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雙實支實付的需求,
有些公司是可以同一家公司投保兩次的,
可以問問看,
不過是有一些限制,
比如兩次的總保額不能超過多少,
然後前後兩次投保必須相隔一年之類的。

好處是理賠時比較不會那麼麻煩要送兩家,
壞處是能投保的總額相對比較低。
不過因應現行法令的關係我不能在這邊講太多,
如果有想知道詳細的內容可以再私訊問我吧。

vivian93 wrote:
如果有雙實支實付的需...(恕刪)



的確是如此。

比如:

新光可以不同的雙主約投保成自家雙實支,
但兩個主約要相隔一個月才可。

中信可以同時投保不同的雙主約投保成自家雙實支。

南山可以使用專案在同一個主約下掛兩個實支,
最好是第一年就將實支買到最高額度,
第二年如果體況無變化,就可拆成兩張。
如果體況有變化,至少在南山已有最高額度的雜費可使用。
只是這樣拆的做法對業務來講就是純服務了 @@


自家雙實支的優點在於一份收據&診斷書可申請兩份理賠金,
但缺點是如果不符合條款理賠內容,那兩張都不賠,
且這樣的投保方式已經稍微偏離了填補損害的原則。


站在保戶立場,既然要分散風險,還是建議將實支分散在其它公司中,
畢竟人生中會碰到的風險不一定侷限於住院醫療,
更嚴重的風險缺口如:意外&疾病殘廢、重大疾病等更應該將損失轉嫁給保險公司。

建議好好規劃基本但必要的保障內容才是正確的。


ph1ph2 wrote:
的確是如此。比如:新...
新光可以不同的雙主約投保成自家雙實支,
但兩個主約要相隔一個月才可。

中信可以同時投保不同的雙主約投保成自家雙實支。

南山可以使用專案在同一個主約下掛兩個實支,
最好是第一年就將實支買到最高額度,
第二年如果體況無變化,就可拆成兩張。
如果體況有變化,至少在南山已有最高額度的雜費可使用。
只是這樣拆的做法對業務來講就是純服務了 @@


自家雙實支的優點在於一份收據&診斷書可申請兩份理賠金,
但缺點是如果不符合條款理賠內容,那兩張都不賠,
且這樣的投保方式已經稍微偏離了填補損害的原則。
(恕刪)


這還滿帥的
筆記一下
雙主約還是貴了一點
單主約就更帥了

只知道中國信託的實支實付不錯
其他新光跟南山建議嗎?



retej wrote:
白癡業務員...換個...(恕刪)


真巧...................

我們"家族"也是買 三商人壽 的所有產品,
Do not pass by like a dream

AMD_Hammer wrote:
其他新光跟南山建議嗎?


還滿好的吧。
買醫療險最重要是理賠呀,
南山的理賠在業界算是名列前茅的。

AMD_Hammer wrote:
這還滿帥的筆記一下雙...
其他新光跟南山建議嗎?(恕刪)



A大,最基本的原則:

1.商品條款白紙黑字內容

2.理賠項目實用性

3.險種 cp值計算

4.請捨棄融通理賠誘因


這是我能給的建議。


ph1ph2 wrote:
A大,最基本的原則:
1.商品條款白紙黑字內容
2.理賠項目實用性
3.險種 cp值計算
4.請捨棄融通理賠誘因
這是我能給的建議。


其實,我倒是認為,
前面三點應該各家公司的商品都不會差太多,
畢竟所有的商品都是精算出來而且經過金管會的審查才能銷售,
所以CP值其實都是一樣的(因為都是精算出來的結果)。
反而第四點才是各家公司的差異所在。
有些公司,是想盡辦法找理由拒賠,
有些公司,是想盡辦法找理由理賠。
為什麼我這樣說?因為我自己就經歷辦理過這兩種公司的理賠。
最簡單常見的一點,
同樣是醫療險,
因臍帶繞頸而施行的剖腹產賠不賠?
不同的公司,
就有不同的解讀跟做法,
一般來說剖腹產在醫療險中是不理賠的。
除非有下列原因讓醫生診斷判定必須剖腹產才會理賠:
1.產程遲滯..
2.胎兒窘迫..
3.胎頭骨盆不對稱..
4.胎位不正..
5.多胞胎..
6.子宮頸未全開而有臍帶脫落..
7.兩次(含)以上的死產..
8.前置胎盤..
9.子癲前症及子癇症..
10.胎盤早期剝離..
11.早期破水超過24小時合併感染現象..
12.母體心肺疾病

臍帶繞頸有在上面12項中嗎?沒有!
所以會不會賠?
這時候就能看出各家公司在理賠上的處理態度了。
有的公司就是跟你說:因為臍帶繞頸不在上述12項原因中所以不賠。
有的公司就會跟你說:因為臍帶繞頸可能引發導致胎兒窘迫,而胎兒窘迫在上面12項中,所以可以賠。
為什麼我知道?因為我之前就曾經幫別人爭取過這部分的理賠。
所以買保險,除了保險商品本身的內容符合自己的需要,
公司的售後服務也是很重要的。

vivian93 wrote:
其實,我倒是認為,前...(恕刪)



想與前輩請教,您實務上處理的案例中,

會賠的是哪間公司?
不賠的又是哪間公司?


會提到勿將融通理賠當成誘因是已有保戶反應招攬內容與理賠落差。

[理賠]融通不融通?

有這樣的情況不會只出現在單一公司,比如保誠轉手給中壽接手後的理賠門檻...???

也不過就是把過去會融通理賠的項目改為依照條款內容判斷是否該賠。



是說,各家商品的內容與 cp 值真的不一樣。

但還是要看保戶的體況、風險缺口及需求來挑選才是。

ph1ph2 wrote:
想與前輩請教,您實務上處理的案例中,
會賠的是哪間公司?
不賠的又是哪間公司?


其實如果以前有看過我在別的樓回文的應該就能猜到,
不過既然有人問,我想我就直接明說了。
會賠的就是南山,
不賠的就是網路上大家說申訴案最多的那間。
依照我處理過這兩家的理賠糾紛給我的感覺,
南山的理賠糾紛大多是"有爭議"-->拒賠-->跟公司溝通,
這時,如果能在溝通時"講得出應該理賠的原因並且不會太離譜"的,
基本上公司都會理賠。
就以前面說的臍帶繞頸案件,
原本那個案子診斷書上是寫"前胎剖腹並臍繞頸施行剖腹產"。
而了解的人就知道"前胎剖腹"是屬於不理賠的項目。
雖然前胎剖腹是"醫生診斷判定必須剖腹產"的原因,
但是卻是不理賠的。
而臍帶繞頸又不在我前面舉的12項例外中,
而且臍帶繞頸並不是"一定要剖腹產"。
所以一開始公司是拒賠的。
而我的處理方法,就是上網找資料,
找到"臍帶繞頸有可能導致胎兒窘迫"。
然後帶著資料去跟理賠人員溝通,
最後理賠人員也就直接以這個原因理賠下來了。
邏輯在於,一開始公司認定這次醫生判斷要剖腹產的原因是因為前胎剖腹所以不理賠,
因為臍帶繞頸並不是剖腹產的充分原因呀!所以有兩個原因時,一個是充分原因,一個是不充分原因,當然就很直觀的認為原因是前者。
而後來我提供公司的說法是:可以認為醫生判定需要剖腹產的原因是臍帶繞頸有胎兒窘迫的風險。
而實際上是哪個原因?從診斷書上也無法百分之百的判斷,所以這是有疑義的部分,
而依照保險法規定,有疑義時,以有利被保險人的解釋為解釋。
所以最後他們還是把這件順利理賠下來。

而且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在於,
我從第一次去找理賠人員,
理賠人員就很擺明的跟我說:這個案子其實他們也很想賠,但是依條款內容並不在理賠範圍內,如果他們賠下去,可能會出問題,畢竟公司保戶那麼多,不能因為部分保戶的權益去影響其他保戶的權益。
還跟我說請我盡量去找看看有甚麼可以理賠的方法跟她們講讓他們有理由可以理賠。

這就是我說公司處理理賠的方法和態度的差別。
反觀另一間公司,
就我處理過該公司的理賠糾紛,
他們公司是對保戶最不友善的。
我甚至遇過直接寄存證信函給保戶說因為他不實告知帶病投保然後要解除契約沒收保費。
該保戶在投保五年以前曾經在醫院驗血糖有偏高,但是後續驗糖化血紅素是正常的,
有相關醫療常識的就知道,要判斷有沒有糖尿病一定要看糖化血紅素才准,
血糖數值只是做為參考,結果公司就直接以這個原因說保戶不實告知!
而這次保戶申請理賠的原因是甚麼?是因為男性年紀大排尿困難去做攝護腺切除手術!!!
挖哩勒!攝護腺切除跟糖尿病有屁關係!而且當初明明就沒有糖尿病,
只是血糖偏高就說客戶有糖尿病,
而且這個保戶已經投保超過兩年了!
依保險法的規定,保戶不實告知公司確實可以沒收已繳保費,但是如果投保超過兩年以上,就不可以再解除契約了。(也就是說公司要在契約生效兩年內發現不實告知才能解約)
而我在幫這個客戶處理的時候,
對方的人甚至不願意讓我來處理,
一直說他們只接受保護本人親自處理,
連保戶在我旁邊,電話拿給他對完資料請對方跟我談,
對方還是不願意。很擺明的就是看準保戶本人不了解相關規定。
之後又說他們只接受當初的業務員來跟我們溝通,然後由他們的業務員轉達我們的意見給他們相關部門處理。
總之,整個處理下來真的是讓我非常的火大!
服務人員電話超級難打,然後好不容易打通了一接起來那口氣之差好像我欠他們幾百萬一樣,
一開口就說"剛剛已經有人打電話來過了,我不知道你跟他是甚麼關係,你們到底現在要說甚麼?我不管!現在我這邊就只接收我們業務員的回報,你有甚麼問題請去跟服務的業務員講。"
然後!說完上面那一串之後,直接掛我電話!!!

然後我還有遇過業務員冒簽保戶的名字作投資型商品投資標的變更,
最後是保戶想解約把錢拿回來的時候才發現投資標的被變更然後幾乎賠光,
之後當然這案子最後是上法院了,但是中間的過程也是很扯,
據保戶跟我說,當初事發時他曾去找公司的某個部門(有點忘了是哪一個部門)申述,
當時該部門人員的回答是因為代簽問題可以主張契約自始無效要求全額退還所繳保費,
然後扯的是,後來竟然不知道為什麼演變成公司拒絕退費,
然後想再去找當初回答的那個部門,
才發現該部門已經被"撤除"!!
然後之前該部門的所有答覆公司一概不認帳(當初有錄音喔)
這是甚麼鬼!可以再扯一點,
如果不是我親自接觸到,我還真的不敢相信會有這樣的事。
但是這都是千真萬確,而且就是在本版發生的例子,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去年發生的吧,
有疑問的可以往前翻翻看之前的文章,確實有這件事情。

所以,為什麼我說公司的服務態度很重要?
原因就是這個。


HS系列個人蠻推的~~~我本身是富邦人壽~~~小夫

這張算是蠻中規中矩的"實支實付"

門診手術是少數保險公司列入條款理賠

缺點算是額度不高~計畫C最高10萬多

富邦理賠算是業界阿薩哩的~~

比較少遇到刁難情況~(小弟至少理賠到現在)

NHR~~的確條款不理賠"門診手術"

雖然部分"門診"是採取"融通理賠"

但條款寫的很清楚是不賠的

NHR算是強在住院手術的雜費給付~

以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