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博士說, 只有博士才懂研發, 其他不會做研發


KCLin0423 wrote:
喔,您引用那個是舊聞...(恕刪)


咳咳,

我還是老話一句:

個人造業個人擔, 想念博士自己就要想清楚,

千萬別以為沒有那個學歷的人就做不出品質更好的產品.

當然, 如果有那個學歷, 就要有做得品質更好的氣魄.

別再像兩兆雙星, 台灣矽導養出來的 PHD, 被阿里狼給 kick ass,

最後還要政府幫忙想退場 (引述您的推論不代表我同意您的理解)

怪了, 我工作遇到的PHD 怎麼常讓我印象差? 實作能力差 + 接納能力差.

還有學校教的是態度/方法. 拿到學歷後本來就該隨機應變做什麼巷什麼.
管你熱門冷門全部上.


yamazaki1990 wrote:
咳咳,我還是老話一句...(恕刪)


其實我很贊成把大學和博士後名額全部縮減
不過,這樣倒楣的可能就是那些教授(從此要自己做研究)還有升學的學生(門又要變窄了)
而不只是一般的博士後研究員

而從此以後,民族性將更加的短視近利而無法忍受研發期間虧損與風險
因為,一切都在追求現有的產值,一切都向錢看齊

我不否認除了博士之外
其他的人也有創新的能力

但是,有些東西必須要由高教體系傳承
比如說,突破光學瓶頸的蝕刻技術,使用石磨做成更快的電晶體,可以做大量平行處理的量子電腦(雖然我個人也認為這個領域只是在騙錢)
這些東西,都是未來可能的熱門領域與技術
但是,目錢都賺不了錢,甚至您也沒聽說過
你要怎樣去評斷他有沒有用?

另外,事實上,有部分我在學術界從事理論研究的朋友,也不建議學生念博士

我不知道您的工作領域是甚麼
不過從您一連串的發言(從一開始沒有邏輯的標題,到後面一連串的否定)
我只能說您"執念甚深"

我能解釋,我願解釋的就這麼多了
很多事情,與其你在那邊辯,不如你經歷與體驗,會更容易知道,為何要這樣做
(包括政府為何不直接砍了學術研究的相關經費,為何政府不敢積極動房地產,關於房地產不要一直歸咎於政商掛鉤,其實,任何人去做,都不敢積極動房地產的)

說著說著晶電又一直跌
智源也翻黑了
有人賺到嘛? haha
不保證等一下會不會被拉尾盤喔 :P




以前大學時系上有個教授,會結巴,化講到一半不知該怎麼講究會索性不講

解釋一個物理現象,他詞彙有限,所以寫了兩大張滿滿的微積分推導式,然後語重心長跟我們說:這就是我要
跟你們講的物理現象

他人很好,也曾在課堂上面說,我原本去德國念博士,回來是為了回經濟部一個人情,回來做研究促進產業升
級。他也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掛大學教授才能申請經費,他也不明白為何掛了大學教授就一定要開課,經費申
請越多就要參加更多沒效率的會議。後來沒辦法,他申請超過12億經費,經濟部硬是塞給他工學院院長頭銜,
他還是一直耿耿於懷。

也勸我們要繼續唸書就去國外,別期待這個屎坑會有什麼新鮮事。
真實的世界,我用真名說假話。 網路的世界,我用假名說真話。

yamazaki1990 wrote:
自己能養好自己最要緊,博士要吹西索米也強過失業...(恕刪)


請問什麼是 "吹西索米"?

感謝.

曙光女神的寬恕 wrote:
以前大學時系上有個教...他人很好,也曾在課堂上面說,我原本去德國念博士,回來是為了回經濟部一個人情,回來做研究促進產業升
級。他也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掛大學教授才能申請經費,他也不明白為何掛了大學教授就一定要開課,經費申
請越多就要參加更多沒效率的會議。後來沒辦法,他申請超過12億經費,經濟部硬是塞給他工學院院長頭銜,
他還是一直耿耿於懷。(恕刪)


顯然這個人不會教書
但我可沒說他研究一定做得不好

想要促進產業升級,又是經濟部的人
最好的去處是工研院,而不是學術界
會去當教授,恐怕當教授也是他想要的

我也不明白,經濟部為何可以管到大學工學院院長的職缺
一般工學院院長,是由各院教職員投票決定的
所以您說的這個人所陳述的事很奇怪

至於會議,這是制度的問題
包括舉辦會議,參加會議都算在績效裡面

而申請超過12億的經費
除非大型整合計畫,而且還要超大型的,幾乎是全國第一大,否則幾乎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計畫

說真的,個人的感覺
您所陳述的這個人,做事邏輯怪怪的
曙光女神的寬恕 wrote:
以前大學時系上有個教...我原本去德國念博士...(恕刪)


我們家德國office那些德國博士寫code都強到靠北, 推估一個可以頂小弟不才五個.

看來博士強不強和國家還有點關係...
01乃嘴砲者的天堂, 取暖者之地獄. http://tw.mall.yahoo.com/store/flowers
話隨人說.
也有人說台灣沒有RD.
只有rework & debug

你要耐他何.
我不認為博士就比較強
博士也只是對某一項比較專精,萬一出來搞個不倫不類,也研究不出個屁時,博士還不如高職畢業

在看看現在世界上最有名的幾個人,大多是大學畢業
因此可見目前社會是通才優於專才
(天才例外,天才不可用常識判定)
maxboss wrote:
我不認為博士就比較強
博士也只是對某一項比較專精,萬一出來搞個不倫不類,也研究不出個屁時,博士還不如高職畢業

在看看現在世界上最有名的幾個人,大多是大學畢業
因此可見目前社會是通才優於專才
(天才例外,天才不可用常識判定)...(恕刪)


研發這種東西本來就很難界定他有沒有用
例如 AMOLED, 友達做到一半撐不下去,反而被三星做出來
你能說友達的研發不倫不類嘛?
那萬一友達多撐一天有重大突破量產了呢?

台灣之所以輸給韓國就在這裡
眼前賺不到錢的都是屁
所以大家就直接去買技術取經

另外世界上的名人可多了
這邊不說名人,說影響力,要對人類生活有 impact 的人
DeForest,Brattain 這兩個人改變了全世界的生活型態,影響力可以說幾乎遍及每一個人,您可認識他們? 地球上影響力可以跟他們一樣的人也沒有幾個

比較淺顯的還有 Dirac, Schordinger, Fermi 等等,您可認識它們?

還有更早的 哥白尼 您一定認識吧
當時他的發現可說是不倫不類異端邪說
珈利略更是因為支持哥白尼的論點而下半生遭到軟禁
什麼叫不倫不類? 研究不出個屁?

賈伯斯的產品麥金塔在198x年代銷量不佳,因此賈伯斯離開蘋果電腦而當時的麥金塔開發團隊也被迫離開蘋果電腦。那這些人都是做不出個屁囉? 後來賈伯斯成立新的電腦公司Next, 還是倒掉,那賈伯斯更是屁了?

研究本身本來就帶有風險
如果不願意承擔風險,就不會有新的思維與發明
而創造與發明,往往是一條帶有很多岔路的崎嶇道路
而一條眼前看似走不下去的岔路,不一定是一條死路,搞不好他更美麗,只是目前太難走讓你認為走不下去而已。
很多人會走錯,但這並不是完全沒用
這個錯誤的路也許成為下一個重新開始的經驗,也許也會在未來的研究中重新拿出來檢視而賦予重生
知識的累積與革新的過程,本來就會伴隨著失敗。
(所以不要一直指責你的小孩怎考不好,要去了解,他怎樣想問題)

說穿了,大部分台灣人並不了解甚麼是研究與過程所會經歷的風險
台灣的教育不容許錯誤與失敗,大部分人從未真的做過研究
(甚至教授也是,我看過某個教授,學生提一個新的idea時,他總是說very dangerous,然後叫學生改改模型變變參數又一篇,而那個學生的"very dangerous" idea 卻被國外的 researcher 實現,發在很好的期刊。台灣學生的創意,就是這樣被一點一滴搞掉的。)

台灣人在電子產業比韓國人進入更早,到最後卻被韓國人打敗
就是因為台灣人缺乏容忍研究發展過成的錯誤與風險
一切想要現成現賺

本文不是在說博士是不是比較厲害
而是針對台灣人不容許失敗不願冒險的觀念
並且指出所謂研究發展並不是一定做出某種有用,令人激賞,能賣錢的東西才是研究發展
當然,一個成功能賣大錢的研究是個完美的研究,我們應該去鼓勵他與讚美他,這是無庸置疑的
但是,成功的研究往往會伴隨著錯誤的風險
如果因為錯誤的研究而扼殺他,那麼,你很難會有成功的研究(AMOLED 就是例子)

所以,甚麼人懂研發?
真正自己從無到有走過,經歷過失敗,並且克服失敗的人懂研發。




博士的研發能力強不強,還是要看個人的,若單以個案來論證「所有拿 PhD 的人」,不免見樹不見林,分析是會失準的。

但大家頗喜歡調侃高學歷份子,認為他們多唸了點書就得比別人強一點,如果他們作不到一些平常人就會作的事情更是樂於落井下石。所以我就分享一個博士級的笑話:

一家香皂製造公司的生產線總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裏沒裝入香皂。而這些空盒子造成了大量的客訴問題,所以他們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來解決問題,這個博士創了一個十幾人的研究團隊,共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光探測等技術,花了幾百萬,成功解決了問題。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這公司老闆大大開心,給了這個小組不少紅利。

但後來博士走了,團隊成員也各奔西東,這個自動化設備沒人維護,久了自己也出了問題,而老闆心想,已為這個系統花了不少錢了,不想再找博士回來,就找了個老資格的工人來說: 「你他媽給我把它搞定,不然你給我滾~。」這工人想了很久,心想這博士搞的東西,他也不懂,怎麼維護? 所以想了另個辦法,他在生產線旁邊放了台風扇猛吹,空皂盒自然會被吹走。
我支持證所稅 ( http://www.hoamon.info/blog/2012/12/15/2013_capital_tax_type.html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