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女,第一次規劃保單(國泰&友邦)

mi001059 wrote:
何必為了保費來限制...(恕刪)

股海神經 wrote:
小姐,你沒健保嗎?...(恕刪)

typetin wrote:
小姐,你想太多了。...(恕刪)

來聊 wrote:
你還年輕,想辦法開...(恕刪)

rickchiu wrote:
看來你是有錢人.....(恕刪)


保險不重要?有健保、勞保、長期照護險,政府為什麼還要鼓吹民眾規劃個人商業保險?
保險都是有錢人買的,窮人不需要?只要儲蓄就好,醫療靠健保?

在台灣人人都是全民健保身分,這幾則新聞,無論如何請花時間看看。

全民健保給付制度是一個難解的問題「給太多一定倒,給太少醫不好」。追根究底其實只有一個問題--「錢不夠用」!

全民健保制度無論怎麼變動,市井小民無力改變也只能接受。但如何避免需要龐大醫療資源的時候,變成健保制度下的受害者、變成醫療人球,我們自己確實可以自力救濟。

健保住院給付新制3/1上路 醫界四憂

DRG懶人包;DRG是什麼?台灣變醫療人球島?
整理以上新聞,讓大家看看,雖然是老掉牙的DRG,但是馬政府趕在新政府上任前,即便醫界仍有諸多疑慮、也沒有充分溝通,衛福部仍然暴力強推,硬要在3/1「全面實施」!連醫師都在怒吼,我們還要沉迷在只要健保或自己存錢就好的迷思中嗎?很多時候不是保險沒路用,而是根本規劃錯方向;保險不是騙人的,騙人的都是半桶水的業務跟老舊的迷思!

馬政府你夠了!醫師痛批DRG

還不清楚DRG跟我們普羅大眾有什麼關係?請看以下影片:不懂DRG?餐廳老闆告訴你

什麼叫做保險?如果有疑惑,請看以下這句

「以小博大、以一擋百、以最少的錢換最高的保障,這才叫真保險」
我微笑,世界因此燦爛。
cing1109 wrote:
保險不重要?有健保...(恕刪)

健保有問題,是因為撐不下去,政府要貼錢辦
反過來說,就是保額少,理賠太大
錢是政府在賠,權益受損的是醫療機構,保戶是受益的
即然受益,那就善用吧,即然已經過保,而且又是強制性,範圍又大又廣,夠用了
二代健保後,從投資利息所得者身上不當抽取超額保費,買單的冤大頭是理財者
對保戶這麼好康的健保,善用吧,自已就不用貼錢去買不划算的加保險,
股海神經 wrote:
健保有問題,是因為撐...(恕刪)


是的,健保有問題,是因為撐不下去,所以政府要貼錢辦→保額少、理賠多

錢是政府在賠→請問健保保費從何來?從民眾、政府、企業等等多向稅捐來,從一代健保到現在的二代健保甚至補充保費。

所以錢真的是政府在賠嗎?權益受損的是醫療機構嗎?

在健保制度的改變下(請看上述影片),帶來的衝擊不是只有少數民眾,或許您沒有太大的感覺,但不代表這些衝擊沒有發生或是不會發生。

當醫療資源不平等的情況底下,保戶想要擁有更好的醫療科技,如何處理?→自費。

所以保戶是受益的嗎?不一定。

您可以看一下目前健保制度跟未來走向,自從DRGS上路之後,大幅改變以往「花多少、給多少」給付。未來治同一種病,不論採用何種治療手段、藥物、住院天數,就只有一種給付價格。

現在,當民眾生病住院,醫院會依據病患所進行的手術、使用的藥物、住院的天數,向健保局申請費用,只要是合理的使用,健保局就會一一給付,也就是俗稱的「論量計酬」。DRGs支付制度和現行論量計酬制度最大的差別,後者是依據醫院的服務量給予報酬,通常是報多少給付多少;前者則是根據臨床醫學的治療現況,把住院病患的診斷、手術或處置、年齡、性別等,及出院狀況等條件,將病患分為不同的群組,給予定額給付。

例如割盲腸炎的住院病患,健保局給付約3萬5000元,採用傷口較小的腹腔鏡手術,比傳統的開腹手術,可多1500元左右的給付,形同鼓勵醫院多用小傷口的開刀法。但是DRGs則不管醫院採用哪一種手術,一種病患,通通只有一種價格。

另外,若是病患發生術後感染,原本健保局會再另外支付治療感染費用,但是DRGs實施之後,術後感染是醫院的問題,感染管控有問題,健保局不另支付費用,超出的費用醫院必須自行吸收。

同樣的疾病只有同一種價錢,複雜病患就容易遭到拒絕。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病患的手術風險比較高,手術之後的併發症又多,醫院為了避免手術後,可預期會有高額照顧費用,因此易排擠複雜病患。此外,病患手術完成之後,醫院為了節省住院成本,要求病患提早出院,因此還掛著鼻管、尿管、呼吸管「三管病人」被迫出院。

而為了得到較高的健保給付,醫院可能會「輕病重治」,例如明明是普通感冒,卻申報為肺炎,如此就可得到較高的給付,形成另一種浪費。自從健保局管制感冒給藥後,醫師申報感冒病人少了,但肺炎病人大增,就是典型的例子。

另外,病患徵詢第二意見的權力,也可能遭到剝奪。

健保已經改變,雖然健保是強制性,範圍又大又廣~但真的夠用嗎?見仁見智。

「二代健保後,從投資利息所得者身上不當抽取超額保費,買單的冤大頭是理財者
對保戶這麼好康的健保,善用吧,自已就不用貼錢去買不划算的加保險,」→有錢的人根本不需要買保險,因為保險對他們來說只是投資理財或是分散帳戶的一個管道,夠有錢的人不需要買保險,因為他有足夠錢財族以抵擋風險。

在能力範圍內,用最少的錢換取最大的保障,才是保險的真諦。一個年收入三百萬的人每年存一百萬可能不是問題甚至可以投資再生錢,但一個月收入兩萬的人,一年花一千兩百塊買一百萬的定期壽險,解決的可能是一個家庭無法承擔的風險。

保險划不划算,看是規劃了什麼、用在什麼地方、有沒有解決?如果沒有,一塊錢也嫌浪費。

「以小博大、以一擋百、以最少的錢換最高的保障,這才叫真保險」
我微笑,世界因此燦爛。

cing1109 wrote:
「以小博大、以一擋百、以最少的錢換最高的保障,這才叫真保險」


你確定樓主以後真的有這個需求 ?

沒有保樓主保的一堆保險,就真的會很慘 ?

而且"高保費低保障"....真的會保險???
----------------------

其實真的慘的是,繳了一堆保費......真的想理賠的時候....

保險公司卻說:

不好意思,你的病不夠嚴重,沒達到理賠標準喲......

或你的用藥並不在理賠條款,所以不能賠....

或你雖然殘廢了,但是起因並不在我們約定的條款..所以不能賠...

或是...我們有超強大的律師團隊....你真的要申請理賠嘛?

保險當然很重要.......

但是你能知道自己真的需求嘛?? 你能看懂厚厚的條約嘛?

你能分辯甚麼是合理,甚麼又是不合理嘛?

rickchiu wrote:
你確定樓主以後真的.其實真的慘的是,繳了一堆保費......
真的想理賠的時候....
保險公司卻說:
不好意思,你的病不夠嚴重,沒達到理賠標準喲......
..(恕刪)
是呀,很多保險公司都會以各種理由推托理賠,到時你也拿不到你要的保險金額。還不如自己存錢或投資...。畢竟有一筆錢財在身邊可動用。
我父母活到現在好好的,也從沒辦過保險。保險畢竟是有錢人節稅理財用的。
而且你的人生並不是從事高危險性的工作。
rickchiu wrote:
你確定樓主以後真的有...(恕刪)

typetin wrote:
是呀,很多保險公司...(恕刪)


誰也不能保證樓主有無這樣的需求,是大是小、是重要或緩慢;但規劃的大方向是不會變的,頂多順序上跟保額上有所不同。

您提出的疑義分成三個方向來看:
1.保戶是否清楚自己有這份需求且規劃適合自己
2.保戶是否了解自身權益跟業務是否有專業跟道德
3.一份保障有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繳不起的保險都是垃圾,沒有人能確定誰不需要或需要一份風險規劃;因為有風險才有擔心、因為禁不起考驗所以需要保險。

清楚自己的需求,即使一年一千六百塊的兩百萬定期壽險我沒用到,連丟進水裡還不如,響都不響一聲。但哪天不幸用到了,我至少還有兩百萬解決身後事,一年一千六百塊消除心中的擔心,個人覺得值得。

其他人覺得值不值得?不清楚,因為我的需求不代表是別人的需求。別人的擔心不代表是我第一擔心的部分。

保障不一定要一步做到足,可以分批防護或是風險自留。

不管怎麼樣的選擇,後果都是自己承擔的。

致於對保險條款的了解與否,這是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保險規劃跟條款的大方向不會變,決定賠與不賠的關鍵則是在細節跟保險法。

保戶能做的,就是了解大方向,為自己的保障做功課。挑選一個有良心從業人員,若是有所疑惑,網路資訊如此發達、在簽約之前都能尋求不同的管道。

(1)PTT保險板做功課鄉民推薦簡報:https://goo.gl/2S1fJ
(2)基礎法律與保險話術陷阱:http://goo.gl/biIgGK
(3)聰明買對健康險:http://goo.gl/gNp73T
(4)保險武士粉絲團:https://goo.gl/YjRiOO
(5)專業保險討論區:http://goo.gl/z0N5Jd

保險公司是營利事業,而非慈善機構;保險是一份契約,而非包山包海。

提一個真實故事,一個表姨他們家四姊妹,家族三代內沒有任何病史,從小到大健康無比,一年裡除了健康檢察,感冒的次數三根手指有數。

她們覺得保險沒有必要,不如把保費存起來當留動現金。但三妹在去年年中檢查出乳癌第三期,光是第一期的治療費就已經花去五十萬,後面還有二到四期的療程,共計兩百五十萬。

試問,誰能保證用不到保險?

儲蓄是為了讓自己跟家人的生活擁有更好的品質跟後援,而不是存起來讓自己在責任最重的時期去花在醫療費用上的。年老的時候手邊有錢比有保險更重要,但在年輕、家庭責任最重的時候,把風險轉疑到保險公司,有何不可?

即使風險自留,也是個人的選擇。

另外一提,一個同事的姪子,19歲大好年華之時罹患骨癌,一年六百塊保費的定期癌症險,光是第一次的理賠金就高達120萬...

什麼樣是保險的真諦?上述就是保險的真諦,用最小的金額拿走最大的擔憂。

保障是自己的,規劃保障之前要做功課也是應當的。當初做了什麼選擇,後果也是自己所承擔。保戶簽約前→做功課、挑業務、規劃適合的商品、清楚自己的權益跟不理賠的範圍、杜絕模糊地帶,才是王道。

「以小博大、以一擋百、以最少的錢換最高的保障,這才叫真保險」
我微笑,世界因此燦爛。
cing1109 wrote:
誰也不能保證樓主有無這樣的需求,是大是小、是重要或緩慢;但規劃的大方向是不會變的,頂多順序上跟保額上有所不同。
您提出的疑義分成三個方向來看:
1.保戶是否清楚自己有這份需求且規劃適合自己
2.保戶是否了解自身權益跟業務是否有專業跟道德
3.一份保障有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繳不起的保險都是垃圾,沒有人能確定誰不需要或需要一份風險規劃;因為有風險才有擔心、因為禁不起考驗所以需要保險。
清楚自己的需求,即使一年一千六百塊的兩百萬定期壽險我沒用到,連丟進水裡還不如,響都不響一聲。但哪天不幸用到了,我至少還有兩百萬解決身後事,一年一千六百塊消除心中的擔心,個人覺得值得。
其他人覺得值不值得?不清楚,因為我的需求不代表是別人的需求。別人的擔心不代表是我第一擔心的部分。
保障不一定要一步做到足,可以分批防護或是風險自留。
不管怎麼樣的選擇,後果都是自己承擔的。
致於對保險條款的了解與否,這是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保險規劃跟條款的大方向不會變,決定賠與不賠的關鍵則是在細節跟保險法。
保戶能做的,就是了解大方向,為自己的保障做功課。挑選一個有良心從業人員,若是有所疑惑,網路資訊如此發達、在簽約之前都能尋求不同的管道。
(1)PTT保險板做功課鄉民推薦簡報:https://goo.gl/2S1fJ
(2)基礎法律與保險話術陷阱:http://goo.gl/biIgGK
(3)聰明買對健康險:http://goo.gl/gNp73T
(4)保險武士粉絲團:https://goo.gl/YjRiOO
(5)專業保險討論區:http://goo.gl/z0N5Jd
保險公司是營利事業,而非慈善機構;保險是一份契約,而非包山包海。
提一個真實故事,一個表姨他們家四姊妹,家族三代內沒有任何病史,從小到大健康無比,一年裡除了健康檢察,感冒的次數三根手指有數。
她們覺得保險沒有必要,不如把保費存起來當留動現金。但三妹在去年年中檢查出乳癌第三期,光是第一期的治療費就已經花去五十萬,後面還有二到四期的療程,共計兩百五十萬
試問,誰能保證用不到保險?
儲蓄是為了讓自己跟家人的生活擁有更好的品質跟後援,而不是存起來讓自己在責任最重的時期去花在醫療費用上的。年老的時候手邊有錢比有保險更重要,但在年輕、家庭責任最重的時候,把風險轉疑到保險公司,有何不可?
即使風險自留,也是個人的選擇。
另外一提,一個同事的姪子,19歲大好年華之時罹患骨癌,一年六百塊保費的定期癌症險,光是第一次的理賠金就高達120萬...
什麼樣是保險的真諦?上述就是保險的真諦,用最小的金額拿走最大的擔憂。
保障是自己的,規劃保障之前要做功課也是應當的。當初做了什麼選擇,後果也是自己所承擔。保戶簽約前→做功課、挑業務、規劃適合的商品、清楚自己的權益跟不理賠的範圍、杜絕模糊地帶,才是王道。
「以小博大、以一擋百、以最少的錢換最高的保障,這才叫真保險」


為什麼她健保沒有給付?
我媽肺腺癌,發現罹癌到去年過世,扣掉健保給付,這四年時間實際支出可能沒有五萬
健保是只有給付肺腺癌不給付乳癌嗎?
還是她們沒繳健保?

---------------------------------------------------------------------
對了,我媽當初發現就第四期了,擴散到骨盆腔
所以沒有開刀,採取化療跟標靶治療
Kevin3091 wrote:
為什麼她健保沒有給付...(恕刪)


目前國內肺腺癌已有4種標靶藥物,涵蓋60-65%的患者,其中3-5%的肺腺癌患者適用ALK基因標靶藥物治療的患者,推估國內每年約新增200個ALK基因檢測陽性、適用ALK基因標靶藥物的患者。

因為ALK基因標靶藥物自費一個月需27萬元,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醫師在臨床上就常看到病人雖適用這項藥物,卻礙於經濟問題忍痛放棄。去年9月起,ALK基因標靶藥物治療開始納入健保給付,每個月的藥費負擔降為18萬,稍解患者經濟壓力。

早期乳癌(零期~第二期)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不過,早期乳癌患者若非健保給付的對象,用藥代價不低。

賀癌平是治療乳癌的標靶藥物,2012年1/1之前健保只給付轉移性乳癌,而目前則放寬到外科手術前後、化療後,HER2基因過度表現,且併發腋下淋巴結轉移的早期乳癌患者,也可獲得健保給付。

從乳癌分期分析,零期~第一期的早期乳癌患者皆非健保給付賀癌平的對象,賀癌平之前健保價每支注射劑六萬一一九二元,自費標準各家醫院不同,如果自費使用,將是沉重的經濟重擔。

零期乳癌病患不需要使用賀癌平,第一期且腫瘤○.五公分以上、沒有淋巴結轉移者使用賀癌平就需要自費,以標準流程一年十三劑為例,一年約要花費八○萬元,不少患者因為經濟無法支撐,而中途放棄用藥。

您提出的疑問,每個人的醫療狀況跟健康狀況不同,我所碰到的是這樣的狀況。但您母親的狀況我並不清楚,無法下評斷。
我微笑,世界因此燦爛。
Kevin3091 wrote:
為什麼她健保沒有給...(恕刪)


肺腺癌的支出應該沒哪麼少,光自費攝影就4萬多了,還有其他療程
如果覺得業務講的都豪小,可以看看這個
星希亞的抗癌日誌http://goo.gl/fjZz7x

而買對保險買錯也有差異
市面上所有防癌險都沒有理賠標把藥物,只有雙實支醫療險才能COVER標靶藥物的支出,所以根本也不需要規劃什麼終身防癌險,頂多規劃少少的定期就好,醫療險才是主要的



我不知道為什麼您這麼排斥保險,如果有在投資的應該都會知道風險所在,連投資也需要避險單,為何人不需要避險呢?

那窮人不需要保險,這我剛好有一個例子
一個新進同事,他近來4個月,原本要幫他父親規劃保險,但因為他目前收入不穩所以拖到前幾天才準備要寫,結果他爸昨天就心肌梗塞了

這個CASE,心肌梗塞需要心導管手術,這部分健保有全額給付,也有自費手術,可以當作不需要費用
但貴的其實不在手術,而在心臟支架,心臟支架也有分一班支架大概幾萬塊,好一點的是塗藥支架大概10萬多

所以手術開下來,住院費+心臟支架的費用加起來15萬
對一個連一年1萬保費都拿不出來的人
15萬的醫療費用怎麼拿出來呢?

如果今天是你的親人,醫生跟你說有好點的治療方式,可以讓你的家人得到更好的治療,但需要花費比較高的費用
可是你沒有錢,你卻只能用比較差的治療方式,這樣你還會覺得保險真的沒有需要嗎?

而且我所說的還只是小病

其實說真的醫療頂多2.30萬

那都是小風險,今天沒有保險,但我們以台灣的人情來講

20~30跟朋友借應該都借的道


我們真正要規劃保險的是在大病的部分

只是剛好一般仿間的業務員都把預算放在終身醫療那類不需要的險種

但我們真正需要的規劃的是在大風險

你覺得如果在你30歲的今天殘廢了,你需要花一大筆醫療支出,也沒有工作收入,即使你存下500萬現金,你覺得大概可以撐多久?健保可以幫你規避多少風險?

但如果今天透過保險,一年花不到5000,可以讓你在殘廢的時候有一筆500萬的理賠,之後每個月還可以給你5萬請看護或當家庭支出,你會覺得保險很爛嗎?

正常人一個月手續費或是拿來做避險單的錢都比保費還多了,但那些錢在你發生風險的時候能帶給你什麼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