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之王 wrote:
2357華碩的買點...(恕刪)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17/07/24/asus-mobile-phone-and-pc-are-dangerous-in-the-future/

華碩手機 PC 前景堪慮,外資砍評等目標價


歐系外資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華碩智慧型手機業務成長前景不佳、個人電腦(PC)業務仍面臨挑戰,投資評等從「持有」降至「減碼」,目標價從 260 元砍到 240 元。

歐系外資表示,受到關鍵零組件漲價影響,華碩在主流 PC 市場面臨價格壓力,推估今年第二季營業利益率為 3.5%,低於第一季的 3.7% 及 2016 年同期的 4%,且第二季淨利恐季減 20.4%,年減 29.5% 至新台幣 29 億元。

在筆電與 PC 旺季效應加持下,歐系外資預期華碩第三季營收將緩步回溫,出貨量將季增 11%,但年減 2%,同時華碩第三季將發表智慧型手機新品,手機出貨將季增 10%,年增 2%,然而受到零組件漲價及 Android 手機競爭加劇影響,華碩營業利益率仍難回穩。

儘管華碩已啟動組織變革,但歐系外資認為,短期難看到基本面復甦,將投資評等從「持有」降至「減碼」,目標價從 260 元砍到 240 元,同時將華碩今明年每股盈餘(EPS)預估值分別下修 15.3%、9.3% 至 21.97 元、23.7 元。

(作者:吳家豪;首圖來源:Flickr/Kārlis Dambrāns CC BY 2.0)
無旺季fu 華碩7月營收年減月減

華碩公布7月集團營收316億元,月減19%,年減5%,7月品牌營收281億元,月減2成,年減6%,由於ZenFone 4上市前夕處於空窗期,7月營收雙衰,華碩表示主要是處於組織改革過程中,下半年因產業旺季跟新品上市帶動,會優於上半年。
華碩也重申第2季為2017年全年營運谷底,下半年受益於產業旺季及新品上市,營運將有改善,但在改革進行過程中,獲利面仍有一定壓力。
華碩表示,7月展開的組織改革進展順利,各事業群的新經營團隊已共同設定未來的營運策略及中長期產品藍圖,後續將在執行面落實,預期將以3~4個季度的時間實現改革效益。
華碩表示,營運目標的設定上,下半年將先以維持營運穩定為主軸,2018年將力求實現改革效益,將提升電競類及電腦類產品的品牌定位,擴展獲利能力,並透過資源聚焦及改善新品循環導入的執行力,提升手機出貨動能,降低手機事業的虧損。
華碩電腦將於8月11日下午舉辦法說會,說明2017年第2季營運結果及第3季營運展望。(王郁倫/台北報導)
歐盟反壟斷華碩最重恐罰460億| 股市要聞| 股市|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264091
2017年2月4日

罰金超過兩年的獲利 , 華碩內部是否有評估過被罰的機率多少 ?

widexs wrote:
歐盟反壟斷華碩最重...(恕刪)


感覺最近華碩的發言有些急躁 ...

例如, 腦袋都要換掉, 不排除實施庫藏股 等

兩百多元的股票實施庫藏股 ? 頗罕見
widexs wrote:
感覺最近華碩的發言...(恕刪)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inance/20170816/1183278/

【有寒冬片】華碩數百員工減薪待業 形同隱性失業



華碩數百位員工調人力平台,形同隱性失業,根據《壹週刊》報導,華碩6月就宣布組織人事調整,知情人士Katty說,分為個人電腦、電競及手機3大核心事業,調整後多餘的人力就全都編納在人力平台中,約有數百位員工調入人力平台,由人事單位統一管理,形成特殊的在職待業狀況。
此外,華碩員工薪資包括兩大部分,一個是基本薪資,一個是獎金,而這個平台內的員工,並沒有負責的計畫(Project),自然沒有業務發展與獲利,只有底薪,少了1年發放兩次的獎金,也可說是被直接減薪。
對此華碩執行長沈振來表示:「受到影響的員工有數百人,其中行動通訊部門是佔最多數的」。(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出版:06:30

更新:17:08



widexs wrote:
感覺最近華碩的發言...(恕刪)


《電腦設備》孔劉代言高人氣,華碩ZenFone 4銷售受關注

孔劉為華碩(2357)新機ZenFone 4代言,巨星魅力風靡全台,不僅攻占各大媒體版面,發表會線上轉播同時在線觀看人數亦高達5萬人,累積總觀看數更一舉突破125萬人次!但接下來市場關注的是ZenFone 4能賣出多少台,能否翻轉華碩手機轉虧為盈的局面?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先前法說會時就透露,在中國和印度的手機戰打得很辛苦。法人也指出,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趨緩,近年隨著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占比31%的中國市場滲透率已來到90%,預期未來換機動能將明顯下滑,主要銷售成長區域將轉由其他亞太新興國家取代,如:印度(SP滲透率僅40%)、東南亞地區等。預估2017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15億台(YoY+3.7%),儘管產業趨於成熟,但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規模為NB市場10倍之多,使得眾多PC品牌紛紛搶進,以尋求新增的營運成長契機,惟初期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未達經濟規模,普遍處於虧損狀態,加上陸系手機品牌廠的銷售重心開始轉往海外市場,使得原PC業者在手機事業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根據IDC統計,2016年陸系品牌受惠較積極的通路及廣告策略,全球銷量大幅成長,其中華為、Oppo、Vivo市占率分別為:9.4%、6.8%、5.3%(2015年分別:7.4%、3%、2.6%)。

法人預估2017年華碩智慧型手機出貨量1583萬台,年減約3.8%。

不死之王 wrote:
2357華碩的買點...(恕刪)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70829/37763366/hotdailyart_right


華碩首波優離 數十人被通知

【王郁倫╱台北報導】華碩(2357)7月組織重整後,將各事業群非任務員工數百人集中到人力平台,並提供平台部分人員轉職方案,轉介到不同事業群或集團子公司任職,但也有數十人因無適當舞台,公司昨通知提供優離方案。華碩表示,未來部門將定期舉行人力結構檢視,達成現代化管理目的。

未來定期檢視人力
華碩數百位員工被分配到人力平台中,該平台由於無具體任務,未來獎金自然也較少,華碩昨天提出規劃,部分引介轉職到集團內部,部分則因無適當工作轉介,將提供優離方案讓員工選擇。
納入人力平台的員工,被媒體稱呼為隱形失業,華碩昨啟動第1波優離,由於平台中人數眾多,未來華碩應該會持續精簡。
華碩表示,成立人才平台以來,人資持續媒合集團內適當職位,迄今已有數十人轉到不同事業群或子公司加入新職,但也有人在媒合後發現沒有適當舞台,公司將提供轉職方案,也就是考量勞基法提撥基數及轉職期間津貼等,以優於法規方式提供合理方案,人數僅數十人。
對於此波優離,華碩表示,這是為達成現代化管理,部門主管有責任帶領及幫助員工創造最大價值,若公司內部無法提供適當工作舞台,對員工職涯及公司發展,都不健康,公司會提出合理轉職方案,促進人力資源健康流動,期使人才能適才適所。
華碩強調,未來組織改革會建立績效與獎金連動制度,事業群績效及員工個人考績將是獎金發放指標,藉此明確經營責任。

不死之王 wrote:
還在等.........(恕刪)


男神孔劉加持 華碩8月營收今年第三高

新機上市助陣,華碩(2357)今天公布8月營收378.0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1%,但比7月成長19.8%,為今年單月營收第三高。

華碩8月中正式推出第四代 Zenfone 4 手機系列,隨即在台灣、香港、菲律賓等地上市,並且找來當紅男神孔劉擔任亞太區代言人,新機上市帶動,推升華碩8月營收比7月回升。

華碩雖然今年營運遭遇逆風,但公司強調第2季是今年的營運谷底,隨著旺季效應以及新品上市,華碩下半年業績可望逐季增溫。累積華碩今年前八月營收2,749億元,年減7.1%。
這樣看來明天有機會小漲嗎....
ambitiously wrote:
https://finance...(恕刪)
b0997 wrote:
這樣看來明天有機會...(恕刪)


買,狂買。



雙方洽談中 東芝傳將出售PC業務予華碩

日本《共同社》報導,此前宣布出售半導體業務,正在經歷重組的東芝公司 (Toshiba) 週四 (16 日) 晚間傳出,將準備出售掉旗下的個人 PC 事業群,並且東芝已經開始與台灣 PC 大廠華碩 (2357-TW) 展開談判。

據了解,東芝公司認為憑藉著自身的 PC 力量,已經難以在現時的 PC 市場中重振雄風,故決定出售 PC 業務,並幫助東芝目前艱困的財務狀況。

這是繼東芝出售掉家電部門予中國美的集團、電視部門出售予中國海信集團後,「金雞母」半導體業務部門出售給美國私募基金貝恩資本牽頭的美日韓聯盟之後,最新東芝計劃出售的事業群。

據日媒統計,日本在 PC 市場的競爭力已然是全面沒落,因此前日本 NEC 集團、富士通 (Fujitsu) 也已將 PC 業務售予中國聯想 (Lenovo),再加上 VAIO 早已在 2014 年就從 Sony 手中獨立出來,目前東芝又要出售掉 PC 事業,故目前日本過去幾間舉世聞名的消費電子大廠,僅剩 Panasonic 手中還有 PC 業務。

華碩發言單位對上述消息表示不予評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