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資來台...新聞會不會太假了

siis wrote:
以前每週六日早上都會遇到大批陸客及亂停的遊覽車. 現在, 這種情況少很多了, 不清楚是陸客的熱情沒了, 還是觀光景點變得不熱門 ~~...(恕刪)

快了快了 陸客又要來了
"不統代表不排除統一"此話一出
又有一大批的陸客要放行了
馬皇禁衛軍>>>>"Blue流"大隊
不是反對陸客和陸資,什麼客和什麼資其實都歡迎,

但是成效是否有被放大、誤導和誇大。

還有台客和台資流到大陸去是否也加大了,

兩相一抵得失可能還不是很清楚。


3000人/天 X 365天 X 7天 X 3000元/天 = 230億新台幣左右!

捷安特 2005年營業額:7.65億美元(250億新台幣左右); 2005年獲利:新台幣12億元

可是你不會覺得捷安特會提升台灣經濟景氣多少!



之前從5700 兩天直上6400
都是外資300億 300億買上去的
看來被陸資要來的新聞騙最大的是外資

保守 限制 一定會讓投資環境變差
但是開放不一定會變好
還要看本身條件夠不夠 努力不努力
保護主義的結果一定沒有好下場
但是開放能不能帶來好處
還是要看自己禁不禁得起競爭

開放 只不過是為了避免最差情況發生
但是如果怕自己的人才資金外流 而採取保護主義
結果只有一條
hello
看看不動產界的真實言論吧


外資:台灣房市發展 多項隱憂待改善


高力 wrote: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18日電)高力國際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劉學龍在一場論壇中提及,外資眼中台灣房地產市場產品眾多,但較缺乏綜合開發經驗、大樓公設比太高、本土銀行國際金融專業不夠,均為潛在隱憂。

 劉學龍日前在一場「台灣資產大翻升」的論壇中,以外資角度檢視台灣房地產諸多有形和無形的框架和銀行國際觀不足,反而限制外資的投資。

 劉學龍表示,外資認為台灣房地產的產品包羅萬象,但是在商辦市場方面欠缺綜合式開發,同時買賣交易價格不夠透明,地政機關登記的價格不見得是實際成交價格。

 同時,商辦市場規模太小,標的太少,外資買家匯入和匯出的資金也有5000萬美元的上限,但實際上外資只要看上好標的,要1、2億美元都不是問題。

 劉學龍表示,過去曾帶外資投資者去銀行辦理貸款時,更遭逢銀行國際觀不夠,開口只認得擔保品,不認識國際大型企業,甚至在提供網站和相關資料讓銀行認識這家國際大企業,同時還願意拿這家規模超大的企業本行資產為擔保,但銀行始終只以不認識這家企業為由,貸款成數僅五成,令人錯愕。

 此外,台灣商辦租金報酬率太低 (4%),為亞洲倒數第2、第3;而且大樓公設比高達35%到40%,遠超過大陸、香港、新加坡等地,也讓外資投資房地產考慮再三,長遠看來反而阻擾台灣金流、國際化的速度,甚為可惜。

 他建議政府,應降低法人進入不動產的門檻,並提供稅賦和投資的優惠,同時放寬讓手中擁有大筆現金的保險業者去海外投資房地產,更促進台灣金流和國際接軌;同時金融機構和國際接軌更是金融界要加強的功課,才能讓台灣在後金融海嘯時代,各國回到原點齊跑時搶盡鋒頭。980618



站在投資的角度來看,陸資會買嗎?我們這邊會搞不動產投資,難到人家就不會嗎?大家都是經濟動物啦

連高力(Colliers)在2009/05/31在工商時報寫的一篇文章都這樣給你說明白了


高力 wrote:
在中國投資房地產的報酬率是亞太地區最高的(,贏過台灣將近2倍多


人家在自家玩不動產,投資報酬率比台灣高一倍,同樣一筆資金,你說是要投入高報酬率的地方還是投入低報酬率的地方,再說老共難道不知道台灣不動產已經炒高了,現在高點承接注定當最後一隻老鼠

陸資敲門房東在嗎?

還在巴望陸資來,不動產價值大漲的人們早點覺悟吧


貼一下全文吧

高力 wrote:
陸資敲門房東在嗎?
2009-05-31 工商時報 【夏幼文】
 5月初,來自對岸的零售與連鎖加盟業者到台北參加兩岸企業家論壇,活動結束後,高力國際總經理劉學龍帶他們參觀101大樓。一群人搭電梯進了位於101大樓49樓的高力國際台灣分公司,看看辦公室的環境,就到劉學龍的總經理辦公室坐下來,從窗往外看可以俯視信義計畫區的幾棟億萬豪宅。他們開始七嘴八舌問起劉學龍,來台灣是要在101大樓設專櫃比較好,還是採取加盟方式?不過,他們最大的疑問卻是,「101大樓租金這麼便宜,怎麼賺得了錢呢?」

 台北101大樓換算成中國大陸計算單位每平方米,租金每月約0.8美金;上海現在商辦大樓每月每平方米租金約為1.2美金。在兩岸主要城市的A級商辦大樓的租金比較,台北的商辦大樓租金遠遠落後於香港,幾乎是上海的半價,和北京大約有新台幣1,000元的租金差價。有錢的大陸老闆們驚訝於台北的辦公大樓租金怎麼會這麼便宜?曾是亞洲四小龍龍頭的台北,房價與商辦租金竟讓這些大陸中小企業主感覺便宜,難免讓人感到時空錯置,主客易位!

 陸資企業重門面 101大樓夠氣派

 根據市場傳聞,101大樓公司高層主管們陸續主動到上海和北京去招租,5月中旬去一趟北京,儘管沒有簽到一張合約回來,但是已有不少北京的金融相關產業的負責人表示,如果他們到台北設分行或分公司,將優先考慮以101大樓作為首選落腳處。

 目前101大樓的陸資企業,包括直銷的天獅集團、聯想以及準備裝潢的中國中鋼。在陸資題材發酵下,市場上已經喊出101大樓每坪4,000元以上,目前101大樓空置率約有1萬坪左右,101不排除年底前將租金調漲兩成。

 高力國際總經理劉學龍認為,現在有意來台灣設立分公司或是辦事處的陸資企業,都是屬於「特大級」的陸資企業,幾乎都是中國各產業的資優生或是國家重點的企業。他們來台發展,當然會選擇像101大樓這樣超高大樓,因為各國的超高大樓住的幾乎都是各產業國際前500名的企業,101大樓滿足陸資企業愛門面的需求。

 詢問多於行動 陸企來台仍多觀望

 但是以目前101大樓空置面積來算的話,至少要有1,000家的陸資企業承租,才能消化,以現行來看似乎是不太可能。劉學龍指出,101大樓或許可以利用陸資進駐來留住現在的房客,陸資對101大樓短期來說是租金有支撐,因為真實的情況的是陸資企業詢問的多,停留在初步的市場評估階段,付諸實際行動的還很少。劉學龍直言,外界對於陸資來台想像的過度「興奮」!

 目前情緒最高昂的區域可能就是信義計畫區。依照大陸企業愛最貴、最好、最繁華等條件來看,瑞普國際物業總裁曾東茂表示,當然台北的信義商圈的商辦是首選區。信義計畫區目前每月每坪租金平均為新台幣2,949元,台北市其他A級辦公大樓的平均每月每坪租金是新台幣2,555元,信義計畫區的租金已經比其他台北市商辦圈貴15%。但是現在信義計畫區的空置率也高居不下,大約在13%,如果將來陸資企業來台,會加速區內辦公室的去化率,讓已經出現租金下跌的局面可以穩定下來。

 以政府對於陸資政策開放的速度來看,來台灣的陸資企業將會以大型的重點的公司為主,這些大型企業來台初期主要會租用外貌出眾的地標型A級辦公大樓,配合公司國際化與龍頭級企業的形象。除了101大樓已外,信義計畫區還包括即將興建完工的克緹信義大樓,都會成為大型陸資的首選。

 其他會受到陸資落腳的區域還有科技與電子業會選擇的內湖科學園區,靠近松山機場的民生敦化商圈,以及敦南敦北的觀光旅遊商圈,南京東路復興南路等等,這些商圈的租金對陸資企業來說,租金價格都不高。

 在中國投資房地產的報酬率是亞太地區最高的(,贏過台灣將近2倍多,這對陸資企業來說,台灣會是具有潛力的房地產市場,但不急於馬上來捧場,現在投資上海的房地產可能會比台北賺錢。

 迎接陸企 台灣要拿出更好的誠意

 儘管如此,這兩、三個月來,在上海和北京以及廣州等主要城市的陸商或是國企們還是透過各種管道來了解台灣的商辦情形。有的匆匆來台北三天,繞了一圈台北市之後,就趕回大陸。不少在上海的台灣房仲業者最近忙著帶陸商來台北看商辦大樓,介紹台灣房東給陸資認識。不過,陸資房客都還在慎審考慮中。

 台灣開放陸客來台,開大門要和陸資企業正式地往來做生意,但是台灣的各方面並沒有準備好。不少房仲業透露,當陸資企業老闆發現台灣不論是百貨公司或觀光景點,以及各種解說資料,幾乎很少見到簡體字,更別說可以橫行世界各地的聯銀卡,在台灣卻是寸步難行。

 在和台灣房東接觸過後,發現沒有為陸客設計的簡體字環境外,就連在大陸很流行的專業物業師都沒有,有些辦公大樓都沒這樣的人才,連在上海與北京及香港常見到的財經資訊播放系統都沒有。陸資老闆們反映給房仲業的感想是,台灣真的準備好讓陸資來台灣作生意了嗎?這些都會影響到陸資企業來台開門營業的意願。

 陸資熱,讓台灣的各棟商辦大樓房東們不斷聽到敲門聲,但是真正要搬進來的住戶,還站在門外等著房東拿出更好的誠意與準備出來。



說真的,商人跟資金如水銀,哪裡有縫(利潤)就往哪裡鑽,投資報酬率差的地方,還一直巴望他來當凱子就太不智了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