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做個研究吧! 不要整天喇低賽 各國指數還原除息


parus wrote:
各國股市的指數在面...(恕刪)


一般來說, 除息前一天的收盤價格會根據除息金額有所調整,
所以像是yahoo finance裡的每日價格, 會有個adjusted close.
至於除息當日的價格, 基本上投資人應該都已經考量到除息這件事,
所以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當然不會沒有), 開盤時自然不會蠢到用前天的價格去買, 價格自然會往下掉.
也就是說, 要不要扣除股價, 作用不大, 因為市場自己會調整.

不過我覺得台股有個開盤的參考價, 應該是必要的, 因為有漲跌幅的限制, 假如除的息相當於股價的10%,
那除息日當天也沒有其他誘因, 投資人又不願意蠢到用前一天的價格交易, 連跌停價都不願意買, 那當天豈不是沒有成交的機會?

parus wrote:
各國股市的指數在面臨除息的時候都是不做另外調整,任其自行回落...(恕刪)


應該還是有所調整的, 否則除息當日的漲跌若是不根據除息後的價格來計算, 就會有所失真了.
例如今天(5/6) PFE 除息$0.28, 昨天收盤$34.12,
那麼開盤後不久當價位是$33.67, 若是不根據除息調整, 就會是下跌了0.45, 但實際上報價只下跌了0.17,
因為昨日的收盤價已經調整為34.12-0.28=$33.84

假設 除息前一天收盤價20 配息2 流通股數100 整個市場只有這隻股票 (比較好理解)

除息當天會調整前一天收盤價變成20-2=18
原本這隻股票計算指數 200 (20*100)

儲息日開盤的參考指數變成 18*100=180
如果這隻股票填息又回到20
這一天的收盤指數就變成 200
雖然漲了2塊,但是指數不變

如果這隻股票只漲1塊,收盤指數就變成190,反而下跌10點

個股參考價跟開盤價格不一樣
參考價未必會有成交
參考價18 開盤成交17 這時候會顯示跌1塊 而不是跌3塊
漲跌停range會跟著調整

指數跟個股價格不同

denny_kf wrote:
一般來說, 除息前一...(恕刪)

parus wrote:
道瓊也好,s&p500,恆生,上證 這些指數都是沒有把除息的影響加回去的...(恕刪)


喔 有確定嗎?
不好意思~只是想確定而已!
denny_kf wrote:
通常編列的指數有分...(恕刪)


那各國指數都是沒還原的指數囉?
純粹只針對指數而已 不針對個股

水云 wrote:
台灣加權指數是沒還...(恕刪)


我只是想要有個相同的比較基礎而已 不管其它

eric866 wrote:
那各國指數都是沒還...(恕刪)



股價,指數,都是為了反映價值,作為交易的參考,若是把已經不含在資產裏的東西算進去,對於交易而言,只是徒增困擾.
相對的,若是已經長期持有某資產,要得知它過去累積的績效,那麼看報酬指數才有意義

denny_kf wrote:
股價,指數,都是為...(恕刪)


我知道現在指數沒什麼意義 個股破底的一大堆
但我只是想比較台股與各國股市的強弱而已,當然比較就要在相同的基礎上
eric866 wrote:
那各國指數都是沒還原的指數囉?
純粹只針對指數而已 不針對個股


股價指數的編制就那幾種方法
配息不調整指數,會調整的是增資

我想你真正的問題是

為什麼各國指數都一路漲,台股卻是一個箱型爬來爬去



這問題有點難解釋,要認真的話可以寫篇碩士論文了
某個社長名嘴很喜歡拿這點寫文章,一會怪財政部一會怪總統
不過,他說得都不對
這問題其實可以說是一個統計上的採樣偏差
我在前面回覆有提到,所謂股價指數其實是一個目前市值跟某個基準日期市值的比值
可以簡單想成
20150506取樣公司總市值 / 19000101取樣公司總市值
假設這115年來,每家公司都還存在也沒被換掉,19000101的市值當作1
如果今天這些公司的總市值比1900年增加100倍
今天的收盤指數就會是100

台股加權指數的問題就在於這個取樣公司上
加權指數是所有掛牌交易的公司的總市值
這裡面有像台積電這樣高評價高市值的公司也有像某家做掃描器的公司
股本7.25億市值只有1.56億的 (老中的壞毛病,遮遮掩掩 XD)
排前面的公司會增加指數,排後面的當然就會降低指數

當有新公司上市的時後會用他上市掛牌價來計算市值調整分母
所以一家公司上市後一路跌,跌破掛牌價
反應在指數上面就會扣掉指數

看出問題了嗎?
台股是全部公司都取樣,不管這家公司是好是壞
簡單說就是 吃大鍋飯 指數反應的是一個總數 你可以簡單想成變成平均了

至於其他市場的指數
比如說美股的道瓊是選40家
S&P500,看名字就知道是選500家
日經225,不用說選225家
香港恆生,50家藍籌股

也就是說 大部分指數其實選了比較強勢的公司來計算
剔除了末段班
你可以簡單想成 前面1/2的平均 (當然現實不會是剛好1/2)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指數上萬點這麼難
真的想讓指數飛,最簡單的莫過於強化下市機制
一些成交量極低的股票讓他下市(大部分市場其實都有這條件)

可是話說回來
連最後一名都不想公開寫出來的社會文化
又怎麼會想要強迫人家下市
老中名言:光棍不擋財路阿





denny_kf wrote:
一般來說, 除息前...(恕刪)
parus wrote:
股價指數的編制就那...(恕刪)


哇 你說中了我的心聲! 厲害!

我就想說台股為什麼都跨不去 而很多國家都創新高 原來是這種因素!

您研究的真透測 化解了許多人心中的疑問!

我看分析師以後可能會抄襲您這種說法了 哈(我的資料就是非凡分析師說的 但是我半信半疑)

感謝您花時間寫了樂樂長的文章來解釋 非常感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