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修0403 wrote:
感謝提點...(恕刪)
不客氣
金融商品行銷有一個現象,
如果一個商品漲了一年多,
回頭看他的投資報酬率會很漂亮,
也可能聽到親友說他一年來投資什麼商品賺了多少錢。
這樣情況下更容易行銷商品,
但是買到的商品就不是在相對低點。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買美元,
最近有很多人看到美元漲很快很多就去買美元,
但是現在買美元買的位階不夠低,
2018年8月22日美元收盤價為95.23元。
2018年4月17日當時美元收盤價為89.516元,
那時候才是近期不錯的買點,
那一波美元會下跌是因為,
美國總統川普說:強勢美元不利美國,
不過因為美元一路下跌,而且跌很多,
所以當時敢買美元的人不多。
美國總統川普2018年8月16日在推特推文說:
「我們的經濟表現空前的強,
資金湧入我們寶貝美元的盛況前所罕見,
企業盈餘比以往都高,通膨低,
且企業樂觀度從未這麼高過。」
在此之前美元已經先連跌三天。
2014年5月19日當時美元收盤價為79.993元,
好的低點買進價位是要靠時間等出來。
因此投保美元保單,
也得考量到投資所有外幣商品都可能面臨的風險:
「賺了利差,賠了匯差」。
另一種商品就是有連結到「高收益債券」,
高收益債券是財務狀況不佳的公司所發行的債券,
你願意把錢借給入不敷出,靠借錢過日子的人嗎?
若不願意,那你為何要把大部分的資產借給這些公司?
高收益債券雖然有高配息,
但是景氣不佳時債券的價格就可能大跌導致投資損失,
配息也跟著減少。
另一種商品就是投資美國股市,
巴菲特指標用來衡量美股的整體價格水位,
計算方法相當簡單,只要用美股總市值除以最新GDP數據,
就可以得出答案。
歷史上來說,
巴菲特指標在網路泡沫破裂前達到約 136.1% 的高峰,
並在 2008 年金融海嘯前達到近 104.2%。
而如今,這個指數飆升到了 140.5%,
來到歷史以來前所未有的最高水平,
遠高於我們在網路泡沫時期看到的歷史高峰。
2018年8月20日道瓊與Nasdaq 距歷史高點只差3.6% 與1.5%。
而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母公司Alphabet,
這些網路股都是掛在Nasdaq指數,
幾日前是最擁擠的交易,代表所有人都站在同一側,
當事情未如預期時,就很容易出現爭相出場的踩踏現象造成大跌。
台灣股市也在高檔。
投資要在低檔買進優質的商品,
但是低檔往往是經濟數據很差的時候,
大部份的人不是資金被套住,
就是不敢買進,
要花比較長的時間抱住商品,才能賺到大利潤。
因此自己要花很多時間研究,
同時請教有經歷過金融海嘯的長輩,
他們可以提醒你要避免哪些風險。
因此金融業行銷應該在投資商品低檔時鼓勵客戶買進,
而不是大家一窩蜂的去買熱門在高檔的商品。
現在金融從業人員大部份是以賣出多少件商品來抽庸金,
在高點熱門的商品通常比較好賣,
此外有些風險較高的商品可以獲得較多庸金,
這都是不利客戶的。
應該是要幫客戶賺越多錢可以抽越多庸金,
這樣才能多贏。
金融從業人員靠鼓勵客戶做多投資賺錢,
所以不太可能說出「現在是高點,投資風險大,所以不建議投資」這種話,
有些雜誌也有置入性行銷的現象,
在高點叫投資人買進。
行銷就是要為客戶著想,
長期讓客戶賺錢,
客戶回購率與忠誠度自然高。
參考資料可 Google搜尋:
1.買外幣保單莫忘匯率風險
2.這樣挑美元保單 利息、匯差都賺
3.鑫富100外幣變額年金保險 不知道有人對於這款的保險有什麼建議嗎
4.高收益債基金可以長期放著領息嗎
指數卻還是大跌。
這是前幾次在這樣位階沒出現過的。
而且投信今天還賣超7億。
之前這樣的位階投信會買超不少。
外資買超第一名 2303 聯電 買四萬多張 跌4%
顯示外資大買卻還是跌。
外資買超第二名 2330 台積電 買一萬多張 卻漲不動
外資買超第三名 1402 遠東新 外資大買數日 股價卻慢慢下跌
外資買超第四名 00677U 富邦VIX 買七千多張 做避險
外資買超第十名 00632R 元大台灣50反1 買五千多張 做反向
不了解 00677U 富邦VIX 與 00632R 元大台灣50反1 先別碰
外資期貨淨多單縮減至 33834 口,低於做多最少警戒水位,大幅減少一萬多口。
請更加小心!
電視上很多位分析師說
大盤 融資減 融券增
在軋空手與空頭
之前融資有大減沒錯
但是現股套牢的人應該很多還是抱著股票 尤其是新手
我認為大盤早已失真
漲的不是大部份人手上有的電子股
除了少數的電子股之前會漲 例如 台積電 等等
要把融資減少的 融券增加的 股票都調出來看
我看過了好幾檔代表性的股票
融資減的股票是 跌的 或 盤的
如果個股 跌 融資減 是認賠 沒什麼好高興的 並非軋空手
例如 2323 中環 2603 長榮 2601 益航 2368 金像電
融資減少第一名是 00637L 元大滬深300正2 可能是解套或小賺賣出
近期融券增加 有些猜測可能是主力放空 例如 國巨 華新科 因為都是做對賺錢
像 世紀鋼 融資與融券同步大增 可能是主力 鎖單 或者 散戶放空做錯
2008年 大盤就有出現 融資減 融券增 的情況
最後是連續大跌
不是說現在一定會跟之前一樣
只是點出這點
讓大家謹慎小心
不是要大家殺低股票
主要還是看自己的股票與類股是否有轉強
若是破前低 短線操作者不宜太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