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社會五年,換了五份工作,總算是找到離職機會成本相對高的工作,
月薪含加班大概可以領45K左右,加三節年薪約60W,目前資產約120W,
包括現金定存,外幣保單,以及規劃了五年,總算從今年開始執行的存股計劃,
無車無房,租屋在外,開支還算不大,
外幣剩兩年繳清,期滿每年有1500美元的茲息,
(更正:有網友問到這是什麼外幣保單,看來我似乎是將保額的增額誤認為茲息了,抱歉...)
計劃每年存下40萬做為存股的資金,
今年預計的股息被動收入約21K,上不了檯面,但總是有點影子了,
目前在公司待了一年半,近期受幹部賞識,開始學習儲備幹部的職務,
希望這份工作的收入能夠支持我的財務規劃,
預計在15年後,當被動收入超過60W(取代目前的年收入),或是資產累積至1000W,
我想回到出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房仲,
再一次用心的為客戶找到理想的好房子...
至於傳產業的工作,個人是敬謝不敏,工作經歷當中有三份工作都是在無塵室內,乾淨明亮還有空調跟女同事,
曾經去過某高爾夫球工廠工作,塑料射出的味道,骨料粉碎的粉塵,下班後回到家洗澡,才發現自己全身嚴重過敏發紅
隔天買了口罩防曬手套上場,想再給自己適應的機會,最後待了五天還是受不了了,
傳統產業的職業傷害真的是拿健康去換錢...
想請問版主,每年存15萬定存是為了短中期有什麼樣的財務計劃或資金使用嗎?
個人除了一筆現金定存之外,幾乎其他所有現金都投入做為存股資金,
因為出社會薪資低,感覺資產的累積起步已經慢了好幾拍,不加緊腳步累積被動收入,深恐財務計劃無法如期達成...
也希望自己的經驗能跟版上其他年齡相符的網友分享討論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