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大家關於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的發展

MiPiace wrote:
我是為了 LV2 才買 Model 3.
lv2 跟 人駕駛那一個安全? 明確的告訴你,特斯拉的 lv2 比手動駕駛還安全。
但只有在高速公路有效。

https://autos.yahoo.com.tw/news/acc%E8%88%87%E8%87%AA%E9%A7%95%E8%BC%94%E5%8A%A9%E5%86%8D%E9%87%80%E7%A6%8D-model-3%E8%BF%BD%E6%92%9E%E7%B7%A9%E6%92%9E%E8%BB%8A%E9%87%80%E4%BA%8C%E6%AC%A1%E4%BA%8B%E6%95%85%E7%84%A1%E8%BE%9C%E5%B7%A5%E7%A8%8B%E4%BA%BA%E5%93%A1%E6%9E%89%E6%AD%BB%E8%BC%AA%E4%B8%8B-000000566.html
ACC與自駕輔助再釀禍? Model 3追撞緩撞車釀二次事故無辜工程人員枉死輪下

tesla 看不到緩撞車,人會看到

MiPiace wrote:
tesla LV2 會不會出狀況,應該會吧~ 但出狀況的機會比人為小。
一家有辦法回收火箭的公司,軟硬體實力之強,其實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失誤的機會不會太大。

你是不是誤會什麼了
回收火箭的是 spaceX,又不是 tesla
它們是兩個獨立的公司
carloszhang
隨便找到最近新聞: Tesla is being investigated after its Full Self-Driving software was involved in a fatal c
AndroidHTC
並沒有更新後LV2就不會直直去撞靜止障礙物的情況發生XD,這個月都還有撞的,只是不一定是螃蟹車,也不一定有上新聞。
salonghair wrote:
目前電動車讓我覺得和油車有點疑慮的地方是
畢竟是吃電的,電價和電池續電是一大考量
如果電池8-10年得汰換的話,那可是一個蠻大的成本支出
電動車還需要考量充電站的問題,畢竟偏遠的地方可能就沒有充電站


當你用加油的視角來看待電動車的時候,會很自然的覺得要到特定地點去充電,可是電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取得的物質,你在家用台腳踏車都能發電,對於電動車來說,你只要找得到插座,就能充電,當然有速度的區別,如果隨著基礎建設不斷的投入,理論上你停車就能充電,只要你停在車位上的時間比你開在路上的時間長,電動車對一般人不會有太大困擾。

至於電池,今天的電池,尤其是鐵鋰電池,都可以支持2000次循環以上,假設充滿電跑300公里,意味著這組電池可以支持60萬公里左右的壽命,而且電池就是電池,今天很多早期的Tesla需要換電池的時候,已經從幾年前的三元鋰換成今天的鐵鋰電池,其實匹配電池的技術難度比你去找一台引擎要簡單很多,只是今天因為電動車的保有量還很低,沒人進入這個行業,就好像20年前很多人擔心豐田hybrid的電池,可是今天已經有大量的副廠電池在市場裡了。


csyincp wrote:
又不是只有電動車能做自駕車,汽油車也能自駕。


很難了,這3年的自駕之所以突飛猛進,就2件事情:“AI跟芯片”,其實芯片就是nvidia的orin,今天除了tesla自己開發的自駕芯片,目前中國市場最主流的就是orin,在台灣的我們應該不陌生,算力=電力,因此,燃油車低效率的能耗,如果還要把電拿去給算力芯片,哪你的油耗就很難看了。現在除了中國電動車以外,不論是Benz還是Toyota,都還沒走進高算力芯片的入口,光這一點,就好像當年智慧手機開始走3G了,結果還有一堆品牌在賣2G手機,然後告訴你,2G打電話很夠用了!
emeryville
一定有人會拿傳統車廠Lv3來說他們的自駕有多厲害,沒辦法,很多人只知道3比2大。
carloszhang wrote:
https://autos...(恕刪)

這2022年3月的舊聞。
拜託好嗎?追緩撞車事故那麼多,你既然可以挖出這麼老舊的消息,找一些新事故不難吧~

Tesla 跟spaceX 同老闆,同集團。
拿spaceX 一滴滴的經驗,用在 Tesla, 應該就夠用了。
畢竟外太空跟陸地,精密難度等級,也許差了幾個數量級。

不能說特斯拉現在絕不會撞緩撞車,
但至少個人的經驗,現在的軟體,遇到緩撞車是會變慢甚至停下來的。
但變慢停下來,還是危險。
所以疲勞時開LV2自駕,就不要龜在內側,選第二車道開,可以避開緩撞車,也可以避開掉落物,經驗之談。

一味的否定科技帶來的方便效率安全,我覺得很蠢。投資理財眼界能力也會受限。
關於特斯拉的文章,我發了不少篇,最大的遺憾,是Model 3 晚買了近一年。
如果第一次評估時就買下去,我小孩的Tesla 股票就不會賣太早,我應該會請他們加碼而不是出清。

既然走投資這條路,內心修為應該要比別人更加寬廣,盡量去接納新事物,新改變。
這世上還有沒『自動駕駛』 請修正你的大腦

只有『輔助』駕駛

目前的自動駕駛測試 ,大都僅限於特定區域的『計程車』,用來測試、取得數據

因為區域、數量可控,真的撞死人了,成本可控,招回數量可控


※別把『輔助』當『自動』

車廠擔不起責任,自動駕駛 市售車是不可能導入的,除了中國。
ThomasLin wrote:
味著這組電池可以支持60萬公里左右的壽命,而且電池就是電


我曾經很好奇的想說為什麼沒有油車去做自駕的開發,後來查了一下才發現,如你所說,會讓汽車變得更耗油.

網路上看到一台RAV4的發電機是約1680W左右
以Waymo的傳感器為例:
1.Lidar:每個 Lidar 裝置大約需要 10 到 30 瓦的功率。以 4 個 Lidar 為例,總耗電量可能達到 40 到 120 瓦之間。
2.相機:相機的能耗相對較低,每個相機大約需要 1 到 2 瓦,因此 13 個相機的總能耗大約在 13 到 26 瓦之間。
3.雷達:每個雷達大約消耗 5 到 10 瓦,6 個雷達的總能耗大約是 30 到 60 瓦。
4. 計算單元(GPU/CPU):這部分可能會消耗 100 到 300 瓦,具體視所用的處理器型號和運算複雜度而定。
5.冷氣: 1000W到3000W 左右
6. 照明系統:50~100W
7. 應該還有其他的耗能.

120+26+60+300=506W光是計算單位就佔發電機的1/3.冷氣一開下去就爆了吧.

之前忘記哪個汽車大廠的CEO也有提到,自駕車上有200多個零件,可能就會有100多個不同的底層驅動,對傳統車廠來說,要去整合這100多個code就已經是很吃力的工作了.

我相信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人性始終來自於惰性,現在的自駕系統跟以前nokia跟iphone是不是一樣的局面?

每個人開車都不可能百分百安全了,我想普遍應該是大多數人開車只是相對比較安全,真實上很多時候開車也都是在博弈,只是選擇自己認為比較安全的方法?話說回來三寶會不會也是覺得自己開車很安全呢?

有時想想人都做不到了,那為什麼會要求AI自駕要達到100%呢?

現在算力可能已經到達可以自駕的程度了,再來就是司機的反抗了,但是歷史上以前的馬跟人力車...已經被科技取代了.
MiPiace wrote:
自駕的用意,就是不管你多累,依然可以上高速公路,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保護你的生命安


建議很累、累到會想睡的程度,請去休息站睡一覺再上路...
[不管你多累,依然可以上高速公路]這和這兩個月發生的兩三起高速公路自撞護欄的新聞有異曲同工之妙...
表面上是在後座被燒死,實際上是在高速公路上睡死~"~

我實際上用起來,是覺得AP開下去,高速公路會讓人更想睡覺...所以除非雪隧假日那種直直一路塞,開車讓人覺得肩頸手腳都會痠的,才會開一下休息拉拉筋。不然沒塞車的狀態下,買來3年還真的沒有拿來在高速公路上直接110KM,AP開下去給他自己跑的~"~
AndroidHTC wrote:
建議很累、累到會想睡...(恕刪)

能不能請問一下,你三年車是什麼車型?
當初買車,有沒有花時間評估你的車自駕的能力。
請具實回答,不要用滿口仁義道德在那邊作文。
人性就是人性,沒必要裝聖人。
MiPiace wrote:
自駕的用意,就是不管你多累,依然可以上高速公路,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保護你的生命安全。開車變成一種享受,或至少不是負擔。

感謝大大明確的解說分享,可能我對於自駕心裡還是會怕怕的
但是我是喜歡電動車安靜的行駛,因為油車引擎很大聲
也許電動車在發展個幾年,或許我會買來開看看,感謝您
salonghair wrote:
感謝大大明確的解說分享,可能我對於自駕心裡還是會怕怕的
但是我是喜歡電動車安靜的行駛,因為油車引擎很大聲
也許電動車在發展個幾年,或許我會買來開看看,感謝您

我剛用自駕,也是怕怕的啊~
前面3000公里,比自已手駕還緊張。腳放在電門上,半懸空狀態,也是要適應。
前面 3000公里,慢慢一步一步讓自駕接手,一開始隨便一個狀況,就強行介入,都是會擔心的。
經過3000公里,就很確定,自駕比自已還安全,然後一上高速公路就全放手了。

特斯拉 lv2,目前已經很好用了。
自駕軟體,知道前車的速度,也會看前方車子的剎車燈,光是不追撞前車的能力,就比人手動駕駛強太多了。
說什麼自已手駕比自動駕駛還安全的,那是很自不量力的說法,人會疏忽,自駕軟體雖有盲點,但不會疏忽,知道自駕的特性避開盲點,就會了解自駕比自已手動還安全。
salonghair wrote:
感謝大大明確的解說分享,可能我對於自駕心裡還是會怕怕的
但是我是喜歡電動車安靜的行駛,因為油車引擎很大聲
也許電動車在發展個幾年,或許我會買來開看看,感謝您


自駕系統也不能從傳統汽油車的角度來看。

今天的電動車,再明確一點,智慧電動車,在芯片跟通訊的加持下,已經不是以前的汽油車了。就以大家關心的自駕系統為例,同樣的一台model3,我指的“同樣”不是同一個型號,而是同一台牌照號碼的同一台車,因為OTA的關係,以及這幾年算法的大幅提升,你已經用了3年的自駕系統,已經不是3年前的系統了,即使硬體都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因為軟體算法的提升,只要硬體依舊能夠負荷,你的車就不斷的進化中,就跟你手機一樣,到今天我相信還是很多人繼續用iphone10,因為蘋果依然通過ios的升級幫助提升iphone10的使用體驗。

如果你現在去買一台德國所謂的L3系統,10年後他還是停留在原來的狀態中,不會有任何進步,這是傳統汽油車跟最新的智慧電動車最大的不同,所以電動車跟汽油車不再是能源之爭,而是追隨手機的路線,是智慧程度的區別,而如同我前面提到的,算力=電力,拿內燃機來提供電力,效率是非常低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