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個人存錢理財的疑慮

人的一生 , 其實只認真的做好一件事情 , 就足夠了 !!

前一陣子 , 聽到有人提到他的一位朋友 , 認識一位很厲害的命理師 , 對方算到他在
美國唸書的兒子 , 會到賭場博弈 , 剛開始會大贏 , 然後就會大輸.

後來也真的發生一如其所預測的情況發生.

表面聽起來 , 真的很 " 神 " , 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仔細深想 , 就像我們都知道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 我們又能改變甚麼 ?

其實最好的方法是 , 預先的思考未來的走向 , 預先做好準備 , 才是正解.

就好像我們都知道 , 人工智慧會漸漸地進入我們的生活 , 改變社會以及職場
的生態 , 絕大多數的人也會擔憂未來的退休生活 , 自己的儲蓄是不是足夠 ?

與其去整天掛慮擔憂自己的未來 , 為何不去積極的為 " 未知 " 的未來做好準備 ?

我們並不需要知道自己以後的出口是開 " 左邊的門或是右邊的門 " ,
我們只要有充足的準備 , 不管未來的發展是如何的劇烈 , 我們都有可以存活的
方案以及儲備.

昨天才在一個紀錄片上看到 , 當初最早的電腦上市 , 人們也不知道 " 它 " 能
為人類做甚麼 ?

直到有一屆的總統大選 , 在開票出來 5 % 左右的時候 , 電腦就精確的預測出
選舉的結果 , 讓普羅大眾大為驚艷 , 並延伸出巨大的恐懼 , 害怕機器會大量的
取代人類.

洗衣機的出現 , 確實會取代大量的工作 , 但是也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 , 也讓
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從事其他更有 " 生產效能 " 的工作.

科技文明發展至今 , 最為我們所擔憂的事情 , 應該是我們要準備多少資產才足夠
自己的退休生活 ?

這個問題也像是諮詢命理師來描測我們的未來一樣 , 是沒有實質意義的 ..

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們要能一直的有能力 " 賺到錢 " , 可以讓自己的體能以及
智能可以持續的有 " 價值 " , 那就不需要擔心自己可以活多久 , 自己的儲蓄
夠不夠花用.

所我我認為 , 人的一生 , 其實只認真的做好一件事情 , 就足夠了 ..

這件事就是持續的提升自己的智能 , 每天花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最優質的資訊.

我自己就是每天花 4-5 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 閱讀英國的經濟學人 , 美國的
商業週刊以及 Fortune 雜誌 , 並持續的收看 Youtube 的美國暨全球新聞.

只要我們能知道得夠多 , 夠及時 , 我們就不會被淘汰 , 也總會有一碗飯吃.
無債一身輕就對了!!到時候再來發文問卦吧!!結案
ccyu08 wrote:
幾天前看到一名網友...(恕刪)
有本書相當值得推薦:
一生三錢過四關!!
裡面提到很多理財觀念~~非常值得詳讀!!

而關於版大提到的問題~
我覺得第一階段還是要先努力償還學貸
所謂理財先理債~一定要先把負債還清
這樣接下來努力存錢時感覺就會不同
以自己例子~當年換第二份工作時就把因要幫家人還卡債而去借的信貸,保單借款還清
雖當時身上剩不了多少錢~~但那當下真得感覺很不同!!
第二階段則是要善用記帳~
不需要記得非常詳細~但至少要知道每個月自己的固定支出(如房租/手機月租費/保險...)/伙食費/娛樂費等等各大項花費多少
然後秉持一個原則:收入-儲蓄=支出!!!
第三階段則是努力讓自己的薪資收入成長
以自己為例~~2005進去職場至今~以年收入計算成長約兩倍多
(不包括若公司營運好時的年度員工分紅~僅計算月薪+年終+固定獎金(中秋/端午等))
因此讓自己從當初還完債後幾乎是可說身無分文至今也有幾桶金了...

至於投資~~個人認為不急~~先存"保命錢"!!!(書中會提)
但若現階段真有餘力~~個人認為就定期定額0050就好
(有本書:"投資金律"~~也很值得一看)
不然~~可以再考慮定期定額債券型基金~初期先以累積型為主~等以後有每月現金流需求時再轉換成月配息型即可!!
剛開始可能覺得效益不大~~
但年輕就是最大本錢~~時間就是最大優勢
去年自己花蠻長時間思考工作後的投資歷程
感想就是若能再從頭一次~~我真的只買0050和債券型基金就好
故已於今年開始定期定額四檔債基~~初期先每月各買一萬~~等之後若有較大跌幅再來增加扣款金額
(已先於該扣款帳戶準備好兩年份的錢~所以不會常去看淨值多少~目前我連上個月買到多少淨值也完全沒注意)

共勉之....
買保險我只建議買醫療險或汽機車的第三人責任險
保險不是拿來存錢的 包括儲蓄險我也不建議

學貸我會建議至少每年先拿一半年終償還
減少每個月需償還的金額
剩下一半年終存起來當緊急預備金

至於每個月能存的1萬元
建議一半拿來定期定額金融股
另一半定存或活存
累積10至20萬的緊急預備金後
1萬元全部定期定額金融股

累積到緊急預備金後
如果真想買車 此時我也只建議買20萬以下的2手車
起初花點錢照顧換掉耗材 好好洗車 外觀還是可以很漂亮 還是能開好幾年
算起來一年可以存20萬左右,怎麼樣也不會考慮先還學貸吧,繳最低就好

富邦是金控公司,人壽是關係企業的話,想必有持股信託吧,每個月的一萬就去買持股,定期定額的買,是你這階段最重要的事,年終才去買保險跟額外大筆的開銷,保險夠用就好,不要被業務催眠買這個買那個,剛好年繳也比月繳划算,至於該買什麼類型的保險,很多文章都有了不再贅述,有多餘的錢湊一湊再買個小單位的六年期還是七年期的保單

這樣避開29不結婚的習俗的話,除非三年內結,不然就跳到五年後了,那五年後也持股信託60萬,隨意算個投報30%,贖回可能就78萬了,到時候要結婚買車買房再發文囉(咦?)
其實理財就是好幾道數學題,假如學貸的利率為1.15%,美元躉繳的年化報酬率為3.9%,那為何要還學貸?當然能延就延
25歲還很年輕,能省則省,全部先還債。

30歲把債還光再存個50萬結婚用。

結婚後跟太太一起努力存錢,33歲前生二個小朋友,第二位出生後太太留停2~3年。

接著人你要一個人撐全家,直到太太回去上班,再開始努力存錢。

二位上小學時存足頭期款,買房。

上高中畢業前還完房貸。

mm3 wrote:
其實理財就是好幾道...(恕刪)

附近有個大家樂組頭,房子被賣了,因為他想賺到一億就收手,房貸沒繳完就跑路了。
投資初學者 wrote:
等你股市大跌,突然要買房,沒錢繳頭期款,只好賠錢賣股就知道,我有朋友就是把錢用在股市,生第二個小孩被房東趕,只好跟他老公買房,錢不夠只好賣股票,都賠錢賣,存定存只是為了先存好一筆錢急用,而且如果股市低點沒定存你能拿十萬百萬買?還是借錢買?

藍籌股股價穩定,配息穩當,長期下來,成本可趨近於零,就算股價在低點,照樣能賣股養家而不虧。只能問,你的那個朋友,買了什麼死人骨頭?

為什麼要樓主買美股當定存?除了美股可以一股一股買,有多少錢買多少,且每季/每月可以拿到股利,好的企業連股價都會添給你,一整個比台灣的定存好太多了


cinnamon coffee wrote:
藍籌股股價穩定,配...(恕刪)

高點買股,低點買房,所以賣股籌錢買房。說真的我股票買了兩年,每年都有賺,已實現和未實現外加股利息都算進去,但是我還是建議要存筆定存或活存,不要全部放進投資裡。我只印象我朋友有買到中鋼,她賠是因為要買房,要馬上賣股,我並沒說買股票一定賠,只是急需要錢,運氣好賣是賺,運氣不好是賣到賠。就算到萬點,也有股票是沒在萬點水準不是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