1季出貨規模將達到數萬台,預計上半年可望從小量試產轉成營收貢獻。

由於Mini LED成本較高,不少終端品牌業者雖然躍躍欲試,但近2年來量產規模有限,少數導入於旗艦機種或電競等利基型應用。李秉傑估計,目前NB搭載Mini LED背光的成本價差約100美元,但終端產品未必能支撐提高200~300美元的價差,隨著供應鏈良率及規模擴大,預計1年左右將有機會讓100美元成本價差縮小至50~60美元,同時,若以Mini LED背光的iPad Pro價格增加不多,但其他零組件的設計成本則相對調降,Mini LED應用市場的擴大,需要系統廠商從整體設計整合來相互配合。

此外,韓系大廠推動Micro LED旗艦電視的企圖心積極,欲下定決心用Micro LED扳回一城,相較於全球OLED TV市場規模約300萬台,Micro LED電視初期出貨規模也不會太大,但價格較高帶來產值貢獻很大。李秉傑認為,Micro LED應用起飛對於LED產業的產能供需將帶來很大變化,以一台電視約搭載2,400萬顆Micro LED來看,現在一台電視約要採用3片6吋磊晶來生產,假設未來良率大幅改善,使用1片6吋磊晶來能搭配,全年出貨以60萬片估計,相當於單月需求量達到5萬片,產能消耗將非常可觀,預期Micro LED電視從數十萬台規模跳到百萬台將在未來3~5年有機會發生。

至於化合物半導體也是富采投控的新布局領域,將從光電與微電子領域兩面向著手,前者包括VCSEL、3D感測、Micro LED等,微電子將以氮化鎵(GaN)材料與技術投入RF或電源應用,提供完整的代工服務,預計微電子相關應用可望於2022年開始貢獻營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