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純電動汽車,有能力自製相關零件的?


318james wrote:
請問國內 純電動汽車...(恕刪)


有吧,印象中很多國際大廠電動車裡的零件好像是台灣製造的
豐原有一家叫金富田好像就是,但好像不是上市上櫃公司
看樣子,今天好像又要拉上去了

有未來股王的感覺

它不是鋰電池

好像叫鋰鐵電池,

之前看到新聞波音飛機電池冒煙過熱
我在想為什麼必翔不去爭取呢?

因為之前俄羅斯好像用必翔電池,上太空去
今天又上去了。
原本要等它下來,結果等不到
不會吧!?

要鎖住了,1729?

等等我阿!

該追嗎?
只好等明天拉回再說

拜託,希望能撿一台汽車
以下這三支,跟著Tesla漲,都創新高囉~~


3665F-貿聯-接器廠,產品線涵蓋廣泛,包括高頻訊號轉接器、連接器、太陽能接線盒、電源線、電線電纜線材、線束等,應用面從IT產業、醫療、太陽能、車用到工業儀器等。以車用市場來看,Tesla堪稱是指標性的客戶,此無還有BMW、GM和一階通路商Denso等。

1536和大- 專注各式齒輪軸類,並成功研發電動汽車的精密零組件,成為Tesla的齒輪箱(減速箱)組件的獨家供應商,並從去年4月開始出貨。

2360致茂-生產電動車動力控制模組和檢驗設備去年打入美國電動車製造商Tesla Motors供應鏈,成為Tesla電控系統獨家供應商,由致茂負責電力控制模組的生產與測試,並提供相關測試設備

Tesla的車,五分鐘充電完成,真的假的???

-------------------------------------------

Tesla電池生死劫:穆斯克三改充電時間表
北京新浪網 (2013-07-24 03:56)



  上周,美國電動車公司Tesla(特斯拉)首席技術官施特勞貝爾(Straubel),稱公司終於將充滿電池的時間縮短到了5分鐘——這已經跟加滿一箱油的時間差不多了。為了讓電動汽車更實用,Tesla正在拚命縮短充電時間。

  今年5月Tesla剛剛宣布了一項升級,將這個時間縮短到20分鐘。而去年9月Tesla一度宣布專為Model S和未來電動車型設計「超級充電站」網路,據稱「能夠在30分鐘內將電池充滿一半」。

  Tesla能實現如此短的充電時間,靠的是充電站可以提供120千瓦超高功率,以及Tesla高出一般電動車電池儲能三倍的電池組及特殊的電池管理系統。

  作為電動車的核心部件之一,Tesla的電池曾經被嘲笑、被詬病,甚至在實現銷售爆髮式增長之後,仍有很多業界專家稱其「電池技術老舊」、「無核心競爭力」。原因在於Tesla是唯一一家採用18650型鈷酸鋰離子電池的公司,這種電池一直用於筆記本電腦中,難登電動汽車之「大雅之堂」,並且存在安全隱患。

  為什麼是鈷酸鋰電池?

  作為動力輸出的後盾,電池對電動車的作用不言而喻。因為本身性能較穩定、安全係數較高且可循環充電次數多,磷酸鐵鋰電池是目前市場上動力電池的首選,如雪佛蘭VOLt、日產Leaf、比亞迪E6和Fisker Karma。

  Tesla則有些另類,他旗下首款車型Roadster使用的是18650鈷酸鋰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相比,這種電池雖然技術較為成熟,功率高、能量密度大,且一致性較高,但安全係數較低,熱特性和電特性較差,成本也相對較高。

  據業內人士介紹,18650電池外電壓但凡低於2.7V或高於3.3V,都會出現過熱的癥狀。如果電池組較大且組內溫度梯度控制得不好,就會存在很大的起火風險。而電池技術的關鍵恰恰就是電壓電流和熱量控制,難怪Tesla被批評為電池技術不靠譜。

  但實際上,被認為更安全可靠的磷酸鐵鋰電池也並非萬無一失。在製備的燒結過程中,氧化鐵在高溫環境下存在被還原成單質鐵的可能性,單質鐵會引起電池的微短路,這是電池中很忌諱的物質。此外,磷酸鐵鋰電池在實際生產中充放電曲線差異大,一致性較差且能量密度較低,這直接影響到電動車敏感的續航問題。數據顯示,鈷酸鋰的理論密度為5.1g/cm3,商品鈷酸鋰的振實密度一般為2.0-2.4g/cm3;而磷酸鐵鋰的理論密度僅為3.6g/cm3。海通國際證券公司最新的研報表明:特斯拉電池能量密度(170wh/kg)大約是比亞迪電動車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的兩倍。

  電池組成本四年下降44%

  早在上世紀70年代,英國賓漢頓大學的Whittingham女士就發明了18650電池,這種電池常應用於筆記本電腦、強光手電筒等數碼產品上,但是,將這種直徑18mm、高65mm的圓柱形鋰電池用在汽車上,Tesla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Tesla的電池技術總監Kurt Kelty曾經表示:Tesla起初也嘗試了市面上超過300種電池,包括板形和方形電池,最終選擇了松下的18650電池,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能量密度更大且穩定性、一致性更好;

  ·可以有效降低電池系統的成本;

  ·全球每年生產數十億個18650電池,安全級別不斷提高;

  ·尺寸小但可控性高,即使電池組的某個單元發生故障,也能降低故障帶來的影響。

  松下官網顯示,型號為NCR18650的鋰電池是一款高能量模型(HighCapacity)電池,該電池的名義伏特數為3.6V,名義最小容量為2750毫安時,重量為45.5克。並且,在Tesla第二代車型Model S上使用的18650比之前Roadster的能量密度高出三成。

  據Tesla首席技術官JB Straubel表述:從Roadster到Model S「轉型」的四年時間,電池組成本已經下降了約44%,並且仍然會繼續下降。松下曾在2010年向Tesla投資3000萬美元,成為其股東之一。並且於2011年達成戰略協議,將負責Tesla今後5年全部車輛的電池供應。按照Tesla目前預計每年2萬輛的產量,松下18650將裝配在超過8萬台Model S上。

  6831節鋰電池的爭議重組

  18650存在安全風險是不爭的事實,Tesla如何「搞定」這一硬傷?秘密武器在於其電池管理系統,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將6831節2安時左右的松下18650封裝電池通過串聯和並聯結合在一起。

  要驅動一輛電動車,需要大量的18650電池,Tesla Roadster的電池系統包含6831節小電池,而Tesla Model S更是高達8000節,如何排列組裝這些數量眾多的小電池尤為重要。

  這時候,Tesla創始人之一Marc Tarpenning以往的經驗派上了用場。他曾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並成功出售過一家公司。他把網路控制領域用程序控製成百上萬台伺服器的模式搬到了Tesla電池系統控制領域,通過一年的DOE(design of experiment,實驗設計),用分層次管理的辦法成功控制了這6831節小電池以及電壓和溫度:

  ·69個18650電池被並聯封裝成一個電池磚;

  ·99個電池磚串聯成一個電池片;

  ·11個電池片組成一個電池包,總計6831節。

  僅僅有這些層次還不夠,對於每一個層次都要進行監控,於是他們在每個電池單元、每個電池磚、每個電池片的兩端均設置有保險絲,一旦電池過熱或者電流過大則立刻融斷,斷開輸出。

  僅僅有保險絲還是不夠,於是:

  ·在每個電池片上,均設置有BMB (Battery Monitor board)即電池監控板,用以監控每個電池磚的電壓,溫度以及整個電池片的輸出電壓。

  ·在整個電池包上,設置有BSM(Battery System Monitor),用以監控整個電池包的工作環境。包括電池包的電流、電壓、溫度、濕度、方位、煙霧等。

  ·在整車層面,設置有VSM (Vehicle SystemMonitor),用以監控BSM。

  這樣一套電池控制系統成為Tesla的技術核心,當Tesla剛剛公布這套造價高昂的系統時(傳言高於20000美金),很多業內人士不約而同地對其唱衰,認為將7000個電池放在汽車裡的行為是可笑的。但事實卻給予他們有力的回應,雪佛蘭Volt起火、Fisker Karma車型更是一年內發生三次自燃事件,而反觀Tesla,不論是Roadster還是Tesla Model S都從未發生過起火自燃事件。

  等待檢驗的NCA

  Tesla已經和豐田、戴姆勒等廠商在電動車領域進行合作,包括為smart、賓士A級、賓士B級等車型電動版提供電池動力,給豐田RAV4電動車提供電池組和電機等。目前戴姆勒持有Tesla 4.3%的股份,豐田也持有Tesla 2.9%的股份。但是由於Tesla正式投入市場的產品時間不長且數量不多,理論上完美的Tesla電池系統還需繼續面臨實踐檢驗。

  Tesla旗下首款車型Roadster使用的是18650鈷酸鋰電池,而第二款量產車型Model S使用的是松下定製的三元材料電池,即鎳鈷鋁三元正極材料的鋰電池,業界俗稱NCA。

  鈷酸鋰電池技術最為成熟,較鎳鈷錳三元正極材料的鋰電池(NMC)或鎳鈷鋁三元正極材料的鋰電池(NCA)單位能量密度較高,但是成本也較高。Model S使用的電池數量達到8000以上,比Roadster高出一千多節,但是成本卻下降了三成,正是得益於三元電池較好的成本控制。

  鈷酸鋰的電熱峰值在200℃左右,相對磷酸鐵鋰要低。並且鈷酸鋰電池也確實沒有磷酸鐵鋰電池2000次左右的循環次數高。但是受制於技術的瓶頸,磷酸鐵鋰電池雖然更穩定、循環次數更高,但一致性和單位能量密度較低,和鈷酸鋰電池二者各有優勢。
錐心肝

由黑翻紅的

必X

傷腦筋!

我的車車
阿?1729

偷偷拉尾盤!

可惡,我的車車

要追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