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KSPP16888 wrote:1340勝悅從事高...(恕刪) 看起來是做了很多財務面的study說到「直接把現金分一分」看似合理重點在於KY的公司,在倒閉後能把帳上現金分給台灣的投資人嗎?用這概念找尋價值股還是找台灣公司比較有保障一點吧舉例來說裕隆的淨值好像也有45~46元就算納智捷不只虧市場傳的100多億,直接算虧損2個股本好了假設全部認列資產減損後也還有25元上下光是裕隆帳上3家上市公司的持股市值(2204、2227、9941)除上他的股本應該也不只25了
不可否認影響股價的原因很多,每個人評價的模式不同,所以才會有人買,有人賣,淨值=(資產-負債)/股本,通常資產會漲,會縮水,而負債卻只會增加(要算利息),雖然盤面低於淨值的很多,但是有幾家是把(約當現金-總負債)/股本還小於目前股價的?裕隆去年前3季EPS1.11元,淨值45.78元,勝悅去年前3季EPS1.47元,淨值47.21元,差異不大,裕隆帳上約當現金211.9億,再加上流動金融資產34億,但相對流動負債高達1818億,總負債高達2033億,真的有比較好嗎?勝悅股本才13.9億,只要公司願意,一直買庫藏股打消股本,不用花大股東一毛錢,股價拉到30元,沒有任何問題,市場上有多少人想賣,公司都有錢可收,但裕隆股本157億,就算公司願意,有錢可買嗎?期望值=賭對的機率*賺的報酬率+賭錯的機率*虧的報酬率漲或跌的機率多大,獲利與虧損空間各有多大?有興趣的自己研究一下!
股票掛牌上市,有機會上下其手,搞內線,沒有人願意清算,這評價方式只是用來評估其合理價!股價會超漲超跌,只要公司不倒,股價總會向價值靠攏!股價跌成這樣,對公司許多高層影響也不大,他們沒持股,薪水照領,所以似乎無法感同身受,現在股價遠低於淨值,他們寧願把錢擺定存,也不願意買回自家公司股票,寧願賺低到可憐的利息,也不願賺取無風險利潤超過150%的報酬,其實是不合常理的!但存在就是事實!也許他們有其他目的與考量!高檔賣了那麼多股票,下跌能用更低的價格回補也不錯!也許等籌碼又回到自己手上,後續做法也許就不同了!
股東人數大增,但出現一大堆買零股的,是為了領紀念品可領嗎?台灣匯立持續賣,不知多久前的庫存?還剩多少?這麼低的價位,卻還有這麼多股票可賣,應該也算是悲劇吧!當然很多人出場後,就把勝悅列為拒絕往來戶!但也有人會想報仇!畢竟在高檔賣一張,現在可買回好多張,越往下購買力越強,而能賣,願意賣的應該越來越少,跌幅已這麼深,每賣一張就是一筆大虧損!物極必反,等輸家要認賠的砍完,跌得越深,將來反彈的空間越大!
若真經營者覺得這產業不好,直接收一收清算,把現金分一分,相信能收回的也比現在股價高很多吧!%%%%%%%%%%%%%%%%%%%%%%%%%%%%%%%%%%%%%%%%%%%%%%%%%%%%%%%%%%%%%%%%%%%%%%%%%%%%%%%%%%%%真的有這些錢老闆會用五鬼搬運大法搬走的啦所以這些算是銀紙錢吧騙人去上當受死的
大家研究財報作分析,當然前提是財報的可信度,所以對一些比較容易有問題的,如轉投資,應收帳款,存貨...等,會另外來分析,要說連約當現金,定存的科目,出問題的機會真的不大!用(現金-總負債)/股本來評估公司價值,應該是很保守的!掏空,造假,相關人員還是有一定的責任,正常人也不願冒風險!勝悅之前年年大賺錢,大股東高檔股票賣爽爽,正常應該不缺錢,真的有必要再冒風險去掏空公司資產?掏空只能掏一次,還用冒風險,負擔刑責,而股票留在盤面上,有內線,能上下其手,高高低低,能來回無數次,難道不會更好?好股票也有人賠錢,地雷股也有人賺錢,危機還是轉機?就看自己如何應對!
營收還是不好,但卻逐步墊高,也算利空不跌,還是有識貨的人敢逢低接!現在剩1億左右的營收,到底能虧多少?這兩年研發費用大幅拉高,若按往年的數字,一億左右的營收,都還不一定虧!3Q淨值47元,現金就值31元,股價現在才18.45元,不知已提前反映幾年的不景氣?之前外資台灣匯立低檔認賠賣了1000張,均價17.4元,賣完就漲,跟輸家對作,勝率還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