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萬一次領要繳稅,當年的6%免繳就白送給它了。
不缺錢急用的話建議還是分月領吧。
khray wrote:
不缺錢急用的話建議還是分月領吧。

先不論急用或特殊需求~
一般投資小白,一律建議滿65再月領!
具備投資經驗與紀律者,一律建議60歲就一次領出~
我自己會選擇全部領出來,再投入到ETF,全部買0056也好

至少股息領的比月領還多,現在暴力殖利率也超過10%吧
300萬的10%就事一年30萬,就算未來打折只能領一半,也至少有15萬吧,還是不輸月領勞退


但是月領勞退能領多久?好像領到平均餘命後就不能領了吧
也就是相當於到時候一毛錢也沒有了

但放在0056裡,除非變成壁紙,要不然也不會歸零阿。就算股價腰斬一半也是贏。
因為月領勞退,到最後本金就是相當於歸零了,相當於你的投資變廢紙。

再來,當你臨時要用錢,ETF隨時可以賣掉領錢回來,勞退可以月領到一半把剩下的全領出來嗎?
當然,選擇一次領出的,我是不建議隨便動用領出來的本金。要全部投入投資,靠股息替代月領。
最好一年內全部投入買光,或是在退休領出前,用自己的資金提前投入,到時候不會有那種時機不對,股價太貴買不下手的。

我看過新聞報導,勞退一次領,能領多少跟當時的政府有關,領越多就代表當時台股正漲很多的時候,有可能會出現買不下手的情況。相反的,當有人罵聲連連,說領得時機不對時,不就剛好是自己正好撿便宜,不宜領出勞退的時候。

而我強烈建議有子女的人,一次全部領出,投資的ETF就當作遺產阿,除非你沒打算留遺產給子女。
這樣靠ETF領相當於月領的季配股息(現階段我不會買月配ETF)
領出的本金就不用去傷腦筋會不會賠錢了,以後是要給子女的
如果是月領勞退,相當於本金最後會歸零,除非你太短命
如板上好多人的建議:請一次領出來,投入ETF,最少有6%,300萬每年有18萬,若有急用,隨時可變現賣掉ETF。

至於「勞退的月退」只能領到84歲,我現在才知道,那就更應該「一次領,投入ETF」。

PS:我去年工作不開心時,親自跑了一趟勞工局,搞清楚了2件事:
  1. 勞工保險:滿50歲且保了25年以上,可以一次領(我準備50歲左右就一次領,投入ETF,雖然不到200萬,但至少錢在自己手裡!)
  2. 勞工退休金:滿60歲才能領,如果領月退,會少25%(本來是65歲才能領,每提前1年少5%,5年下來是25%)。但我之前沒想到只能領到84歲,這筆錢去年規劃60歲時本來想領月退(誰都知道勞保勞退一直會有破產的風險),現在想想還是60歲一次領出來自己投資ETF比較好!
wiselylan
第二點你完全說錯了,60歲提早領會打折的是勞保老年年金,不是勞退,且年減是4%,5年是20%
hube
第1點沒有錯,https://www.gov.tw/News_Content_26_524819:民國97年12月31日之前參與勞保者,保險年資滿25年,年滿50歲退職者,可一次請領勞保老年給付。
感覺勞保勞退還是有很多人分不清

照理講"錢"是很切身利益的,毫不在意,難道大多數人真的有錢到這種地步?
cykuo919 wrote:
感覺勞保勞退還是有很...(恕刪)

常常有人把勞工保險年金跟勞工退休金搞混,14樓樓主講的都是勞工保險年金,真難為他親自跑了一趟勞工局…
我目前的規劃是:勞工保險年金60歲開始按月提領;若考慮稅務,勞工退休金(新制)大概率也是按月提領;不足的部分,會由自行準備的退休金支出。
khray
所見略同
pigstand wrote:
cykuo919 w...(恕刪)
你要是怕勞退一次領要繳稅的話,就應該停止自提而自己拿去操作,畢竟錢放在自己手裡比較安心,我是不相信政府會好好幫你操作
lbb507 wrote:
pigstand w...(恕刪)

這兩碼子事,勞退新制自提6%是為了遞延課稅。
lbb507
一年才10萬,之前有人算過長期放著給政府代操績效差根本不划算趕不上通膨,除非你的稅率到40%,像我就沒自提
pigstand wrote:
這兩碼子事,勞退新制...(恕刪)


退職所得一次領取總額在188,000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以下者,所得額為0

我勞保年資30年,188000*30=5,640,000

相信勞退新制能夠超過564萬的,根本沒幾個!

怎麼會有人擔心一次領扣稅問題?
lbb507
哈哈,p大是高收入,他連自提現在帳戶裡已經超過300萬了
pigstand
上次查詢的時候,勞退帳戶裡有286萬。雖然勞動基金績效不彰,但至少有保證是正的[笑到噴淚],所以一次提領還是有可能會碰到課稅門檻。這就看個人稅務規劃了。
cykuo919 wrote:
我已滿60歲,仍在職...(恕刪)

月領確定你每個月真實可領金額,再來是還會物價調整月領金額。

整筆一次領退休金買股票,你要考慮股價波動風險與現金股利不確定風險,領了股利還要被扣補充保費與稅金。

錢太多花更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