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改,若股利單獨課稅,原來的公司可扣抵稅率是不是也含在目前預計分離課稅的25%

取消兩稅合一就是不有退稅了
會有退稅都是所得稅率5%的人
這根本是劫貧濟富
拿5%能退稅人的錢
去補45%有錢人降成25%少掉的稅收

免稅額如果是5萬
本來以前能退稅的改了以後可能還要變繳稅
可扣抵稅額是兩稅合一之下的產物
樓主提到的之後就不會有了
jammytacoo wrote:
這個很重要啊⋯⋯
有大大知道嗎?
假設每年領到的股利,原來可扣抵稅率是14%
目前的所得稅是只能減半扣抵
那財政部準備提出的分離課稅25%
可扣抵稅率14%是不是應該含在25%裡面
領取股利的人就只要再繳11%?
扣抵稅率是兩稅合一制度下,避免重複課稅的設計。
現在兩稅合一取消,也就不會有扣抵額了。
根據你的例子,
公司發給你的股利100元(P.S.持股淨值也減少100元...),
已經先幫你繳了14元的稅。
你拿到股利後再繳25元的稅。
所以,你實拿75元,繳了39元的稅。
39/(75+39)~34%

如果再考慮貼息的情形,真的會氣死人...

OriginStar wrote:
可扣抵稅額是兩稅合...(恕刪)



O大
您的意思是說
以後收到股利憑單

就只會看到一筆25%的直接扣除?


財政部目前丟出的兩個方案
是以後報稅可以自選
還是他們會從這兩個直接挑一個定案?
昏倒

就是營利事業公司的上繳之後

然後再扣25%?????????????????????????
財政部為什麼不要一次說清楚講明白

讓普羅大眾知道它們的25%到底是什麼啊?

jammytacoo wrote:
昏倒
就是營利事業公司的上繳之後
然後再扣25%?????????????????????????
財政部為什麼不要一次說清楚講明白
讓普羅大眾知道它們的25%到底是什麼啊?
這就是財政部厲害的地方。
一直提5萬或10萬免稅額度的事來誤導民眾。
大部份的人只看到小小的免稅額度,
卻不知道公司先繳的稅(輕易達到20%以上)已經不能扣抵了。
01大

所以 其實包含公司原先上繳的所得
實際也不是25%?

那外資20%的計算基準也相同囉?
政府稅收就這麼多,現在要花一大筆做「前瞻」,當然從小股民下手,反正剛開始只會反彈一下,等到下次選舉就忘了。

除息(權)又不一定會填息,政府真是………。
就是營利事業公司的營所稅17%上繳之後 (這17%預備調高成20%,張董喊價配套取消10%保留盈餘稅)
然後分配給股東戶再扣25%,免稅額5萬

其中的10%保留盈餘稅更是搶人不眨眼

所以

參加除權息風險很高嚕
沒有把握短期內填權息40%以上
就是賣掉再說
然後重買都比較划算?

真是很想不通啊......有錢大家賺不是很好嗎
然後大家有錢就會消費 就會繼續投資買股票
多賺點證交稅感覺比較快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