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on.wnc wrote:
對於可扣抵稅率不甚了解....
比方說,若手上有台積電和中華電股票
什麼狀況下報稅可以退稅??
要賣出之後再報稅??(列舉扣除額??)
還是除權息之後賣出再報稅??
望開釋,感謝
可扣抵稅率是來自公司繳的營利事業所得稅
台灣十多年前開始實施兩稅合一, 股利若已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 則可在股東個人所得稅扣抵
只要有參予到除息, 就會有可扣抵稅額, 不需要賣出股票
各公司依其行業別、經營情況跟營業內容, 適用的稅率不同, 可扣抵稅率也不同
每年在各公司第四季財報中, 會登載可扣抵稅率
在除息次年寄給股東報稅用的扣繳憑單上, 會依股東參予除息的股數, 標示可扣抵稅額
報稅的時候照著扣繳憑單把股息填入所得, 把扣抵稅額填入可扣抵稅額, 這樣就行了
如果用網路報稅的話, 國稅局那邊本來就會有資料, 直接引入就好
newsmart wrote:
這代表有錢人不見得一定就不喜歡參加除權息
而且你所配到的股票股利是用面額來計算所得收入
假設你今年配了5張台積電的股票
這5張台積電的市價是30萬
但是所得計算是每張1萬來計算的, 所以在報稅時實際增加的所得是5萬
加上除權隔天通常以漲2%以上的幅度開出
這2%加上除權前賣出除權後買進的手續費交易稅等等
參加除權不見得不利喔
這個都是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所得稅架構不同
要精算的
兩稅合一實施後, 股票股利是不需要申報(或是用 71M緩課股票股利 申報)
因為股票股利實際是來自股票的分割, 而不是企業盈餘分配
不管配了幾張台積電, 都不會影響應稅所得跟稅額
另外, 除權後會填權還是貼權, 得視情況而定
沒有一定填權或一定貼權的
所以到底參加除權息划不划算, 要評估公司的前景乃至於股票的特性
如果認為除權息(並考慮稅額)後還會漲, 就參加, 若認為會跌, 則不要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