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riswu wrote:所以例如稅前每股淨...(恕刪) 不知道樓主持股比率是多少可以去調查一下大股東為啥會突然找你收購搞不好後面有重大利多這時候當然可以喊高一點至於內外帳,你就別想太多了上市公司都可以"作帳"了
notagoodman wrote:不知道樓主持股比率是...(恕刪) 小弟持有率為15%因為原本的最大股東營運公司的一些做法導致了公司的虧損所以原本第二大股東算半強迫的逼他售出,轉而成了最大股東會找我是因為我有放話可以來談價格所以相對我覺得有點奇怪的是,既然都已經是最大股了,為何還要持續購買其他股東的股份因為他持有率已超過50%。會不會有利多我無法確定,因為我也不在該公司上班,但是對方是說出來名子一般常識人都知道的大公司所以經營來說的話,我相信目前這個最大股東來主導是相對有利的
notagoodman wrote:不過大大都能持有15%了,應該不是單純的插乾股吧...(恕刪) 15%~ 這已經是超級大股東級了,至少可佔一席董監席次,若改選時表示要出馬當董監對持有50%以上股權和董監席次的主導者來說,雖然可掌握絕對多數但會議上你還是個有勢力的「外人」,像無黨籍聯盟一樣也不容忽視很多公司派還是不希望有非自己人馬的大股東來參與經營(董事會)開會喬事情還有外人在~
caibarry wrote:把100除以 董事人數加一,就是當選一席最少股份數。比如一般公司三董的話,要選上一席至少要100/4=25%股份...(恕刪) Sorry,忘了考慮這個,一般公開發行公司(含上市櫃)才至少是5人,15%顯得很大一般非公開發行公司設置董事就至少3人,實際設置狀況在公司的「公司章程」有訂董監改選時是選舉股權大作戰,有公司派以外的人放消息要參選的(上市櫃的,是股東會前2個多月前需實際提出申請表,參加候選。截止日時就能確認有沒有)公司應該都嚴陣以待怕來一席不認識的(每屆都在打仗的就習慣了,如三陽)在野黨的票數都是關鍵少數
tabriswu wrote:因為一些原因,小弟...(恕刪) 這東西很難講.....你的2項就是每股淨值...以上市公司來看,有的低淨值股價高...有的高淨值低股價...主要是以營業價值獲利性來評估....因為不是流通股票,無法完全拿同類上市公司來比較...如果不賺錢,你不妨用淨值.如果賺錢,價格可比淨值高一些.買賣是雙方的事.價格也無法一廂情願.總是要雙方都接受.而且牽涉雙方交情和大股東誠信...只有當事人才能拿捏...
notagoodman wrote:不知道樓主持股比率...(恕刪) 因為是未上市櫃股票,評估很難客觀,因為評估方法的差異,結果也會南轅北轍。即便是找會計師,評估出來的價格也不見得能說服對方。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尋找一家產業接近、營運規模相當、而且有交易價格的公司(A)做參考。例如A最近三年每股盈餘1元,股價15元,這樣的本益比是15。若貴公司每股盈餘2元,股價30元的合理性就相當高。(以上回答問題1.2.)3.很難精確回答,因為不知道貴公司的公司型態(一般公司、公發公司),也不知道增資方式(現金增資、盈餘轉增資、資本公積轉增資)如果是現金增資,董事會通過即可。50%以上股東,通常也會掌握過半董事會,所以基本上是大股東說了算。公司法266條第2項公司發行新股時,應由董事會以董事三分之二以上之出席,及出席董事過半數同意之決議行之。如果是其他增資,要過股東會,一般公司應有2/3出席,1/2同意,所以只有50%股東出席,還不能完全決定增資案;但若是公發公司,可以用1/2出席,2/3同意來代替,所以也是大股東說了算。以上不知有沒有解決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