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半負債1千萬,一位退役飛官投資失敗全記錄: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急」

iVTing wrote:
所以到底有沒有人找到 "槓桿型商品操作的穩定賺法"?


槓桿型商品不一定要真的用足槓桿來操作。用越低的槓桿來做,能成功的人越多。用越高的的槓桿來做,長期存活下來的人越少。原因也很簡單,爆倉的就失敗了。

低或無槓桿的做法舉例,就是找個不會趺到變負數的東西,然後買它,只有在它有漲了再賣,趺了就死撐活撐撐到賺。這種做法必勝,反正自己等不到就叫兒子繼續等,不然還可以叫孫子繼續等。

上面的無腦方法進化後,就會有人成功進化到第二層,有人會找些買賣的依據,然後根據過去資料統計,估出這些買賣依據過往的勝負機率。這時就會有分門別派各家做法。有人勝負五五波,但靠勝的時後賺2元,賠的時後賠1元來搞。也有人勝負九一比,賺賠輻度相近的情況下,因為勝率高而勝出。簡言之就是,期望值的觀念,「勝率X勝輻」必須大於「敗率X敗輻」。

第二層再進化後,有人就會開始搞槓桿的第三層,這就是開始導入最大損失的觀念。這個策略,長期勝率過半,每一口最大損失100萬。我有200萬,這樣可以規劃兩口。但實際商品如果趺到歸零,也許每口要300萬。而且過往資料會不會是因為樣本數其實不足,所以不是不會出現最大損失 250萬的情況,只是這樣的樣本還沒出現。但人往往忘了這種可能性的存在。

然後日子一天又一天的過了。

活在第一層的人,逍遙自在,賺是賺不多,但基本上也不會死。活在第二層的人,看不起住在第一層的,成天幻想自己會找到聖杯,有人從此變成學者成天研究,生活重心會漸漸從「天天找聖杯」變「天天在靠杯」。有人鯉魚躍龍門,殺往第三層。來到第三層,基本上就跟無套一夜情差不多,常常在爽,但什麼時後會中標就不知道了。沒膽子這麼玩的,看到人家玩爽爽就一直問,「有沒有人可以這樣一直爽,然後又永遠確保不會中標的?」

你說咧?

只能說,在還沒中標之前,肯定每趟都是蠻爽的... 至於什麼時後要中標呢? 這個就要交給時間來決定了。而且,中大標的時後,應該就有機會說「嘿! 我上新聞了!!」。只是這些上新聞的名人,都忘了他們其實可以趁知名度這麼大的時後,轉型Youtuber或實況主,多少可以先撈一票。
炒年糕先生
答案是在第二層跟第三層之間,第二層的基礎,大樣本回測最大風險,再來決定適度相對安全的槓桿
你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不會又裝懂!

退役前的專業是什麼!?

退役後是哪裡來的自信可以在投機/資 市場 佔有一席之地?!



乖乖的買中華電、兆豐金,一年還會配50萬現金股利給你,加上你的退役前

的身份,總還有一些補助或補貼可以領,或是兼職保全,這樣的日子過的可

是美滋滋的!
iVTing wrote:
"槓桿型商品可以操作,如果找到穩定賺法,持之以恆,維持部位,財富指日可待"

所以到底有沒有人找到 "槓桿型商品操作的穩定賺法"?

人是無限貪婪的
通常「能穩定的賺法」報酬率都不會高
所以大家都執著在追逐「能穩定的高報酬率賺法」
獲利和風險就像天秤的兩端
獲利押越重
風險就抬越高
mimiro5 wrote:
2年半負債1千萬.....(恕刪)
都輸在期貨可以和期魂大帝結拜了🤔🤔🤔
happywork01
那你想跟誰結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