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劍客 wrote:
最近朋友告訴我,他要...(恕刪)
我有很多朋友都有在投資一些有的沒有的高報酬標的
賭球賭馬...虛擬貨幣....互聯網....高報酬貨幣等等
最常聽他們講"賠光就算了"
但好巧不巧每個都是賠光的......
舉其中一個故事就好
有一群人投資年報酬率50%的案子
然後這群人第一年只投最小的單位50萬試水溫
第一年結束每個人真的拿到50%報酬
接下來有人把50萬繼續放進去
有人選擇把親戚朋友銀行能借的錢都借來投這個案子
結果你猜怎麼著
有人想說反正一年50%
就算資金一年利息10%甚至20%都還有賺頭
總共借了超過5000萬來搞這案子
最後下一年眼看要結算的時候
突然業務的電話也不通了
辦事處大門深鎖
樓下警衛看到有人走進來就露出無奈的笑容
附上新聞報導
也許投資跟銀行或試保險公司買
銀行跟保險公司倒掉的機會大概就跟大陸打過來一樣機率不大
但是匯率這種東西是銀行或保險公司能控制的嗎?
假設銀行或保險公司真的對於投資這些標的這麼有把握
那以金控的資金能力不會自己操作嗎?
不是怕你朋友一開始賺不到錢
怕就怕在最後因為一開始賺到錢越投越多
一年12% 5年複利後大概賺了76%
可是你知道一筆投資滾起來很慢
但是倒掉就是-100%
南非幣貶掉60% 「定存7%」從糖衣變毒藥
這新聞就-60%
未來一定不可能發生嗎?
理專或是保險經紀人以及銀行和保險公司就是操作這些商品事件裡面
唯一有賺錢的
理專和保險經紀人賺手續費抽傭
銀行和保險公司賺手續費收入
銀行每賣掉一百億就有幾個億可以拿來養這些從業人員
如果你買包裝過的金融商品
裡面有手續費+賬戶管理費+經理費(管理費)+保管費
但手握商品或是貨幣的是客人
所有風險都在客人身上
所以賺最飽又最穩的是哪一方應該就相對清楚了
為何有人願意行銷傷害他人的商品
我長輩買1000萬的安聯保單(買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南非幣),做槓桿 保單貸款600萬,現在要補錢了,怎麼辦?
悟劍客 wrote:
最近朋友告訴我,他...(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