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17 經濟日報
中天(4128)生技昨(16)日宣布,已建構完成全球最大的人類抗體庫,並篩選出可治療大腸癌,及肺癌的抗體,預計第三季展開動物實驗,最快半年後可對國際大藥廠展開市場授權。
因為這條新聞,股價從3X漲到近60
漲完之後,又將相關技術轉至未上市的子公司
分割了一堆子公司,還不是為了炒股票
6年過去了,有東西做出來嗎?
股價也回到了24上下
化療漾也是說有多高的營收,結果還是靠棉花田生機的營收在稱著
一瓶賣你7、8千,說不定成本連1千也不到
政府花錢花心力扶植生技產業
做出來的東西再高價賣國人
國外也賣不出去
技術沒國外高明,研發時程又落後
蔡18幾年前就在搞生技了,滿手的生技股票
上任喊喊發展生技,反正8年沒成果也是常態
有得賺又可以沒成果,空心菜某方面來說一點也不空心
智擎跟寶齡的藥已經上市了好嗎?
然後中裕他的TMB-355已送件申請上市而且是取得突破性療法的認證
依據FDA突破性療法的規定中裕的藥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就可以取得美國藥證了(該藥是第一個愛滋取得突破性療法認證的)
然後新劑型新藥不好嗎? 當年智擎以極低的代價取得他的藥物亞洲區授權 往下完成一階段的臨床實驗後在二期以約70億台幣授權
美國藥廠 該美國藥廠在完成三期臨床後又將美國以外的藥物權利授權給另一大廠授權金約300億台幣
另外寶齡他的藥雖然沒有取得NCE資格但仍然歸類為新藥.....
中裕的藥完成三期授權美國市場授權金也高達約70億而且未來要賣出去分紅比率高達52%.....
其實台灣新藥是很有淺力的,只是需要相關法規的鬆綁......
過去幾年不少新藥長抱5~10年獲利相當的豐碩
不過要選對股 選錯了就粉身碎骨了......
一個新藥開發(蛋白藥物)至少五年起跳,而且不保證會成功,所以很多公司策略並不會只有一支產品。
如果你認為學名藥也是生技,我只能說做學名藥的更像傳產,研發? 別鬧了都在複製別人的東西,有機合成然後就在比誰家成本低,能賺什麼?
而蛋白藥物就算是要做學名藥(生物相似性藥物),也不像小分子藥物這麼簡單,光是給你同一株細胞,同樣培養條件,做出來的蛋白就是不一樣(後修飾會略有不同),怎麼控制產量跟蛋白藥的良率,才是關鍵。所以成本高,但相對報酬率也高。
上臨床不代表就一定會成功,但是你曉得臨床中間就可以把整個產品技轉給國外的公司嗎?? 技轉金額有時甚至會超過一個公司的股本。
生技股如果真的不是生技背景的的人,真的會買得很心驚驚,而且投報周期長,但賭對了一夕噴高也是常有的事情。
而台灣人就是近利,去買電子類股吧,產品研發週期快,需求也大,自己外行就別碰這塊,去找適合自己的標的去投資比較適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