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兒姐姐 wrote:一開始就有問對方是什麼公司OR單位,一直都很神祕 只要不敢公開的,如果是我,我鐵定不會買,就算是親戚在邀的也沒例外。我辛苦賺的錢要拿去你那邊,你卻連什麼名字都不敢說清楚,你可能膽子大一點、錢多一點,我是沒錢沒膽不敢買。
把錢借給私人拿去放貸,一般就是這種報酬,時間週期看來也像,但你這金額好像太低,門檻太低就得更留意原因。我聽過朋友拿了2-3次去,目前為止都有回收,他們是幾個人湊成百來萬,以信用卡的最高利借給被其它門路拒絕的人,大家分擔風險分享利潤,可能一整年沒有一次,負責經營的人是個代書,由他評估風險,據他說那人是認識很久,經由別的生意建立信任感才肯幹的。借錢的人還是得提供擔保,至少也得是不動產二順位抵押權,我猜他們不做超過2百萬的借貸。
一般金融公司術語會說是「保本型金融商品」台灣金管會規定不可以宣稱投資是「保本」所以這是游走灰色地帶的但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借貸的一種你給他錢 他給你高利息你錢如果投下去到時候非常有可能拿不回來 而且就算想討也討不回來一開始他一定會給你甜頭吃讓你好康道相報滾到後面很多錢之後就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