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 , 聽到有人提到他的一位朋友 , 認識一位很厲害的命理師 , 對方算到他在
美國唸書的兒子 , 會到賭場博弈 , 剛開始會大贏 , 然後就會大輸.
後來也真的發生一如其所預測的情況發生.
表面聽起來 , 真的很 " 神 " , 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仔細深想 , 就像我們都知道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 我們又能改變甚麼 ?
其實最好的方法是 , 預先的思考未來的走向 , 預先做好準備 , 才是正解.
就好像我們都知道 , 人工智慧會漸漸地進入我們的生活 , 改變社會以及職場
的生態 , 絕大多數的人也會擔憂未來的退休生活 , 自己的儲蓄是不是足夠 ?
與其去整天掛慮擔憂自己的未來 , 為何不去積極的為 " 未知 " 的未來做好準備 ?
我們並不需要知道自己以後的出口是開 " 左邊的門或是右邊的門 " ,
我們只要有充足的準備 , 不管未來的發展是如何的劇烈 , 我們都有可以存活的
方案以及儲備.
昨天才在一個紀錄片上看到 , 當初最早的電腦上市 , 人們也不知道 " 它 " 能
為人類做甚麼 ?
直到有一屆的總統大選 , 在開票出來 5 % 左右的時候 , 電腦就精確的預測出
選舉的結果 , 讓普羅大眾大為驚艷 , 並延伸出巨大的恐懼 , 害怕機器會大量的
取代人類.
洗衣機的出現 , 確實會取代大量的工作 , 但是也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 , 也讓
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從事其他更有 " 生產效能 " 的工作.
科技文明發展至今 , 最為我們所擔憂的事情 , 應該是我們要準備多少資產才足夠
自己的退休生活 ?
這個問題也像是諮詢命理師來描測我們的未來一樣 , 是沒有實質意義的 ..
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們要能一直的有能力 " 賺到錢 " , 可以讓自己的體能以及
智能可以持續的有 " 價值 " , 那就不需要擔心自己可以活多久 , 自己的儲蓄
夠不夠花用.
所我我認為 , 人的一生 , 其實只認真的做好一件事情 , 就足夠了 ..
這件事就是持續的提升自己的智能 , 每天花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最優質的資訊.
我自己就是每天花 4-5 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 閱讀英國的經濟學人 , 美國的
商業週刊以及 Fortune 雜誌 , 並持續的收看 Youtube 的美國暨全球新聞.
只要我們能知道得夠多 , 夠及時 , 我們就不會被淘汰 , 也總會有一碗飯吃.
一生三錢過四關!!
裡面提到很多理財觀念~~非常值得詳讀!!
而關於版大提到的問題~
我覺得第一階段還是要先努力償還學貸
所謂理財先理債~一定要先把負債還清
這樣接下來努力存錢時感覺就會不同
以自己例子~當年換第二份工作時就把因要幫家人還卡債而去借的信貸,保單借款還清
雖當時身上剩不了多少錢~~但那當下真得感覺很不同!!
第二階段則是要善用記帳~
不需要記得非常詳細~但至少要知道每個月自己的固定支出(如房租/手機月租費/保險...)/伙食費/娛樂費等等各大項花費多少
然後秉持一個原則:收入-儲蓄=支出!!!
第三階段則是努力讓自己的薪資收入成長
以自己為例~~2005進去職場至今~以年收入計算成長約兩倍多
(不包括若公司營運好時的年度員工分紅~僅計算月薪+年終+固定獎金(中秋/端午等))
因此讓自己從當初還完債後幾乎是可說身無分文至今也有幾桶金了...
至於投資~~個人認為不急~~先存"保命錢"!!!(書中會提)
但若現階段真有餘力~~個人認為就定期定額0050就好
(有本書:"投資金律"~~也很值得一看)
不然~~可以再考慮定期定額債券型基金~初期先以累積型為主~等以後有每月現金流需求時再轉換成月配息型即可!!
剛開始可能覺得效益不大~~
但年輕就是最大本錢~~時間就是最大優勢
去年自己花蠻長時間思考工作後的投資歷程
感想就是若能再從頭一次~~我真的只買0050和債券型基金就好
故已於今年開始定期定額四檔債基~~初期先每月各買一萬~~等之後若有較大跌幅再來增加扣款金額
(已先於該扣款帳戶準備好兩年份的錢~所以不會常去看淨值多少~目前我連上個月買到多少淨值也完全沒注意)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