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議"積極"規劃例如有人規劃退休要去環遊世界...搞不好到時候已經玩不動了或是一年一定要投資賺到多少錢的那種設定可以稍微規劃,然後定期確認往那個方向走就可以個人是覺得金錢跟健康的兩個支柱要自己把握好例如金錢,不能只有把錢找個專業經理人買基金的程度(個人比較期待觀察看看如果明年景氣不好,驗證ETF是不是黑天鵝)健康不只是定期檢查,保養品,其他靠健保的程度
對啊,我也是保持著「早期增值、晚期保值」的原則,所以透過買基金以定期定額方式來累積的退休金,哈哈😂分享給不知如何規劃投資策略的人,也能夠按部就班的理財的你。離退休越遠,能夠承擔的風險較高,此時基金會以積極型、高報酬的標的為主要的資產配置,把握資產增值的機會,如統一黑馬、統一奔騰基金、統一全球新科技基金來搭配選擇。而越接近退休日,風險承受度愈趨降低,投資目標既要兼顧資產成長、同時也要維持穩定性,因此固定收益資產比重會增加,可以建議如統一台灣高息優選基金搭配統一全球動態多重資產基金。還有最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有健康的身體,保持運動、健康的飲食。
-----生活層面-----退休前, 去報考EMBA認識各行各業富裕的同學, 擴展你的視野參加同學們的活動, 看看同學如何過生活當然課程之餘很多運動社團也可以維持運動習慣老了有同學陪伴真的不錯------經濟層面----------美債20年季配, 可以湊成月月配, 現在約4% (美債 海外所得稅670萬基本所得免稅額)再來個台灣股市0050或是2330配置看你要各放多少錢?如現在景氣紅燈, 要開始股票降低, 提高美債20年比例若到了景氣藍燈, 倒過來做就行若出現升息, 美債20年不能不動... 改現金配置趨勢抓對了, 配置好, 超漲超跌應該就不必太擔心