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想打造IC一條龍幹掉台灣?資金、技術、專利挑戰多


u7321010 wrote:
十年前,有人說大陸i...(恕刪)


已部份超過
台灣有IC 設計後面老闆是中國 ..

這個行業的關鍵是人才!
對岸在歐美大公司,早儲備大量有經驗的相關人才,就看何時海歸了!
有數千億RMB的誘因下,應該會加速人才回流的速度.

坦白說,對岸崛起的速度比我預期的快.我猜未來台灣還有機會存活的IC design house就那幾家大的.
2~3線廠商會慢慢退場收起來, 有不少老闆早已鴨子划水, 暗中進行多年.

更不要說,上海很多senior IC designer薪水已不比台灣差了.
消長之間,這行的未來發展性在對岸, 不在台灣!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大陸可怕的地方是,
連IC設備都想投資自己做做看,
臺灣廠商很少敢往這種,
高風險回收慢的領域鑽.

es4241 wrote:
大陸可怕的地方是,
連IC設備都想投資自己做做看,
臺灣廠商很少敢往這種,
高風險回收慢的領域鑽.)


同感,不光是IC設備.
各種設備大陸幾乎都想自己做,而且做的再爛都敢拿出來賣.
這點不是嘲笑,而是佩服.
東西再爛,只要性價比合適,照樣賣得出去.

我公司十年前買了一款德國機器,相當不錯.
過了兩年,買一台大陸製的,看起來破破爛爛很兩光,可是是德製3成的價格,6成的產能.
前幾天又進了一台,看起來依然是很兩光,還是3成的價格,卻已有8成的產能.
無論如何,他們總是會踏出第一步.有出發,就會有進步.
大陸在很多地方都想有自己的產製能力,甚至自己的規格.
他們就是不想一直受制於歐美日等國.
反觀我們呢?

不管我們當大陸是朋友也好敵人也好.
朋友,你必須去了解自己的夥伴.
敵人,你更需要去了解你的敵人.
而不是門關起來自己玩....



mo32750 wrote:
同感,不光是IC設備.
各種設備大陸幾乎都想自己做,而且做的再爛都敢拿出來賣.
這點不是嘲笑,而是佩服.
東西再爛,只要性價比合適,照樣賣得出去.

我公司十年前買了一款德國機器,相當不錯.
過了兩年,買一台大陸制的,看起來破破爛爛很兩光,可是是德制3成的價格,6成的產能.
前幾天又進了一台,看起來依然是很兩光,還是3成的價格,卻已有8成的產能.
無論如何,他們總是會踏出第一步.有出發,就會有進步.
大陸在很多地方都想有自己的產制能力,甚至自己的規格.
他們就是不想一直受制于歐美日等國.
反觀我們呢?

不管我們當大陸是朋友也好敵人也好.
朋友,你必須去了解自己的夥伴.
敵人,你更需要去了解你的敵人.
而不是門關起來自己玩....
...(恕刪)



知道中國大陸的宇宙空間站怎麼發展起來的嗎?因為當初美國禁止中國大陸參與國際空間站,同樣的事情在各個領域都有,太多的東西想買人家還不賣給你。

這種事情多了,就會這樣了,把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會受制於人。所以現在好多企業都強調掌握了核心技術,真有假有不知道,但是這麼說至少是重視的。

很多時候是被逼出來的,有過經歷才知道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太容易買到很多時候會讓人懶惰不思進取。

左岸之 wrote:
照著中國大陸面板產業路子走下去,有可能!市場夠大,政府伸手保護下,對台灣產的提高關稅,或者以國家安全名義拒絕點一部分!比如針對聯發科可以用關稅對付,台積電代工的高通晶元可以用國家安全名義對付!
物聯網領域凡是政府採購完全可以排除台灣產!金融領域銀行卡晶元也國家安全,早就沒台灣晶元!...(恕刪)


高通是因為壟斷調查,才有的訂單吧。不管怎麼說你要想扶植自己的產業必須自己的產業有一定的能力才行。台灣最大的悲哀應該是沒有絕對優勢的技術領先,台積電可能是唯一的例外。


沉默的企鵝 wrote:
能源問題肯定是比IC...(恕刪)


能源問題與IC產業這個不衝突。

專利是繞不過去的,不要指望扶植的所有產業都有像華為這樣的企業,看看那個京東方就知道了,有一些企業就是靠政府的扶植生存的。

IC產業已經在扶植了


sgconduty wrote:
經濟方面處處在消滅台灣的生存...(恕刪)


真是太搞笑了,中國大陸就不該發展唄,不然發展就是搶人家飯碗。別人的事情無力阻止,提高自身才是自己需要做的,怨天尤人有什麼用。
幹掉台灣只要中國下定決心沒什麼壓力吧 不過了 不可能完全乾掉 台灣好歹也是中型經濟體 也會有自己領先地方和核心技術的

昨天還看到一篇文章說 日本自己的分析判斷都說 再過 10年 中國將不需要日本的技術了 當然這個不需要只是籠統的不需要 不是說 日本所有的都不再領先了 而是應該指的是 中國在所有領域 不論是先進還是稍微落後 都已經完全具備自己的研發力量了

我的判斷是 未來甚至就是現在 只有中國具備在某一領域和美國對等的拼大規模的高強度的投入 其實 現在只要是比較新的技術 中國的基本上不會落後的
看到有人講那麼多,個個興奮得能準確預測國家未來的走向 , 比25工作小組更25人小組 . 真是嘴砲治國 .

很想請教一下,你們都從事哪方面行業的跟工作的,說來聽聽。

ocean6570 wrote:
按照01網民的嘴砲再...(恕刪)



就IC設計業的產值來說,基本已經追上了,這是量變,目前尚未達到質變的程度,台灣在一些方面依然有很大的優勢,比如TSMC等。

=============================================================

回溯2005年,當時已意識到中國fabless的追趕

中國大陸正積極投入IC設計產業的發展,兩岸IC設計產業規模的差距也在逐年縮小中,2002年時台灣IC設計業產值尚是大陸的14~15倍,2004年已下滑到8倍,預估2005年差距將僅剩4~5倍。
- 張瑞華, 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2005

隨後數年的演變,並未偏離預期太遠

2005年中國IC設計的產值為124.3億人民幣,到2009年受惠於家電下鄉等內需刺激方案,產值已達到269.9億人民幣,短短幾年內成長已超過一倍。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

以產值而論,中國IC設計產業已在全球排名第三,市占率約7%。在快速成長之下,其與臺灣IC設計產業之差距,已由2005年的5.84倍、拉近至2010年的2.48倍,對臺灣IC設計產業產生相當大的威脅。


2007-2011年中國IC設計產業產值規模(資料來源:CSIA,MIC整理、預測,2011年3月)
-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

2011年中國IC設計業營收為57.4億美元,要到2015年才會突破百億美元,達到107億美元。
- IHS iSuppli

2011年中國IC設計產值達到686.81億元人民幣,年增率25%,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佔全球IC設計業的比重已提升至13.89%,位居第三。
- 中國工業和信息產業部

2011年中國IC設計業銷售收入為473.7億元人民幣,年增率30.2%。
-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預估2012年中國大陸IC設計市占將提高到14%左右,並將於2015年達到17%,一舉擠下台灣奪得全球排名榜眼。
- 魏少軍,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IC設計分會理事長暨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長

預估2012年中國IC設計產業全球占比將達13.61%、產值達到人民幣680億元(逾108億美元),年增8.98%。
- GSA「2012中國IC設計產業現況報告」

2009年以來,大陸IC設計產業營收的複合年成長率超過20%,2013年大陸IC設計產業營收將達685億元人民幣,增幅約為19.1%。
- 王笑龍, 拓墣產業研究所上海子公司研究員

接著,工研院在去年發出預警。

在五、六年內,中國大陸IC設計業產值將很可能超越台灣,躍居全球第二大。
- 楊瑞臨, 工研院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經理

中國IC設計業產值每年達30%的成長率,2012年中國大陸IC設計市占將提高到14%左右,再過3年(2015年)達到17%,追趕上台灣將。預期2012年台灣IC設計產值將達4106億元,較去年增長6.5%,2013年也估將持續成長,上探新台幣4,345億元,明年產值年增幅度約5.8%。
- 蔡金坤,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產業分析師

Updates:

2013年中國IC設計的銷售額將達142.19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28.5%。
- 中國IC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13年會暨合肥集成電路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2013年大陸630多家晶片企業設計總銷售額約人民幣874億元(約新台幣4,370億元),可能首次超越台灣。過去十年,大陸平均對半導體補助人民幣幾十億元,現在中央規劃十年內投資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5兆元),力度是過去的十倍。
- 陳大同, 展訊通信創始人

大陸半導體產業於2006年至2012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達18.8%;其中,IC設計產業年複合成長率25.7%,晶片製造15.4%,封裝測試方面17.6%,預估2013年與2014年皆可望持續成長,顯見其成長快速。
- udn

2013年我國IC設計產值年增15.2%至473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較去年成長15.2%,明年也可望再度攀高,成長8.5%,達到5142億元,為連續2年創新高。2013年IC設計佔我國IC產值比重佔25.2%、晶圓代工佔比40.3%、記憶體佔12.6%、IC封裝佔15.1%、IC測試則佔6.7%。
- IEK

中國IC設計公司營業額佔全球比重逐年提高,由2009年的2.9%逐年升高,到2012年中國IC設計公司營業額佔全球的比重已提升到6%。



而台灣方面則呈現逐年退步,2009年台灣IC設計公司營業額佔全球比重為20.7%,到2012年退步到16.9%
- 吳金榮, 前Dataquest台灣區總經理

那業界是如何反應呢?

工研院以第三方角度提醒國內企業注意大陸崛起的影響。
- 聯發科

Roger that! 但政府能幫企業啥?

大陸設計能力還是落後台灣許多,未來要超越台灣的機率不高。然當地工程師與台灣的薪資結構逐漸拉近,甚至已經沒有差距,台灣2013年起對高科技業的免稅優惠取消,屆時會不會讓人才板塊轉移,值得深思。
- 瑞昱

免驚啦!台灣讚!但免稅更重要!

從應用面來看,目前主流的內建晶片,除了外商,大部分還是台灣業者在供應,以此趨勢來看,2015年大陸IC設計要超過台灣似乎不大可能。
- 義隆

甘阿捏?

那其他人怎麼看?

過去台灣IC設計公司大多著重在成本的突破,而非先進技術,但低成本的產品策略很容易被大陸業者模仿。
- 賴俊豪, 創意電子總經理

降低成本與仿效同業產品是以往台灣IC設計業成功的重要途徑,但隨著產業環境變遷,業者必須重新調整發展策略,不能再以成本做為主要競爭優勢,否則將陷入利潤被壓縮的發展困境;未來提供的IC解決方案,軟體比重會愈來愈高,IC設計只是矽智財的組合,軟體才是真正差異化關鍵。
- 謝明得, 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

台灣IC設計業者以往從突破成本考量,擅長量產標準品,但如委託開發的ASIC則欠缺開發機會。面對大陸廠商崛起,複製、變種、高整合、降成本等四部曲下,台廠快速仿效及降低成本優勢更加快流失中。
- 陳蘭蘭, 拓墣產業研究中心副理

美國IC設計業早已高度走核心競爭力路線,具備各種難破優勢;台灣IC業多是設計出一顆功效與他人相仿的IC,而後拼價格、交期、最低供貨量等生產支援能力,現在大陸IC業者也開始學仿這些競爭手法,這些手法並不難學,使台灣IC的競爭優勢開始喪失。台灣過去晶片的低價優勢,是因為台灣半導體製造鏈(製造、封裝、測試)的技術、成本很爭氣而獲得的,而大陸晶片的低價優勢,是透過大陸政府資助而獲得的。
- 陸向陽, CTIMES特約主筆
專利在大陸有用才有鬼

除了美國可以拿專利定大陸

台灣定他根本懶的鳥你

把你技術人員權挖走他都敢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