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房地產的未來走向與金融危機再次發生的探討.

查查看台灣的房地產歷史吧,沒有只漲不跌的道理,緩跌已是現在進行式了,如果接下來出現股市大跌,房價就會修正的更快。
現在的問題是有改朝換代的危機,

朝代末年的跡象在各國都有徵兆,

就等下個陳勝, 吳廣,孫文, 扎克雷,瓦特·泰勒等出來登高一呼

至於甚麼問題,簡單的說就是財富僵固 ,階級僵固 ,所得僵固,身分世襲
新成屋的房屋稅...看.好貴好貴!舊公寓不到3千新大樓仲介說要2~3萬。
guest2000 wrote:
小弟最近在看房子,雖...(恕刪)



嗯⋯⋯之前已開樓談過,或幾年前已提醒多次
還是來湊熱鬧


簡單看幾項數據即可知後勢了
高空屋率,低成交量,低廣告,


如用股市比喻,就是高融資比,人氣退散,無量緩跌
要如何止跌,老手應都知曉



guest2000 wrote:
小弟最近在看房子,...(恕刪)

最近也是有空才看房子,
感覺是議價空間變大了!
應該是緩步跌,看賣方的壓力承受度!
無奈有些重劃區的房價,還是蠻硬!
要進場還是要等等吧?

我很好奇,年輕人對新大樓的管理費都無感?
還是台灣錢淹腳目?


恬適生活 wrote:
嗯⋯⋯之前已開樓談...(恕刪)


又是你,每次都用這麼淺顯易懂的方式去說明

難怪您不會被炮,好生羨慕
所有文章,皆為個人筆記,嚴格禁止作為實質投資指引及推介,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作者之交易方式及技巧
看來最近看房子的人不少,房價應該有撐!

jpsu wrote:
看來最近看房子的人...(恕刪)

可能都體會出 資金太多
未來10 20年內 利率都只有1~1.5%
我一直不能理解的是公設比這件事
現在看來看去20%公設比都算低了,實在吐血

我覺得公設不是建商該吸收的項目嗎? 至少吸收一部份吧?
例如:一棟15樓的房子,如果沒電梯有人會買5樓以上嗎?
那電梯不就是必需品嗎? 這類型的必要公設建商是不是該吸收一些基本款

把基本的房子蓋好後要讓主商品(房子)更好賣更吸引人衍伸出的副件(公設)
結果到頭來要買的人花錢吸收建商成本

看網路言論要買低公設不然就要公寓
可是搜尋物件設定公寓又沒甚麼新公寓? 隨便看都30年屋齡起跳的

發發牢騷以現在的房價能有幾%年輕人可以在30歲前靠自己買房啊?
房價沒再跌個3成根本沒考慮買房
美國金融海嘯完10年

失業率新低,房價回到海嘯前水準

道瓊從12000->24000

反觀台灣一樣海嘯完10年

台股回到海嘯前11000

房價卻漲了近2倍,就可以看到台灣大部分資金是被趕到房市去

世界的未爆彈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台灣的是利率

不少台灣人買房都在用寬限期還貸款

銀行最多讓你延兩次就是四年

等寬限期過又升息時那才是壓力

不過當全台灣人有六成人都有房貸壓力時

央行還會升息嗎?不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