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雨鑫、陳婕翎/台北報導
2020年7月8日 上午6:19
口罩國家隊為台爭光,但疫苗國家隊卻有些灰頭土臉?目前國內三家廠商積極發展疫苗,但產官學界私下唱衰,包括台灣迄今仍無疫苗緊急授權命令,看不到政府的放寬「加速器」。即使明年成功量產,也可能趕不上病毒變異的速度,投注資金恐將付之一炬,全部燒光光。
最快明年第一季力拚上市
全球一百多個單位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已有五家疫苗廠進入新冠肺炎疫苗第三期人體試驗,其中研發速度最快的疫苗,有望於今年秋冬問市;台灣目前在疫苗研發僅國光生技、高端、聯亞生醫,依照三家業者各自預估的進程發展,最快明年第一季力拚上市。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直言「台灣的狀況真的太慢了」;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也認為,「國產疫苗進度恐落後美、英、中國大陸一年左右」;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更是悲觀,他說,「不看好台灣能在第一波疫苗戰中順利研發出疫苗」,即使順利研發,屆時可能不敵病毒變異的速度。
部分官員僵化行事 扯後腿
不少業者私下抱怨,食藥署目前僅頒布檢驗試劑的緊急授權命令,根本沒有疫苗製造的緊急授權命令,這讓疫苗研發已處於先天不足的劣勢,部分官員僵化行事,簡直是扯後腿,讓疫苗研發更是後天失調。
蘇益仁也說,各國為了加速國內疫苗發展,臨床試驗受試人數皆放寬執行,但食藥署墨守成規,堅持現行規範,以第二期臨床試驗為例,全球規定只需一千五至兩千人,但食藥署仍要求至少三千人,「一名受試者就需耗資廿萬元,廠商負擔不起的。」
聯亞生技行政管理中心副總經理戴源宏說,看不到政府「加速器」在哪裡,第二期臨床試驗要求三千人,屆時全國恐出現「搶受試者大戰」,加上各醫院行政流程不一,溝通耗時,聯亞疫苗預計明年第一季可以力拚上市,但一想到這些繁冗程序,肯定又得往後拖延。
國光生技發言人潘飛說,國光早已嘗試自救,早在投入研發後,第一時間就徵求與國外合作機會,增加受試者的人數,另考量無力獨自大量生產,已尋求其他可以生產疫苗的國內廠一起合作。
對於衛福部擬補助研發新冠肺炎疫苗業者,第一期、第二期臨床試驗補助總金額三億元費用,陳秀熙也大潑冷水,呼籲「政府不要浪費這筆補助經費了」,當務之急是要爭取在第一波疫苗戰中脫穎而出的生技業者合作,取得授權,參與量產的行列。
目前已公布獲利,包括兆豐金、元大金、玉山金、永豐金、合庫金等5家金控,除兆豐金外,6月單月稅後純益均較5月走高,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兆豐金和元大金都已衝破百億元大關。
金控主管說,這5家金控多是銀行型金控,可以發現,子銀行獲利下滑或持平,但子證券獲利則衝高,顯示一,子銀行獲利開始受到利差縮減、淨利息收入減少、加上銷售保單等財管手續費衰退的衝擊浮現,二是子證券因台股走揚、投資評價利益增加而墊高獲利。
例如兆豐金子證券6月單月大賺3.49億元,較5月倍增,超越兆豐票;元大證6月單月更大賺11.76億元,連續兩個月子證券賺破10億元,永豐金證6月單月稅後純益3.76億元也較5月2.21億元多賺1.55億元,稍稍彌補子銀行6月衰退缺口。
據各金控公告,這5家金控中,以元大金每股稅後純益0.91元最高,兆豐金和玉山金各為0.83元;絕對數字來看,則以兆豐金上半年賺110.81億元最好。
即便5家金控半年報出現佳績,但仍未回到去年同期水準。
除元大金成長外,其餘4家金控今年上半年獲利仍較去年同期衰退,其中仍以兆豐金上半年110.81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7.83%最大,主因是今年3月受到疫情衝擊股市,投資評價出現損失,使單月出現虧損所致。
永豐金前半年賺56.66億元,較去年同期也衰退12.64%,玉山金前半年稅後純益96.77億元,及合庫金前半年稅後純益80.52億元,均年減5.3%及5.15%。(廖珮君/台北報導)
2020-07-09 02:11經濟日報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台灣機械公會今(9)日將召開第28屆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面對新冠疫情延燒及新台幣升值,嚴重衝擊機械出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表示,政府不能再放任新台幣升值,否則只會逼台商出走。
新台幣近期強勁走升,柯拔希直呼:「太離譜了!」他說,目前新台幣根本沒有升值的本錢,政府不能因為疫情控制得好,就認為產業有競爭力,而放任新台幣胡亂升值。
推薦
機械公會今天下午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據了解,包括蔡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內政部長徐國勇、經濟部長王美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等政府高層及主管都將到場,展現對機械產業的重視。
柯拔希指出,機械公會最近調查發現,從2017年1月1日到今7月1日為止,新台幣對美元累計已升值8.95%,我們的競爭對手南韓,在同期間匯率貶值0.52%,人民幣貶1.45%;這一來一往就相差約10%。
尤其,韓元今年以來貶值了4.5%,新台幣卻升值1.69%。柯拔希不禁要問:「為什麼韓國能,台灣卻不能!」他說,業界不是一定要新台幣大貶,而是希望跟著競爭國家走就可以了,這是留住廠商、保持競爭力的最佳方法。
「最近很多廠商碰到我,都在問景氣這麼不好,為什麼新台幣還在升?」柯拔希不諱言,除台幣升值,其他競爭國還有FTA等約10%的關稅減免,整體差距高達20%,叫廠商情何以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