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edatsun wrote:
光拿一堆銷售量數據來講只會造成片面觀點,增加誤導。賣一台廉價GM所創造的利潤跟
賣一台賓士的利潤沒辦法比
。...(恕刪)



可是事實上美國市場賓士銷售量也是差中國一大截哩 !


2016年Mercedes-Benz 中國市場銷售量 472,844輛,同比成長26.6% , 同年美國市場銷售
量340,237 輛 , 較去年同期衰退0.8% .

Mercedes-Benz

1至11月 , BMW(含Mini)中國市場銷售量472,705輛,同比增長11.2% , 同期美國市場銷售量
327,711輛 , 衰退10.2% .

http://www.readhouse.net/articles/128872806/







剛剛查了一下 , Audi 2016年全球銷售數據也出來了 , 中國市場591,554輛 , 美國
市場則是210,213輛 ~ 相較雙B來說 , 這個市場比例差距又更大了 ....

https://www.rushlane.com/mercedes-bmw-audi-2016-sales-report-12230688.html


當然 我知道你又會改口說中國人喜歡打腫臉充胖子 , 豪華轎車賣的多不稀奇對吧 ?
那我們來看看最平常的家用消費產品好了 , 以電視來說 , 根據IHS報告 , 2016年
中國電視消費市場不但平均銷售尺寸達48.3吋 , 且41.8%的4K超高清電視市場占比
和422美金的電視均價等這些指標通通都是超過北美、東西歐市場,全球第一哩 ~

https://technology.ihs.com/587280/tv-display-market-tracker-q4-2016


問題來了 , 中國市場這些民生消費品不但總量驚人 , 事實上平均單價也不低 ...
那麼你所宣稱的美國市場消費量比中國高是怎回事 ?

所以說大紀元 蘋果 三立這些洗腦媒體的報導勸你看看就好 , 報導背後的真相 有時還
是需要自己去查查的呀 ~
大陸確實不怕美國,大陸工業都一個完整的體系,其次大陸人口多,市場需求大,如果大陸政府發展內需,根本不用擔心美國。因為大陸很多地方需要發展,落後貧窮的地方很多的,原因就是缺水。

suixinerfei wrote:
每年官方報道gdp都增加,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水分,多少貓膩在裡面,今年官方主動報道遼寧統計gdp造假...(恕刪)


觀念正確 ~
我親戚在大陸開工廠的 , 他說他們工廠那些最底層作業員這幾年來工資成長一倍 而且
還很難招的到人哩 !

也就是說大陸連最基層薪資成長都比經濟成長快 , 這與台灣剛好相反 .... 所以說那個
經濟成長率數字當然只是參考而已囉 ~~




中國前十月赴日觀光人數551.2萬 , 較去年同期成長28.7% .
日本觀光廳

2016中國汽車市場全年銷量2802.82萬輛,成長13.65%
AUTONET

中國手機市場前11個月出貨量4.97億部,同比增長7.6%
FANS
我瞎子摸象的獻醜一下

僅就我在香港看到的,大陸的利率抽升了不少(數個月間貨幣基金利率上升了1.x%)
資金管制加強了,大陸人來港刷卡買保險逃匯的途徑被牆了
我的app的大陸廣告單價自去年中開始就一直下降,似乎大陸的互聯網泡沫越來越接近爆破邊緣
大陸各論壇上,還是一片年年加薪的榮景

一切都跟98年亞洲金融風暴前的徵象不謀而合
當然2017年的各國政府印鈔票都沒在怕的,急性病可以活活磨成慢性病

suixinerfei wrote:
大陸確實不怕美國,...(恕刪)


問題是 , 經過長期媒體洗腦之後 , 有些人自然以為那些IMF 各國海關 旅遊局 或是那些跨國

公司所公布數據是要聯手欺騙台灣人 , 幫忙隱瞞中國經濟衰退事實呀 !!



蠻可憐的 ...

Youshouldreborn wrote:
前不久,外媒(忘了哪一家)報導習大大在一個會議對重要幹部的經濟成長指示,大意是說,今
年(2017)的經濟成長率,不必堅持維持在6.5%。關鍵字: ,不必堅持。這四個字很有學問,因為...(恕刪)


你說的外媒應該是大紀元 新唐人之流的媒體吧 ....
其實台灣觀眾近20年來長期被洗腦中國經濟數據造假 中國泡沫即將崩潰 , 所以
這類荒謬言論的接受度頗高是沒錯啦 ~

不過事實上中國現在國民所得已達八千美金 , 剛好就是服務業要暴衝的時候呢 ~
現在中國只要順順發展服務業 , 未來十幾年經濟成長恐怕都能保持飛快 ...

老實說美.日.四小龍各國GDP在七八千美元時 , 也都曾經歷過這麼一個成長期呢 ~





基本上在近幾年這段期間 中國嚴格控制經濟增長速度的政策是極為正確的 ~ 畢竟
台灣等其他國家地區在GDP達七八千美金後 , 社會財富爆發性增長的同時也為日後
帶來不少後遺症 ... 這些殷鑑不可不慎呀 !!

有這麼多的前車之鑑(回頭看看台灣九零年代的種種亂象就好) , 中國現在當然會刻
意更謹慎囉 ! 在這個節骨眼 成長壓慢對中國來說反而更健康哩 ~

piwu0536 wrote:
你說的外媒應該是大...(恕刪)


其實大陸民生經濟
我覺得看~中租~的營收
可以反映78成

piwu0536 wrote:
中國的財政危機
童振源
自由時報 2001年4月20日


已經2017年了.
人家越來越富強.
我們只會幻想
中國會發生財政危機
可悲.
光靠那十幾億的人口,中國鎖國幾百年也不會倒,內需市場就足夠讓國家運作的很好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