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復徵證所稅之後一直過不了8500,和馬阿九有沒有關係?

掉進水溝的包子 wrote:


google查民...(恕刪)


政黨主張不瞭解不評論、反正誰執政誰負責⋯⋯

後來證所稅雖不是劉憶如的版本、他也因政策理念不合求去,但一開始主推的是他、而他也是證所稅的擁護者、相當程度是他起的頭、至少帶著連帶的道義責任,所以後來只要提到證所稅造成的風波總會聯想到他們母女⋯⋯⋯
掉進水溝的包子 wrote:
1.2012年台股和韓股的走勢很像。我傾向國際局勢影響較多,證所稅的影響,完全不是當年郭婉容時那樣決定性的力道。
2.2013年6月證所稅修法取消8500點。


附圖:
紅線,證所稅討論期間至2012年6月初政院版底定
藍線,紅線期間一直到8500點取消(當初是回溯至1/1生效)





註:
其實有流傳8500點的某個說法:
劉憶如的版本進入立法院果然成了災難。劉憶如堅定地說,不會降證交稅。執政黨立法委員對於「抓大放小」卻有不同的意見。曾巨威透露,外界最不解的天險(指數超過8500點才要課證交稅率千分之0.2到0.6),其實來自一位立法委員的「好意」。該立委主張,財政部宣布要復徵證所稅,股市立刻就從8500點直直落。所以要等股市回漲到8500點再開始課,才比較合理。沒想到,8500點變成股市天花板,反而變成台股的天險。
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2501

其實這整段文字安排得很巧妙,把「8500點」模糊到劉憶如版本。

對比我附上韓國同期間股市的紅線走勢,如果文中這句要說得通:
「財政部宣布要復徵證所稅,股市立刻就從8500點直直落。所以要等股市回漲到8500點再開始課,才比較合理」

那韓國股民大概也在大罵我國證所稅吧。

----
成交量似乎與我的印象不太相符,圖抓出來後有點意外,韓股成交量看起來跌更多.....那....也先來怪我國證所稅吧。
掉進水溝的包子 wrote:
附圖:紅線,證所稅討(恕刪)

照這樣看來
大大是偏向認為台股是和韓國難兄難弟
並非是證所稅造成量縮過不了8500的主因
這樣沒有解讀錯吧
三橋和也 wrote:
照這樣看來......
...台股是和韓國難兄難弟...
(恕刪)


只有兩個難兄難弟, 樣本數太少了!

不知會不會只是馮京與馬涼?
三橋和也 wrote:
大大是偏向認為台股是和韓國難兄難弟
並非是證所稅造成量縮過不了8500的主因


我的看法主要在5樓,後面這邊就補個圖而已。
我傾向「價」的部分,證所稅影響有限。「量」的部分雖說圖是這樣呈現,但我還是先保留。

----
如果我7年之後把貿易戰當成影響市場的主要力道,那韓股與台股的差異就很難解釋了。

本地有隻大象,很多人都知道牠會散步;前幾個月發現牠會跑;上個星期又發現牠會跳,未來說不定發現牠是飛象。如果現在不記錄,7年後google能回答我嗎?或者說我會知道怎麼google嗎?
(北方的大象有支手機會爆,會記得嗎)

我這兩天主要是依我6~7年前記錄的內容寫文,當時沒記錄「量」的部分,所以保留;當時有記錄的部分,說不定當時就已經判定錯誤。

圖可以各自解讀,那沒問題。




2019.12.19補充:
用年為單位看下跌400~500點,和用日、週來看下跌400~500點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要看所謂天險8500點,觀察期間拉到一兩年應該算正常;但幾天的時間,那400~500點會害死人,尤其是發生在之前國際局勢已經不太好的背景之下,在較短期間的這個觀點下,證所稅影響台股價格很大。

附2012年6月前後的股價圖:


事件的時序我前面或多或少都提過了,總之,6月1日張盛和上任時,股市算是正在恐慌吧。
萬教 wrote:
只有兩個難兄難弟, 樣本數太少了!
不知會不會只是馮京與馬涼?


如果要反證的話,我建議找東協國家,當時算強的市場,尤其是泰國和菲律賓,對2012年3~6月初的跌幅反應較小,前面的圖來自美國yahoo的財經頁。

以上供參考。
劉憶如的證所稅是台股最嚴重的災難。
徹徹底底改變台股的生態。
之前,台股最主要的主力是中實戶。
這一年,中實戶幾乎全出走。走了就完全沒法回復。取消之後,資金一樣大部分留在海外。
我當年,也是出清持股,還惹來營業員打電話來關切,我不是小咖,股市生態我很了解。
證所稅後,中實戶主導的市場變成外資盤了。
我朋友16億全部滙到香港。
我出清至少少賺100萬,錢全部轉到基金去了。
三橋和也 wrote:
台股2大復徵證所稅人(恕刪)


當然會影響!
郭小姐,
就是因為課徵,,,

台股狂崩盤,崩盤到快見底,
從企業家到老百姓每個人都在抱怨政府無能,甚至揚言用選舉教訓國民黨,
那時候的台灣差一點就暴動了,
她才不甘心的取消課徵
九陽真經 wrote:
當然會影響!郭小姐,(恕刪)

她媽的那一次影響不大,只是財富重分配而已,因為大戶沒出走,資金還是在台灣。
兩次我都經歷過,都沒套牢,我砍股速度非常迅速。
MiPiace wrote:
她媽的那一次影響不大,只是財富重分配而已,

(恕刪)


她媽媽的那一次影響才大,當時股票根本賣不掉,跌3%就鎖跌停,

一開盤就收是跌停,連跌停十幾天,

股票無量賣不掉,苦無現金流,一些人就從很高的樓上跌到樓下,

小馬這麼多人不用,結果給她機會一雪前恥,

竟然沒記取她媽的教訓~

買股票賺錢有所得要交證所稅,賠錢了能不能抵稅?

公平正義何在??

中實戶當然要跑光光,改行當外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