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yz847 wrote:
嗨!好久不見。你的師(恕刪)
預期美股續崩會導致全球性的貨幣危機
全球性蕭條
大於1929年大蕭條
可怕的連鎖反應可能發生:
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
工人失業、貧困來臨、有組織的抵抗內戰邊緣。
https://ctee.com.tw/news/global/209915.html
---
經濟大蕭條(英語:Great Depression)是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最為嚴重的世界性經濟衰退。經濟大蕭條的開始時間依國家的不同而不同,但絕大多數在1930年起,持續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1]經濟大蕭條是二十世紀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強度最大的經濟衰退。[2]
在二十一世紀,經濟大蕭條常被立為世界經濟衰退的標杆。[2]經濟大蕭條從美國開始,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下跌開始,到10月29日成為1929年華爾街股災,並席捲了全世界。經濟大蕭條對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帶來了毀滅性打擊。人均收入、稅收、盈利、價格全面下挫,國際貿易銳減50%,美國失業率飆升到25%,有的國家甚至達到了33%。[3]
全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全部遭到重創,特別是依賴重工業的地區。許多國家實際上無法進行建築工程。農產品價格下降約60%,重擊農業。[4][5][6]由於沒有可替代的工種,第一產業中的經濟作物、採礦、伐木等部門受到的打擊最為沉重。[7]
有的經濟體在30年代中期開始恢復。大多數國家直到二戰結束後得以復甦。[8]
與其他很多重大歷史事件一樣,不同經濟學派對經濟大蕭條的根本原因解釋迥然不同。整體而言,市場派學者認為經濟大蕭條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錯誤管制將一個正常的衰退擴大為經濟大蕭條,而政府派的學者認為經濟大蕭條顯示了資本主義市場的缺陷,呼籲更多的政府管制和干預。
---
社會影響
二十世紀20年代被稱為「新時代」,財富和機會似乎向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勝的美國人敞開了自己吝嗇的大門。整個社會對新技術和新生活方式趨之若鶩,「炫耀性消費」成為時代潮流。胡佛總統也認為,「我們正在取得對貧困戰爭決定性的前夜,貧民窟將從美國消失」。
1929年10月24日的美國股災在黑色星期二開始(或Black Tuesday)。[9]這一天,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跌入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在經濟大蕭條中,當時的紐約流行一首兒歌:「梅隆拉汽笛,胡佛敲大鐘。華爾街發信號,美國下地獄。」(Mellon pulled the whistle, Hoover rang the bell, Wall Street gave the signal and the country went to hell.)可怕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貧困來臨、有組織的抵抗內戰邊緣。
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大量銷毀「過剩」的產品,用小麥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使這條河變成「銀河」。城市中的無家可歸者用木板、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了簡陋的棲身之所,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稱為「胡佛村」。流浪漢的要飯袋被叫做「胡佛袋」,由於無力購買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動的汽車叫做「胡佛車」,甚至露宿街頭長椅上的流浪漢上蓋著的報紙也被叫做「胡佛毯」。而街頭上的蘋果小販則成了大蕭條時期最為人熟知的象徵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經營流動水果攤討生活的人中,有許多從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銀行家。
---
最終大蕭條是通過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才恢復
這次恐怕有可能爆發世界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