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公司不除權, 不行嗎?

rusty44106 wrote:
可惜 Warrent...(恕刪)


突然想到的....
波克夏原本是紡織公司(有錯請指正)
巴老買下後變成控股公司

也就是說公司本質是以投資獲利
所以說手上有現金對公司才有幫助
跟需要建設的傳產或是電子產業是不一樣的

另最近才看過一篇報導說華倫巴菲特的負債是"0"
這個我還蠻相信的

巴老其實是蠻低調的人
投資是他的工作 也是他的興趣
住的是年輕時買的三層樓房子(不知道是不是豪宅還是別墅就是了) 房子好像也不多 三棟而已(有錯請指正)
因為他喜歡喝可口可樂(買可樂還會買整箱 才有打折) 和吃麥當勞
所以大舉投資這兩家公司(當然也是有經過研究啦)
當然有人說這個跟時機有關係(二戰後的經濟起飛)我也認同

當公司要為他添購私人飛機時
他還取了個名字叫"站不住腳號"(意指沒有立場 他曾經批評企業購買私人飛機是毫無意義 有損股東權益的事)

他也不用電腦
所以他不碰電子股

想知道他生平的人上網搜尋一下囉

只能說一個人投資方式是和他的性格息息相關的

有點離題了

假如能在低點買進(不是高點喔) 而且是個穩健獲利固定配股配息的公司的話
長期持股之後 你的原始持股成本將會大大的降低 甚直還有可能是負的

這也是巴菲特低點買進 長期持有的投資哲學帶來的最大好處
rusty44106 wrote:
可惜 Warrent...(恕刪)


嗯......沒錯

所以大家不要光看企業家好像很有錢
很多都是纸上富貴 還有一堆資產
問題是真正要換成現金的時候呢?
那就只能靠時間換取空間了(慢慢出脫)

當然還是比一般人有錢多了

當然有良心的企業經營者想的是如何永續經營

負起應負的企業責任(股東 員工 客戶.....)

還有社會責任(稅賦 環保 公益....)

只是現實.....總是與理想有一段差距的

其實這種問題沒有什麼可以不可以的
問題是經營者的心態以及經營的行業

個人非經濟本科系.僅就個人理解敘述

股東投資能賺錢當然是最好了.
假設公司股票的流通性夠高的話.不管是表現在配股或者股價上都是好事
接下來所需要考慮的就是公司如果留下了這些現金該如何處理(投資)
所以一般公司很難持續的投資.所以版主所說的這類型投資控股公司當然另當別論
過來就是這些保留下的盈餘該以何種型態表現
增加資本額(發股票)..這樣股價比較有親合力.比較受歡迎.但是膨脹了股本
增加資產..股本不變.那麼相對的股價上就要有相對的表現才行摟
最後一種..把股票買回註銷.減資....這個就更有趣了.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剩下一張那麼該是誰的
註冊日期:2003-08-14 15:57
有點離題
不過看到討論華仔的投資心法
忍不著進來看看

多年前看過勝券在握
對於投資手法相當欣賞
對於價值被低估的公司,buy & hold
不啻為相當簡約的投資手法
只是過了幾年,對稅法有了些許接觸
才赫然發現,影響這些投資手法的幕後黑手是『稅法』

以美國為例,資本利得要課稅,
一年內交易『所得稅』可能高達30%
一年以上也要10%,
在這樣的國家,你敢跑短線嗎?
這還不包括交易費跟券商佣金等等
所以若華仔來台灣,可能投資手法又不一樣

回到本文,以往兩稅合一之前(87年)
公司賺錢,營所稅繳一次,盈餘分配又要繳一次所得稅
所以公司當然會保有盈餘不分配,
然後印股票給股東,再由股東出售賺取投資利得(不課稅)

兩稅合一後,保由盈餘要再課10%稅收,
實質營所稅由25%上至32.5%,
所以現在公司除了有特殊狀況外,
能分就分配現金(當然公司會經過計算,找出最佳解)

所以想一想,投資者追求高報酬的同時,
忽略了稅賦的影響,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找『是川銀藏』的傳記來看
日本股神,最終依舊敗於日本稅法中!
稅法初學中,若有說錯的部份,尚請指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