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看過經驗
在台灣玩股票是把錢送給人家,玩基金是請人家把你的前送給人家。
都是一樣"死"。
我叔叔是花旗大中華區的一個小經理,他是這麼認為。
你要賺錢就要有人輸錢,問題是誰要是輸錢那一個。
一般大眾是玩不贏銀行的,投資報酬率15%,別傻了。
當過會計師或分析師都一定或做假虛晃這招。
但大眾不懂,數字看起就是很漂亮。
我叔叔他只幫他家買保險,其餘全存起來了。
玩基金或股票,要成功不是沒有,但你會成功機率有多高。
人不要低估自己,但也千萬不要把自己認為很厲害。
autumnshe wrote:
以我看過經驗
在台灣玩股票是把錢送給人家,玩基金是請人家把你的前送給人家。
都是一樣"死"。
我叔叔是花旗大中華區的一個小經理,他是這麼認為。
你要賺錢就要有人輸錢,問題是誰要是輸錢那一個。
一般大眾是玩不贏銀行的,投資報酬率15%,別傻了。
當過會計師或分析師都一定或做假虛晃這招。
但大眾不懂,數字看起就是很漂亮。
我叔叔他只幫他家買保險,其餘全存起來了。
玩基金或股票,要成功不是沒有,但你會成功機率有多高。
人不要低估自己,但也千萬不要把自己認為很厲害。



聽到這句話
好像在金融界的人物最後都會選擇把錢存起來
小弟是覺得
全世界的錢就這麼多
怎麼可能人人都賺錢阿
沒有輸家
哪來的贏家
看到最後
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把錢存起來還比較實際
小弟之前是有看過買股票的法則
光是比較什麼本益比、稅前淨利就一個頭兩個大了
還要擔心公司的財務報表是不是作假帳
擔心的問題還真多
不如用心賺錢
之前看鄭弘儀的採訪
他說了一句還蠻中肯的話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在自己身上
雖然不至於穩轉不賠
但是至少操盤手是自己
虛榮......是我最愛的原罪

上一篇回應我漏寫了一個東西
就是"王牌理財專員'"也可能讓客戶賠錢
而我不是王牌專員, 所以我更是賠過客戶的錢 Orz .....
還好總歸客戶在我手上都是賺錢收場

那這樣的事實會很令人震驚嗎? 我想應該不會
因為你我都知道沒有人可以完全的預測市場走向 (p.s. 可以的話就沒有人賺錢了 )
所以有朋友說吃了花旗專員的虧
我只能說替你感到很難過,
但是那能不能說是那位理財業專員的"錯"
這就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了

我的目的不是想幫他脫罪
而是我比較想知道 像dunhilltc or 其他朋友投資虧損了之後
做了什麼動作?
我猜想很可能是賣掉 , 從此不再往來

那有再回來看投資失利的原因嗎? 有再看看當初為什麼投資嗎? 有沒有什麼徵兆可以看出這次的投資失敗的機率比較大 ? 專員在跟你溝通的過程中提供了你哪些的資訊 ?
沒有的話那真的很可惜 , 因為那才是"真的值錢"的東西
也才能真的去判斷到底是專員的 " 錯 " or 時運不濟 or 過早反應

學了該如何投資,更要學到該如何處理危機
這才是身為一個投資者應該有的基本技能
在投資始初除了要了解獲利性外
更要考慮到每個人的風險紅線在哪
至於是多少, 有人說賠 10% 就受不了
像我就覺得虧損 30% 以內我還可以接受
所以沒一個定數

不要聽信別人跟你說多少多少幾%之類的
那是別人不是你
花個30秒按個計算機 , 我想很快就會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
如此一來就不容易做出超越你所能負擔風險程度的投資
也不會在發生虧損以後 , 有後悔莫及的的情發生

還是那句話 , 錢是你的 , 弄清楚怎麼用怎麼花不僅是專員的義務 , 也是你自己應該做的事
感謝各位大老提供的寶貴意見
想各位大老說得對
先要有個目標 才知道自己要存多少錢
小弟最近做了一些功課
發現儲蓄型保單及債券型基金好像是不錯的投資標的
不知道版上的各位大老對這兩種產品有何各種評斷
有投資門檻嗎?
買黃金來存呢?我對其他理財不大懂,只知道買黃金不大怕會通貨膨脹還是大幅的漲跌.誰提出一下買黃金的看法?
鋒哥經典名句:球來就打,還能怎麼打.
我也來說說我的意見吧
我很認同def大大的觀念
做理財之前要先把保險做好
有要做理財計畫的話,保險用定期險就可以了
理財的話
對年輕人來說,基金是很好的方法,報酬與風險是成正比的
而且距退休還很久,所以年輕人應該要承受一些風險來追求合理的報酬(10-15%)
而不是買儲蓄險或定存
這樣子存到老也沒辦法累積到足夠的退休金

而拿來投資的錢必須是閒錢
才不會因下跌或手頭緊而急著贖回,失去長期投資的意義
國內很多人買基金都賠錢,是因為把基金當股票玩所造成的
總是在行情最熱的時候追第一名的基金
沒多久,下跌損失後又馬上贖回,難怪賺不到錢

建議基金不要買國內的
一定要長期投資
景氣變動時適時轉換

回應DEF大大的問話
我之後確實是認賠出場
不過聽我女友說
citibank常搞這種蠢事
我女友家人也常citibank的VIP
之前在選基金的時候
女友的父親親自挑選了一筆基金
但是citibank的理財專員卻又強烈推薦另外一筆基金
結果大家都認為理財專員說的比較有道理
結果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最後問一下DEF大大
我常常看到citibank在雜誌上面的反應都很兩極化
應該這麼說
她們自己打出來的廣告都說得很好看
但是雜誌去採訪的時候卻直指其信用卡業績等等的敗筆
真搞不懂citibank到底在大中華區的評價如何
虛榮......是我最愛的原罪
花旗是有個策略,但我只是說出個人看法。
完全和花旗無任何關係。
她可能的策略是,他要搶佔企業用戶而犧牲個人用戶。
她事先讓你賠,為什麼賠,因為它的企業用戶要增資。
所以他有點在賭博成分在,如果他看中的企業發展起來,
相對他就賺錢,客戶後來也跟著賺。
而且報酬率約300%以上,非常高,但客戶只要賺錢就很高興。
所以大玩家都喜歡找花旗,為什麼,就像樂透一樣,
我花個小錢,拼拼看,拼到就是我的了。
抓住人性啊,這也是台灣銀行輸給她的地方。
加上它錢多跨國,資金流很順暢
那......聽autumnshe大大這樣說
似乎我就是被犧牲的那一群了
說到這裡
不得不批評一下天下雜誌
怎麼作出來的報導老是跟一般的升斗小民感覺不一樣
虛榮......是我最愛的原罪

dunhilltc wrote:
那......聽autumnshe大大這樣說
似乎我就是被犧牲的那一群了
說到這裡
不得不批評一下天下雜誌
怎麼作出來的報導老是跟一般的升斗小民感覺不一樣


曾聽人說過一句話
"看天下會失天下, 看遠見會沒遠見"

這類的雜誌不用太相信他, 可以把他當作企業版的壹週刊來看看
了解了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