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你接受每年固定賺5%~7%的報酬?

iwgf wrote:
我要說的產品就是IC通路的特別股,大聯大、文曄及至上甲特(恕刪)

這三檔特別股我都有買,不過大聯大甲特暫時出掉去換普通股了。

這三家發不出普通股股息的機率甚低,特別股自然更無問題,反倒是手上另一檔新光金乙特讓我不太有信心。

現在海外債券利率也算可口,但多了匯率風險。台幣很難大幅升息,部分配置特別股拿來當台幣定存代替品,風險已很低了,長期是有很大機會拿4%以上年報酬。
本金一個億就可以接受
1.特別股有分,大多要有賺才給股利,假設沒賺那麼多或賠錢,就沒你說的趴數!
2.當你突然要一大筆錢時,像買房子那種,突然要賣要考慮流通性。
3.公司倒閉也是一個風險,看排到第幾順位能不能拿回錢!
投資初學者 wrote:
1.特別股有分,大多要有賺才給股利,假設沒賺那麼多或賠錢,就沒你說的趴數!
2.當你突然要一大筆錢時,像買房子那種,突然要賣要考慮流通性。
3.公司倒閉也是一個風險,看排到第幾順位能不能拿回錢!


一般來說, 利率不管是浮動還是固定, 大多都是事先定好的規則,
趴數跟有賺沒賺無關, 頂多是有發/不發的區別
至於流動性, 很多投資人都沒在考慮這個的, 因為要一頭栽進去的時候都會覺得
既然東西這麼好, 這是要放永久的, 甚至要當傳家寶的, 要領配息的, 就不要在意股價波動
可是事實上, 特別股兼具債券與股票的特性, 所以既受到利率影響, 也受到股市波動影響,
只有在小跌幅小風險時, 才有抗跌性

有一陣子我也對於美股的一些特別股, 迷你債有興趣,
但是幾年看下來, 這東西沒有表面上那麼優,
當當小菜吃也就算了, 更不應該作為長期的投資主力當正餐吃
不過因為他的波動相關性與其他資產類別也是比較低的, 可以少量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份,
最好用ETF參與降低單一個股違約的風險, 流動性也比較好, 更沒有被call回後尋找新標的的困擾,
所以後來漸漸淡出了個股, 改買少量ETF.
投資初學者
學校學的,有分累積和沒累積還有參加不參加,印象還有可以轉換成普通股的,學校離我太多年,沒用到都沒在記。(學會計的,都要算一堆)理論上我個人覺得要買特別股不如買債券!當然會選公債比較穩!
投資初學者
然後是普通股股票,對特別股沒什麼大的興趣!要大一點風險就買普通股,小一點的公債,現在美元定存有3%,除了匯兌損益部份,其實蠻穩的,不過在降息循環,美元不怎麼好看就是了。
iwgf wrote:
特別股的風險就是EPS為負值,無盈餘可供分配予特別股。



那假設eps變負的。特別股的股價會崩盤嗎?
如若買電子通路股,直接買個股就好了,
我自己2012年買120張34元的大聯大,
期間有停利,至今餘25張就放著一直領息,
我幫我的我媽的帳戶在2015年買37張35元的大聯大,期間經過現金減資0.8,變成34張,一直領息到現在
電子通路股只是我資產配置的一部份而已,當定海神針鎮著,讓你睡得很安穩,
我是金融股,etf,電子通路股,搭波動性大的電子股操作,
這波大盤下跌約29趴,一堆電子股跌5到7成的,
我持股市值跌到比大盤少,我可以接受,現在大盤跌就買零股,買得不亦樂乎
iwgf
你覺得去年買得到便宜的ic通路股嗎?你覺得今年買個股會賺錢嗎?
iwgf wrote:
我要說的產品就是IC通路的特別股,大聯大、文曄及至上甲特。


找不到人接手了嗎?
iwgf
2000多張,真的找不到人接手
On9ccc
等下一波多頭啊
只能說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滾動個20年-30年來看比較準

若20年-30年IRR能達到5%~7%的報酬,說真的很不簡單了
樓主介紹的特別股只要當年度不賺錢或賠錢, 特別股就會拿不到股利,

但是只要有賺錢, 股票拿到的股利又常常比特別股多, 流通性也好得多

所以一般人都會買股票比較多.

我會趁今明2年慢慢買些美公債 ETF和跌深 (10年線)的股票.
ogi wrote:
報酬率有固定這回事?萬事皆有風險,就看個人接受度。


固定報酬率 5-7% 早就被買爆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