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ss00ee wrote:跌個二十根吧~
沒機會上車,只能眼掙...(恕刪)
看了昨天的關鍵時刻節目,名嘴說高端的母公司是基亞,基亞的母公司是云辰(電子股)。終於恍然大悟,二十多年前我在云辰上班,當時藍牙技術才剛起步,云辰老是在報紙放出利多,股價炒得很高;在那個年代云辰是炒股出名的。
名嘴也說這是一個大集團在炒作,不是只有炒作高端這檔股票,會炒作的股票包括云辰、基亞、高端、東洋跟台康等等(東洋跟台康是幫高端代工的)。只要把高端炒上去,相關的股票就跟著漲了。
有上千檔的股票可以投資買賣,但是請不要跟著炒作血疫苗的高端股票 。執政黨看到大家都不想炒作了,自然就會趕快開放國際疫苗進來,不會推三阻四在那邊刁難。
要是跟著炒作的話,小心害到自己。也就是說,因為沒有打疫苗感染到新冠病毒,這就是自作自受害到自己。
高端COVID-19疫苗二期期中分析數據,已由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呼吸醫學(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完成審查並公開發表,標題就是寫<高端新冠疫苗(MVC-COV1901)與其佐劑之安全性與免疫性大型二期研究>,當中的結論:根據牛津AZ疫苗研究所的保護力相關指標(CoP)推估,經過抗體濃度單位的轉換後,預測高端疫苗的保護效力大概在80%~90%之間。
先看高端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件
接下來到年底:產能/良率提升、500萬開口合約購買、國內青少年施打實驗解盲、成人第三劑解盲、實驗數據上國際期刊、巴拉圭的免疫f橋接數據、混打AZ跟默德納解盲。
明年:WHO的團結試驗(Solidarity trial)跟歐洲EMA的數據。
基本上,國內實驗的利多都在預期中,不會帶給高端太多利潤,到目前為止,國內願意打高端的人口約在百萬,國內的實驗即便成功也很難扭轉不信任者的印象。
真正的利多是國際的數據與認證
第一個出來的是巴拉圭優越性免疫橋接。沒意外的話,應是高端施打者血清中和抗體95%信賴區間下限,比AZ中和抗體平均值。而跟台灣差別是:
1.台灣為不劣性比較,巴拉圭為優越性,後者需要人數較少。
2.比對的應該是目前最盛行的delta病毒。
我用台灣數據推算,因高端跟AZ都做過的Beta病毒中和抗體濃度,且Beta病毒的免疫逃逸較delta強,換算起來高端對Beta的中和抗體約為AZ的3.4倍,delta大致也在這個倍數。因此即便優越性比較的條件更嚴格,我估計巴拉圭的免疫橋接實驗,會順利過關。這有助打開中南美洲的市場。
高端的考驗在後面
目前台灣打高端的人約有70萬,共約140萬劑,還不及政府採購的500萬劑。也就是說,只靠國內市場,高端根本吃不飽。但要打開國外市場,靠得就是數據跟認證,不過高端有一些明顯的劣勢。
後進者劣勢
美國的藥商(Pfzier、Moderna、J&J)受惠於疫苗曲速行動計劃(Operation Warp Speed,OWS)的補助,得以花大錢搶先時間取得實驗數據,並獲得各國的EUA;英國牛津在大量贊助下生產出Astra Zeneca(AZ);中國則因國家政策,以解放軍先施打取得數據優勢,先以技術成熟的減活病毒疫苗搶市。即便目前全球還有大量的疫苗正在研發,但這些成熟疫苗有大量實戰施打的數據、大量生產經驗、通路以及搶奪首批市場的先行者優勢,後進疫苗須有強大的價值差異,如容易保存、少副作用,得以區別上述疫苗。否則,不管是追加劑或是未開發國家市場,這些成熟疫苗還是有競爭優勢。
同蛋白質平台的競爭者
目前跟高端同是蛋白質疫苗,主要的競爭對手有兩家:美國的Novavax、9月22日剛完成2/3期的中國三葉草。仔細比較的話會發現,高端、Novavax、三葉草,這三支疫苗,同樣都是副作用少、產生的中和抗體相近(用康復者血清抗體推估)。Novavax跟三葉草進行的傳統三期實驗顯示,對上原始病毒株約90%上下的保護力、Alpha株80-90%的保護力。而三葉草對上delta有79%保護力,從三者對上beta株的數據來推估(高端做實驗當時還沒有delta),高端跟Novavax該有相當的保護力。另外,三葉草用的佐劑跟高端同為Dynavax的CpG 1018 + 鋁鹽,這個佐劑的特色是副作用少、且能產生T細胞反應,而三葉草使用的劑量剛好是高端的一倍。
基本上這三支蛋白質的價值訴求差異不大,問題在於:實驗數據量、通路以及製造能力。
美國政府18億美元贊助的Novavax已完成三期,但因產量問題,目前無法問世,但其於9/23向WHO申請列入緊急使用清單(EUL)。並與全球最大的疫苗生產商:印度血清研究所,承諾共同向COVAX提供超過11億劑疫苗。至於中國的三葉草,獲得CEPI(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3.28億美元贊助,這次的2/3期涵蓋30,000名受試者,也正申請列入緊急使用清單(EUL),一旦列入,將可獲得COVAX 4.14億劑疫苗的訂單。可見得,即便產品差異不大,但先有大量人體實驗受試數據的兩大蛋白質疫苗,就先吃掉15億劑市場。
高端如上所說,除了台灣政府的500萬+500萬開口訂單,國際實驗的部分,高端自己跑的有巴拉圭及歐盟的免疫橋接,而最大的合作則是WHO的Solidarity trial計畫。Novavax跟三葉草都希望能在2021年正式列入WHO的緊急使用清單。而高端頂多就是今年底拿到巴拉圭或部分中南美國家的EUA。至於WHO的Solidarity trial跟歐盟EMA,最快最快也要明年第一季期中數據才會出來…..
替代品的威脅
目前Merck藥廠的口服藥Molnupiravir,只要在新冠肺炎輕症出現後,進行5天的藥物療程,便能有效降低住院率與死亡率,預計年底就會問世。而後續也有輝瑞、Vir、羅氏、日本鹽野義等藥廠大力研發口服藥。一般認為,口服藥的問世,將降低病毒對人們的威脅,但如同每年施打流感疫苗一樣,口服藥並不能完全取代新冠疫苗的市場。日後的新冠肺炎處理程序將很像流感:施打疫苗、出現相關症狀後快篩、給予口服藥、重症住院治療。
高端疫苗產品有競爭力但問題在認證與授權時間
最近北歐國家因為莫德納心肌炎副作用,紛紛停打莫德納。而莫德納也因此決定除原本100ug劑量外,另外生產25ug的低劑量版。同樣,BNT因為青少年心肌炎副作用問題,也被英國香港建議青少年僅打第一劑。因此,具一定保護力、副作用低、能快速研發對抗變種病毒、重症保護力高,就會是接下來疫苗的主戰場,至於未開發國家,還需要能規模生產降低價格與常溫保存好運送。整體比較下來,即便口服藥問世,蛋白質疫苗,除了研發速度較慢以外,相較其他疫苗可說更有競爭力
但生技市場,比得不只是產品,還有研發速度、實驗數據、通路、認證、量產能力,很現實地說,這都跟錢有關。若莫德納這家小公司沒有美國政府資助,也無法在新冠疫苗市場成為一方之霸。BNT也是獲得輝瑞的資金,才能大規模快速進行人體實驗。
從全球大規模施打的結果來看,mRNA疫苗並不如一開始預期那麼完美,腺病毒疫苗在追加劑上也沒有太多優勢,這些都是蛋白質疫苗的機會。而高端今年很大機會突破200L(月產160-200萬)的生產規模不是問題,而隨著巴拉圭數據解盲,增加的量將有機會運用在新的EUA市場。
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樂觀預估明年有一億劑的市場
高端資本額21.25億,總股數2.125億股。若真能達到此銷售規模,再透過量產降低售價,即便每劑只淨賺200元,200億/2.125億股,每股將有近100元的EPS...但,前提是,高端何時取得大規模國際數據以及美國FDA、EMA、WHO的認證及適時突破量產的限制,這都是跟時間以及競爭者賽跑,時間拉得越長,市場就縮得越小。當然,若高端能像BNT獲得輝瑞的資金與通路資助、Novavax偕同印度血清研究所般,取得國際隊友強有力的支援,打世界盃將更添勝算。否則只靠台灣市場,最好就是餓不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