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no wrote: 若通貨緊縮只要印鈔就能解決 那日本...(恕刪) 1920到1939年,日本帝國擴張,人多好打戰,第一波嬰兒潮誕生,二戰時中斷了7年左右。再來二戰後的大嬰兒潮,稱為團塊世代是第二波,然後出生率大減。第一波嬰兒潮在戰後隨經濟起飛,炒高房價,第二波接棒炒上天。1985年後日本第一波嬰兒潮到達65歲,逐漸凋零,繼承、贈與房屋越來越多,一大堆人有用不著的房子要賣高價,交易量卻漸漸減少到窒息量,1990年後房地產崩盤。二戰後的大嬰兒潮,出生於1946~1953年,稱為團塊世代,是日本人口最多的一群,2015年到達70歲,人口老化更加嚴重。
empirepenguin wrote:1920到1939年...(恕刪) 二戰後復甦的國家, 人口結構應該都蠻類似但日本有數一數二的國民所得也有長期且大量的貿易順差怎麼會陷入長期通縮??印鈔應該不難才是,難道日本沒印?還是說印了也沒用??alexfox022 wrote:數字遊戲!才能重新分...(恕刪)
拙見是,簡單的說,就是資金寬鬆,原本是希望導入生產行列,由於網路資訊發達,金錢大都流入投機市場,實質產出追不上數字吹出的泡沫,當資金不再充裕,首當其衝卻是生產下滑,需求降低,實質收入減少,因而發生通縮疑慮!
empirepenguin wrote:1985年後日本第一波嬰兒潮到達65歲,逐漸凋零,繼承、贈與房屋越來越多,一大堆人有用不著的房子要賣高價,交易量卻漸漸減少到窒息量,1990年後房地產崩盤。...(恕刪) 這倒是值得注意~
吸收眾多經驗後,小弟想問 曾經有網兄說,台灣,地太小、人太多所以 沒有 通縮 問題 ... 真的嗎 台灣人口老化問題 不知道與 日本人口老化問題有哪些異同之處呢 ?或許台灣有台灣自己面臨的問題哪些策略能學、哪些不應期待又或者應開闢另一條,只屬於台灣能走的 崎嶇道路 呢喔,大概 台灣 不令人這麼擔心至少,到處 哪裡 都塞車不像 2008 年,石油一桶 150 美元,到處哪裡 都不塞車 不過,油價低 的時候,才正是埋首研究、發展 綠色能源 的時候
nanno wrote: 二戰後復甦的國家, 人口結構應該都蠻...(恕刪) 完全不一樣。英、美、紐、澳大量吸收移民, 歐巴馬還要給上千萬的非法移民合法化, 這些人大多會在大都市租屋或買房,房價於是又上來了。卡尼高喊提前升息,一方面壓迫有買房需求者快買,因為英美、、房貸是固定利率,晚買利息負擔會加重。另一方面也是壓迫屋主快賣,別亂抬房價,利率要升了,以後不好賣。==============================英國 人口約6500萬,每年淨移民數約增30萬 。美國 人口約3.5億, 每年淨移民數約增100萬 。加拿大 人口約3300萬,每年淨移民數約增35萬 。———————————————————西班牙 人口約4500萬,每年淨移民數約增45萬 。(1998~2008年)數十年來,歐美的大都市形成很多各國移民的聚居區,吸引全球各國、各種族、各階層的移民,補充了青壯年人口,人口結構還好,稀釋老化的戰後嬰兒潮。中國、日本、韓國、台灣沒有這樣的都市,也沒有多樣化的大量移民,老人大增,青壯年、兒童暴減。江蕙不用接跨年的小場子,封麥演唱會,門票大賣,老、中、青通殺,歌迷人口太多了。年輕歌手,大多只靠30歲以下歌迷的,市場正快速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