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 roger wrote:最近外資狂賣,請問...(恕刪) 鴻海把最精華的部分都割到大陸掛牌以後就是轉型控股公司,還持有鴻海的朋友,你們去看看台股對所有定位成控股公司的股票,給多少本益比...當 FII 完成掛牌的那一刻起,台灣的鴻海就是不一樣的股票了,就不要再拿出來過去的股價圖表比較了。別害到股市新手...若還是新手的朋友們,請別盲從承接.
ggtiida wrote:一下喊5x,一下喊4x,連10元都喊了;2年前也喊崩盤。結果沒發生,就說:啊人家MC有時也會不準啦!...(恕刪) 不過2年前大盤8千多點,現在是10579,如果大盤又回到8千多,鴻海會是多少?
FII風光掛牌 法人估:恐影響鴻海15%獲利2018/06/08 13:34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今天在A股正式掛牌上市,開盤大漲44.01%、直攻漲停板,收在人民幣19.83元,市值一飛沖天近1.8兆元、超過海康威視也超過鴻海,但因市場擔憂獲利稀釋,鴻海股價拉回失守90元。法人預估,考量鴻海持股比重,FII上市可能削減鴻海15%獲利。富邦證券分析師廖顯毅表示,FII選擇在上海A股股票上市的原因乃鑒於中國網路通訊及雲端運算市場正快速發展。上市之後,FII可望吸引更多中國當地的客戶、取得更多商業機會,不但能協助客戶開展中國的業務,也更能吸引當地人才加入,可望提升富士康的全球競爭力。廖顯毅分析,此案不同於夏普收購案。鴻海收購夏普是為了產生額外的營收與新的業務。鴻海僅認列夏普45%的損益,並且是認列於非營業損益的部分。由於FII並非新的事業,且和鴻海是分開的,因此將會稀釋鴻海的獲利。但因鴻海預定今年第4季執行減資,來自FII上市的負面影響已不存在。廖顯毅估計,考量鴻海在FII持股從100%調降至75%(有15%是由員工持股),在這樣的假設基礎之下,預估FII上市將會削減鴻海15%的淨利,等於每股獲利1.35元)。對鴻海而言,FII上市所造成的衝擊應該已經反映在股價。展望後市,建議投資人回歸基本面,蘋果iPhone 業務仍是驅動鴻海淨利的主要動能。(陳俐妏/台北報導)
鴻海分拆子公司 陸媒推測「郭台銘正為退休佈局」2018-06-08 15:07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幾年內逐漸分拆子公司,並逐步上市,計畫分家後,讓每個次集團都能健康成長,避免受到鴻海低本益比的影響,財務、專利等部分則由集團母公司控制,這也表示總裁郭台銘的影響將被弱化,證券公司分析師直指郭台銘可能已在為退休鋪路,實現集體領導體制。根據《第一財經》報導,過去兩年間,鴻海已成功分拆出許多業務,郭台銘希望以分拆方式讓集團從「航空母艦」轉為「航空戰鬥群」,將集團分為12個次集團,並獨立出一些子公司分佈在台中美,讓這些子公司除了各展價值外,也進一步達到高度產業整合未來鴻海組織架構將針對成熟的產品、產業或事業體,分家、分權、分立後讓每個次集團健康成長,事業群升級為次集團,因此個事業群的最高領導者也從集團副總裁升為總裁,表示將擁有更大的獨立決策權,同時弱化郭台銘的影響力。業內人士分析,因鴻海體積龐大,「航空母艦」式的集中管理缺乏效率,「航空戰鬥群」的分散管理可更具針對性,還能激發次集團積極性,提高整體銷售額。一間外資證券公司分析師認為,郭台銘此舉可能是在為了退休之路做打算,逐步實現集體領導體制。鴻海成立40年來都歸功於郭台銘「家長式」的管理,這對於一個年營收4兆新台幣的國際代工巨頭而言並不合適,業內人士評論,分拆也許是鴻海在成為巨無霸後最佳的轉身方式。
下週一漲回來今天是在殺昨天的3500張融資5G帶動網通需求增溫 鴻海5月及前5月營收均創同期鉅亨網2018/06/08 19:45鴻海 (2317-TW) 公布 5 月營收,受惠於 5G 需求增溫,通訊產品營收成為主要動能,推升單月營收來到 3471.04 億元,月增率 0.9%,年增率 24%;前 5 月營收為 1 兆 7186.68 億元,單月及前 5 月雙創同期新高。鴻海表示,5 月主要三大產品出貨狀況,與 4 月相比,以通訊 (communication) 最佳,消費性電子 (consumer) 次之,運算 (computing) 則殿後;如果與去年同期相比,運算依然最佳,消費性電子次之,通訊則殿後。法人表示,鴻海本來就有代工不少網通產品,隨著 5G 時代越來越近,加上鴻海集團又是主攻 5G 領域,因此網通產品營收衝到最高,也並不讓人意外,而由於鴻海將手機等產品歸類到消費性電子產品,而消費性電子在 4、5 月均維持第 2,代表手機雖然處於相對淡季,但也沒有那麼淡。展望 6 月,法人預估,由於鴻海是處於手機代工產業的最末端,因此消費性電子產品尚且不會有太大營收動能,應該還是以網通產品為主要動能,至於運算產品會不會有部分返校潮的提前拉或動能,也值得觀察。
今天下跌的可能主因日經新聞:蘋果保守看新iPhone銷量 傳砍20%供應鏈訂單鉅亨網新聞中心2018/06/08 17:44據《日本經濟新聞》引述業界人士說法,蘋果 (Apple)(AAPL-US) 對今年下半年的 iPhone 新機,採取更為謹慎的態度,給供應鏈訂單較去年減少 20%。消息人士說,蘋果去年要求 3 款新機 iPhone8、iPhone 8 Plus 及 iPhone X,合計出貨 1 億支,但今年預計的總出貨量減至 8000 萬支。根據之前報導,蘋果今年預計推出的 3 款新機,其中兩款將取用 OLED 面板,另一款維持使用 LCD 螢幕。業界消息人士說,這 3 款新機都會搭載 TrueDepth 3D 感應攝像鏡頭,採用人臉識別。業界人士說,蘋果的供應鏈被告知,要為 OLED 提前做準備,避免出現類似去年的延遲情況。兩款 OLED 螢幕可能在 7 月就進入組裝線,LCD 可能會等到 8 月就緒。消息人士指出,新款 6.1 吋 LCD 機種,由於良率問題可能延遲發貨,但 3 款新手機目前都預計在 9 月開始發貨。依蘋果公布數據,包括新、舊款機種,iPhone 在這個財年 10-12 月的銷售,較去年同期下滑 1%,至 7731 萬支。相較之下,2017 年全年全球智慧手機的出貨量,出現 0.3% 下挫,為智慧手機產業首次全年出貨下滑。蘋果並未回應相關報導。
鴻海5月合併營收創同期新高,法人喊買、但外資及自營商卻轉賣超(20:38)日期:2018/6/8美系外資在新出爐的報告也力挺鴻海將受惠FII掛牌效應,預估新iPhone出貨將有利近期業績出現年增以及看好新事業物聯網及智慧製造發展下,重申鴻海「加碼」評等,目標價維持10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