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0年前買的終身醫療解約,改買定期醫療?


wanguku wrote:
我有一個29歲的朋...(恕刪)

因為我也比較信任原本業務員,目前應該不會做變動。

可能會保個最低的儲蓄或意外險做人情。

wanguku wrote:
我有一個29歲的朋友也是聽信 保險朋友 的建議,
解掉人情保後想重買,結果剛解掉就發現罹癌,
現在在天上微笑了。...(恕刪)

希望我不會用到

wanguku wrote:
定期醫療 生病死了有賠嗎??
怎麼不問問這保險個朋友.....(恕刪)

我還真不敢直接問,怕傷感情,都只聽她解釋。
微薇醺 wrote:
定期醫療有年齡限制,保到6-70歲不能再續保之類的。...(恕刪)

對對對!那時候也是考慮到以前父母幫我買的都是定期的,所以在還有能力的時候加減買終身的。
七七乳加小饅頭 wrote:
(恕刪)...
你朋友說的,現在新的保險才有賠的內容,應該是指一些比較新出的新型手術,
...(恕刪)

應該是指這個意思,除非是我聽錯或誤解。
七七乳加小饅頭 wrote:
(恕刪)...
但那都是比較少部分特例的手術,聽起來像是為了一顆樹放棄一座森林,個人不建議。
...(恕刪)

這個形容太貼切了,我也是比較能接受不足的部分再補強,不要動到舊保單。
七七乳加小饅頭 wrote:
(恕刪)...
而且建議保險去找個你自己信得過的業務買,不然就不要和他買...(恕刪)
而去質疑一個業務的專業性,寧可多去問幾個業務,否則對一個業務而言這是非常傷人的,...(恕刪)

說的對,最後我還是比較信任原本的業務。

也因為怕傷和氣,所以不敢在標題或內文提到朋友的相關資訊。

感謝您提供的經驗做為參考

nonexpect wrote:
因為人情壓力,上星...(恕刪)

聽到有人跟她大嫂買保險,現在繳不出來不想繳了。這時在討人情?可是我覺得你那朋友才有問題,你如果有問題可以打電話到那家保險公司問客服,因為會監聽,所以客服會說正確,不然他會出事情。ps無論是不是朋友說的,要拉保險都說好話,會跟你說自己推銷保險的壞話?還有儲蓄險前幾年是負利息你知道嗎?買了但是後來不想繳要拿回來,是會損傷本金。

投資初學者 wrote:
聽到有人跟她大嫂買...(恕刪)

目前是還可以存一些,不過就怕有突發狀況...

那還是讓她保車險好了,比較單純。

nonexpect wrote:
因為人情壓力,上星...(恕刪)


繳十年了⋯⋯當然繼續繳完吧...

你這朋友很明顯的是選擇性說法...
為了什麼就不多做贅述了...

我有跟我兩個朋友保過保險
第一個一開始也很熱情,推薦你所需要的,但不會跟你解釋產品...保完後,態度就180度大轉變,以為是大學同學朋友,就認為保單不會跑掉,連理賠也很慢才理你,問保險內容只會說,你跟我保一直質疑我的專業,那乾脆不要保了,還疑似有偽簽我的簽名(因為保險有14天還是今天考慮期間,確定要保還要再簽一次),最後我就因為他的態度,把所有終身定期全部解掉(因為剛保兩三年吧),連問保險疑問都不行的保險業務員,給他賺保費我一份錢也不想(聽說單張可以抽成1-10%不等),解完後他才又來假惺惺...

後來跟另一個朋友保,他會跟我說明每個產品的優缺點,我拿別家的問他,他也會說那家的漏洞再哪...最後也不會一直逼我要不要保,他說,他對朋友是,如果你真的需要把所有疑問都問完,真的可以負擔需要,就會來找我。

終生醫療的最大缺點是他的補助很少...(但是你已經繳10年了)

定期最大缺點是,你以後保費有的最高一年會變4萬多,而且續保有的最高到85歲,等於你86歲住院,是沒有得保也沒有得補助了。
終身醫療的理賠都蠻弱的,你年繳多少? 會不會是因為保費很高所以你朋友才建議你解掉? 我覺得你可以算一下10年要繳多少,改定期的要繳多少來比較一下,10年做一個停損也是另一個想法。且以保單內容來說,定期的理賠額度多半都比終身型的好很多!
nonexpect wrote:其中有一張10年前買的,繳20年的(終身壽險+終身醫療+住院賠收據的)她建議我把這張解約,
改買定期醫療就好。理由是
1.定期醫療便宜,之後隨時要增加或取消都可以。
2.有些住院狀況下,以前的醫療險不能賠,現在新的醫療險可以賠。

   
由於沒有太多資訊,實在很難判斷到底適不適合解約。
但有的時候我會直接建議客戶考慮解約。

特別是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那我倒覺得解約不是壞事。
畢竟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不解約就是每年固定繳納保費,
變相吃掉你的保障預算
當然,我並不是說一定要解約,還是要看你的預算以及繳費年期而定。
但是當該保單對於風險來臨時幫助甚微。
那只為了追求帳面上的不虧損,而犧牲掉當下的保障真的有其必要?

一般來說,繳費年期到達50%以上我會建議留著。
反之亦然。
但是你剛好在50%,那麼你恐怕要自行評估一下。
重點在於你清楚明白其中的利弊得失,而不是解約就是錯或是對的。
但很多時候認賠殺出,反而會比較好。

再者,你朋友並沒有說錯。
終身醫療他幫助真的...不多,甚至可以說很少。
因為終身醫療險主要理賠在於住院理賠金跟手術理賠金
偏偏現在的醫療花費,絕大部分都在醫療雜費的部分。
更別提國人平均住院天數銳減的狀況,你能夠住院到15天已經算多了。
請參考:
103年國人平均住院天數(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假設住院一天理賠2000$,共住院15日,2000 X 15日=3萬
這3萬元的理賠金,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會重要到影響你的生活?
還是說30萬、300萬的損失才是您真正該重視的?
煩請參閱此篇:
你買對醫療險了嘛?

而平均住院天數雖然很短,但我也不排除有長期住院的情況。
但屆時重點不會是在住院費,而是在看護費。 


最後, 我並不是說終身醫療險或終身壽險完全沒幫助。
只是終身醫療險已經不適合現在的醫療方式。
進而導致風險來臨時,無法有效的分散你的財務壓力
保險、保險,保的是什麼?
並不是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的。
它是在保障你的財務風險

而壽險最主要目的在於留給遺屬,以避免遺屬生活上遭逢巨變。
那麼當父母離世、小孩已成年的時候...壽險真的有存在的必要性?
煩請參閱此篇:
壽險該怎麼買?


PS:
你若完全不想有任何損失,最後的損失有可能會是沉默成本
但是沉默成本是否存在,就看你個人能否釐清其中的利弊得失罷了。

而我會建議你對保單有疑問就直接提問
畢竟我們業務也跟你一樣是凡人,不知道你哪裡不清楚、不明白。
倘若真的有差異在,那自然不怕你提問。
而若真的沒有差異在,那你也不用煩惱了。
保險疑問請GOOGLE:【加乘保險-零加乘】
對某些樓層回覆補充說明:
Q1.一年期保費會越來越貴,為何不選擇終身險種?
A:
定期險最大的缺陷的確是採自然費率沒有錯。
但是若完全否定定期險的價值...我想似乎有欠妥當。
選擇終身險當然可以,但會有幾個衍生性的問題產生。
  
1.風險該以當下最無法承擔的風險來做優先考量
人們永遠都會有風險,不論是何種風險都是。
只是有些風險可以忽略(自行吸收),有些卻需要人們重視。
像是皮膚過敏、感冒的掛號費,這就是一種損失、一種風險。
但是其金額...實在讓人可以忽略。
那為何不優先考慮罹癌、殘廢/失能、身故等重大風險?

2.人的預算是有限的
既然預算有限,那要買到足夠的保障,相對的保費恐怕也會偏高。
而終身險跟定期險保費可以差10~20倍不等。
那真有必要為了"終身"二字,而犧牲掉當下的保障嗎?
當然,預算足夠的話買終身險並不是壞事。
但是那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預算充裕的情況下。
而不是當下保障沒做好,卻執意要選擇終身險種。
請記住,當事故發生時,終身已成為奢望。
如果保障不足,不僅僅是自己,連同家人可能都看不到未來!

3.醫學進步導致醫療方式改變
以前只要罹患癌症必然伴隨著長期住院。
但是健保新制上路後,罹癌都是長期回診治療、拿藥居多。
那只要理賠條件是"住院"的險種,其保障必然會劇烈下降。
在白話一點的說,理賠要件就是住院,你沒住院保險公司怎麼會理賠給你?
  

Q2.同樣的險種差異哪會這麼大?
A:
就算同樣的險種,差異有時候會非常、非常大。
主要還是在於條款的內容,將會導致其能否申請理賠或是理賠金額的差異。
我以很單純的旅平險-海外疾病附約條款,隨意找兩家來做範例:
範例條款一、
海外突發疾病門診醫療保險金的給付
被保險人於本承保項目有效期間內,於中華民國境外發生突發疾病,
並經當地政府登記合格 且合法經營之醫院或診所門診治療者,本公司就其於中華民國境外的實際醫療費用,給付「突 發疾病門診醫療保險金」。
但同一次門診的給付總額不得超過保險單所記載的「突發疾病醫療保險金限額」乘上「海外特定地區限額調整係數表」(詳附表三)之調整係數的千分之五

範例條款二、
【海外突發疾病門診醫療保險金之給付】
被保險人因第四條之約定而門診診療時,本公司按被保險人因突發疾病所實際發生之門診醫療費用給 付「海外突發疾病門診醫療保險金」,
且每次「海外突發疾病門診醫療保險金」最高以本保險單所載 之「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額」乘以「調整係數」所得之金額的百分之二十為限。
同樣都是100萬保額,其理賠金就會是5000$跟20萬的差異
(先不考慮調整係數)

而醫療險種就會參雜到更為複雜的情況。
這也是為何相同險種,有的人可以理賠,有的人卻沒辦法理賠。
煩請參閱此篇:
實支實付險怎麼買?(上)
實支實付險怎麼買?(下)


Q3.定期險有最高續保年齡,晚年就沒有任何保障了!
A:
我不確定各位所說的晚年是幾歲?
但是一切、一切,還是需要視條款而定。
至少個人曾看過最高續保年齡95歲的定期險種。

但我覺得重點不是晚年有沒有任何保險
很多人都會擔心沒有保險要怎麼辦,好像沒有保險生病就糟了。
但我比較納悶的是...
是什麼讓大家覺得沒有保險是很糟的一件事?
現金難道沒有比保險好用嗎?

如果真的要我說,我會很坦白的跟各位說一件正確的事情...
那就是"保險不是萬能的"
反而是現金、資產才是保障各位的根本
我沒太多現金,所以我投保;
將無法承擔的風險移轉到保險公司上。
但是並非代表著每項風險我都無法承擔,進而需要投保。
否則我的保險恐怕買不完了。

透過較為便宜的定期險種,將多餘的保費預算去做理財,
進而累積、創造自身的財富,這才是保障各位的最好的方式。

當然,可能有的人會說這完全是"理想狀態"。
那麼我會建議規劃終身險種+定期險種混合搭配。
這樣一來可以減低晚年保費壓力,二來又可以讓當下保障充足。
  
只是我還是不太建議投保終身醫療險。
但是若真的確定有需要那也可以,這點尊重各位的意思。
只是我會比較建議優先考慮終身失能(殘扶)險、終身重大傷病險,
該兩張險種,是我唯一會推薦的終身險種。
因為這兩張,才是真正的保障終身
並不會因為醫學進步,而造成未來保障下降。


終身失能險,簡單的說該險種理賠要件是描述身體的狀態
而跟醫療方式關係不大,自然不容易因為醫學進步造成醫療方式改變而有所影響。
像是以前手術或罹患癌症都需要住院,
但是現在都以門診手術、長期回診治療做替代。
這就是因為醫學進步造成醫療方式改變的現象。
進而造就了以往的終身醫療險、終身防癌險等險種,保障大幅降低
原因無他,主要理賠項目集中在於住院
煩請參閱此篇:
殘扶(廢)險理賠內容
殘扶、長照哪個好?

終身重大傷病險,理賠要件是領有重大傷病卡。
(但要注意8項除外的部分)
理賠條件是依據健保署公布的重大傷病範圍做為理賠認定,與醫療方式無關
因為健保署重大傷病創設之目的,在於符合長期治療(或花費高昂)之情況。
這也是為何重大傷病資格有效期限大都是永久或3~5年的原因。
假設未來因醫學進步導致癌症得以輕易治療,
那時癌症必然會被移出重大傷病範圍。
但是...那時你該擔心不會是癌症,而是新種疾病。
而不論是否新種疾病,只要擁有重大傷病資格,就得以理賠。
詳細解說請參考此篇:
防癌的新選擇-重大傷病險



最後提醒一下,儘管該兩張險種的確可以保障終身。
但是前提條件是"預算充裕、保障做足"
倘若預算不夠充裕,那建議還是優先考慮定期險種。
否則當事故發生時,終身已成為奢望。
保險疑問請GOOGLE:【加乘保險-零加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